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居民反映電動自行車亂停亂放、充電難等問題。沈撫示范區紀檢監察工委積極響應,通過“紀檢監察工委+部門+街道”機制,開展專項整治。汪家新村小區作為此次整治行動的亮點案例,成功展現了整治成效。
“小區的電動自行車隨處亂停、隨意占道,飛線充電、電梯運載也是隨處可見,說不上啥時候就飛出來一輛電動自行車,孩子、老人躲閃不及就容易被刮碰……”深受困擾的居民向沈撫示范區紀檢監察工委專題調研組反映電動自行車治理問題。
群眾有呼聲,監督有回應。沈撫示范區紀檢監察工委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聚焦群眾所盼、回應群眾所急,打出“多管齊下”組合拳,充分發揮“紀檢監察工委+部門+街道”機制優勢,有效破解電動自行車治理難題。
汪家新村小區是沈撫示范區電動自行車開展專項整治的一個縮影。該小區內有住戶974戶、居民2120人,隨著電動自行車使用數量的增多,停車亂、充電難等問題凸顯。沈撫示范區紀檢監察工委指導汪家街道紀工委持續跟進,推動職能部門和街道、社區切實履行監管、管理職責。經充分研判,在該小區選擇合適地段建設了一處150平方米的車棚,并配有車棚看護房、投幣式充電器,收費標準為1元可充電5小時,可同時存放60臺車,安排專人24小時看護。車棚內按照消防要求配備了消防器材,工作人員定期巡查,確保防火安全,從根本上解決了該小區業主電動自行車存放、保管及充電的問題。“現在花幾塊錢就能隨時充電隨時用,既方便又快捷,還有專人幫忙看管,感謝政府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大家對新增的電動自行車充電停放處贊不絕口。
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專項整治是一項管長遠、惠民生的重點工作,需要制度化規范、系統化治理。沈撫示范區紀檢監察工委緊盯整改整治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為民服務意識淡薄、措施脫離實際等問題,開展全鏈條監督。截至11月,共推動新建電動自行車充電端口60余個,發放宣傳資料1500余份,推動制定了《沈撫示范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辦法》等制度。
(沈撫示范區紀檢監察工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