摘 要:伴隨著“互聯網+教育”教學改革,高職英語課程作為高職院校基礎課程,肩負著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的重任。本文基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理論,研究新時代背景下的高職英語課程文化自信教學路徑,旨在為探索高職院?;旌鲜浇虒W文化自信教育路徑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職英語課程;混合式教學;文化自信教育
中圖分類號: J88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8122 (2024) 11-0153-04
基金項目: 重慶化工職業學院橫向課題: “涉外法律案件咨詢翻譯服務” (HZY2024-KJHX02)。
一、時代背景
斯密斯·J與艾勒特·馬西埃提出的“混合式教學”,是將傳統學習理念與E-learning純技術學習理念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與發展,混合式教學以獨特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凸顯優勢,備受關注。2003年,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將混合式教學這一概念引入國內,并明確指出:“混合式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盵1]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混合式教學受到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它憑借整合教學形式和資源,在保證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通過線上資源共享,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同時還強調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需求,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滿足其個性和全面發展的需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混合式教學的內涵愈發豐富,已經由“在線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兩種教學形式的混合”演變為“利用技術手段推進課堂教學、實踐實操教學、網絡在線教學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學模式”[2],學界對其研究視角愈發多樣,研究內容也愈加廣泛。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自信,要求全黨堅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強調“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更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盵3]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全面深入地了解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文化,有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建設,是我們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4]因此,高校教師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探索出一條文化自信教學路徑,尤為重要。
二、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大部分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基地,擔負著重要人才輸出和培養的使命。高職英語課程作為高職院校的重要基礎課程,應與思政課一同擔當起培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任。然而,高職英語課程內容多偏重于介紹國外的語言文化,容易讓學生產生以國外文化為優的錯覺。高職英語課程是國內和國外知識文化碰撞交融的重要學科之一,是高職學生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理應肩負起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的重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對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著重強調三點:一是要堅定文化自信。自信才能自強,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二是要秉持開放包容,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無論是對內提升先進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還是對外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都離不開融通中外、貫通古今。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三是要堅持守正創新。對文化建設來說,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5]。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英語課程應優化教學目標,創新教學設計,將大學生文化自信培養融入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的認同感,著力培養“政治堅定、學業優秀、身體健康、積極向上”的新時代高技能人才。
三、教學案例分析
何克抗教授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能改變傳統課堂‘以教學為中心’的教學,強調‘主導-主體相結合’”[6]。過去,課堂教學主要由教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掌握了學習主動權,教師不再是簡單地傳授書本知識,而是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幫助他們主動掌握知識技能,進而更好地提升創新意識和能力。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好文化知識技能,更要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和創新能力,這些正是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依據以上混合式教學的特點,本文以《新導向職業英語》第三版Unit2中 Works of all life教學設計為例,探索出一條高職英語課程文化自信教育路徑。
課前,教師在學習通網絡平臺布置兩個任務:一是了解當代前沿職業以及從事該職業所需的知識。二是預測未來的新興職業,并說一說可能會用到的相關專業知識技能。
課堂授課,第一部分第一環節,在學生已完成課前布置的任務的基礎上播放英文歌曲,請他們回答聽到的關于職業名稱的英文表達,并進一步補充與職業相關的英文表述。結合課前準備,讓學生思考自己想從事的職業并給出理由,并通過播放視頻,如科學家楊振寧放棄國外優越條件毅然回國獻身祖國科研事業、張桂梅不畏艱辛致力于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中國飛人”蘇炳添自強不息的奮斗歷程等,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引導他們樹立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積極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第二環節,學生通過完成matching (職業匹配)熱身活動,討論教師列出的行業領域。通過學習通討論并完成書中詞匯網(word net)活動,理解并掌握本單元重點詞匯,之后,結合自身專業,思考自己能從事的工作,為未來擇業做好準備。
第二部分第一環節,講授聽力技巧,培養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有效記筆記的能力。教師要結合我國傳統故事,讓學生明白,學習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第二環節,聽對話What?s your dream job?完成聽力測試conversation。教師根據學生的聽力情況講解文章,并讓他們討論自己的夢想職業,鼓勵他們制定目標,敢于追求,合理規劃,實現自己的夢想。通過播放視頻《少年》,讓學生感受中華兒女頑強拼搏的精神,進而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意義。
第三部分第一環節,聽短文I Love Driving,請學生完成課本練習conversation,教師為學生提供主要行業男女從業比例統計表,請學生試著用英語表述表格內容并進行分析。教師要指明,職業不分性別,并結合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申紀蘭一生為爭取男女平等就業而奮斗的事跡,借用毛澤東同志的名句“女性能頂半邊天”,鼓勵學生討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平等、公正的內涵。第二環節,學生完成課本練習二。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例如,在給計算機專業學生講授Software Developers時,請他們分小組討論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對網絡安全員職責和品行的要求;教師指出網絡安全員的職責是守護國家網絡安全,必須要恪守職業道德,在總結歸納其行業職責重要性的基礎上,結合孔子思想中的“不學禮,無以立”,指明無論各行各業都要遵守職業道德。
第四部分,語言學習。請學生朗讀和記憶句型,準備對話練習,上臺展示,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通過詢問職業以及表達自己想法的句型練習,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我,并結合自身專業知識、興趣愛好、性格等,討論自己的工作追求,號召學生腳踏實地,實現理想。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出公共演講技巧,讓學生注意禮貌禮節,進而延伸至中國是禮儀之邦,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一言一行都應遵循禮儀規范。
第五部分,布置作業。教師請學生復習當堂所學知識內容,根據自身具體情況,思考如何規劃未來工作,繪制思維導圖,號召學生傳承中華經典《論語》中“溫故而知新”的治學態度。最后,以習近平總書記的寄語“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結束課程,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勇于奉獻,肩負使命,不辜負國家期望。
課后,在學習通發布自學資料,標題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寄語“職業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碧栒賹W生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努力學習,掌握更多實用的知識技能,努力成為國家所需的棟梁之材。在此學習板塊分享幾條視頻:
第一條視頻的第一個故事,講述了高職學生吳宏偉的先進事跡。吳宏偉是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畢業后投身高鐵事業,成為一名優秀的隨車機械師,通過個人不斷地努力和專研,先后承擔“津保鐵路”“西成高鐵”和“津港高鐵”的首發任務。這一視頻說明高職人才通過兢兢業業和過硬技術,能夠得到社會的肯定。第二個故事,講述了宋增祥身為山東臨沂職業學院智能制造學院院長,從事機電專業教學幾十年,兢兢業業,致力于為國家培養所需的高技能人才,體現出高職人勇往無前、勇于奉獻的精神。第三個故事,講述了姜穎是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負責學校與葡萄牙高校聯合創辦魯班工坊,致力于培養電氣自動化和工業機器人的高水平專業技能人才,最終,魯班工作坊在2018年12月成功建立。魯班工坊結合中國實際,引入國外先進技術,秉承發展中國化職業教育的理念,經過大家不懈地努力,推動了中國與世界多國的技術文化交流與合作,體現了高職院校不忘初心的辦學理念。
第二條視頻,以“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比作于易;天下大事,比作于細”為寄語,號召學生在以后工作中要腳踏實地,凡事從細處著手,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教師要通過分享真實事例,讓學生了解我國職業教育現狀,增強文化自信,激勵學生斗志,號召學生勇于擔當建設國家的重要使命。

學生在沉浸式學習中,不僅能夠掌握英語文化知識,還能夠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充分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實現本單元的育人目標。一是引導學生制定目標,敢于追求,合理規劃,實現自己的夢想,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二是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專業,先就業再擇業,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四、結 語
高職英語課程作為高職院?;A課程,是學生了解國內外文化差異的重要渠道,擔負著傳播知識文化和育人的雙重使命。因此,高職英語課程文化自信教育應充分展示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和旺盛生命力,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著力解決“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等問題,探索一種新的綜合教學育人體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講授國外的語言文化,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掌握書本知識的同時,努力發掘中國元素,深入了解中華文化、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增強文化自信,從而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有本領、有擔當、有理想”的新時代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3):1-6.
[2] 譚永平.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實施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2):5-9.
[3] 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EB/ OL]. http:/ / www. xinhuanet. com/ politics/ leaders/2020- 09/22/ c_1126527570. htm,2020-09-23.
[4] 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
[5] 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3-06-06(01).
[6] 劉華.在線課程融入高校課程教學系統:障礙及其突破[J].高等教育研究,2016(5):68-72.
[責任編輯:李慕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