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22年其總產量為134萬噸,占海水養殖蝦總量的80.7%。南美白對蝦具有生長快、適應能力強、成活率高、味道鮮美、出肉率高等特征,因此其養殖行業在我國迅速發展。與此同時,南美白對蝦產業發展也面臨著諸如蝦苗退化、飼料質量不佳、疾病嚴重等諸多問題。
1.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及檢索策略
本研究文獻來源為CNKI數據庫中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論文。檢索方法:主題為“南白美對蝦”,文章類型勾選為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論文,限定文獻時間范圍為“2003年-2023年”。共檢索到期刊文獻1397條,通過排除無作者、關鍵詞與研究主題不合適的內容文獻,最終納入1377篇文獻。
1.2 數據處理
本研究綜合運用CiteSpace6.2.R4和和Excel,對2003年-2023年間南白美對蝦領域的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得到該領域的發文趨勢、作者合作網絡、機構分布、關鍵詞共現、聚類分析和突現分析等圖譜,以探究南美白對蝦領域研究的發展熱點和趨勢。
2.分析與結果
2.1 發文趨勢分析
相關論文的年度分布情況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該學科發展的速度、深度及成熟程度。在過去二十年中,我國有關南美白對蝦的文獻發表量在2004年達到139篇的高峰,此后有所下降,但至2014年整體保持在較穩定的發文水平,在80-100篇之間。然而,自2015年以后,發文量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到2020年以后趨于穩定,保持在較低的水平。
2.2 南美白對蝦產業研究發文作者分析
學者發文特征能夠體現出其在相應研究領域的貢獻力和影響力。利用CiteSpace對樣本文獻的發文作者進行可視化分析,得到發文量排在前十的作者,見表1。謝晶在表中顯示發文量第一,表明其在南美白對蝦研究領域具有最高的學術影響力和發文量,他的廣泛合作關系和高頻次出現,表明其在該領域的研究貢獻巨大。由圖中連線可知,每個節點代表一位作者,節點大小代表作者發文量,每條連線代表兩位作者之間存在合作關系。由圖1可見,雖已有部分學者間的網絡結構呈緊密態勢,但大部分學者間的合作關系仍有待深化,跨團隊合作也需進一步加強。
2.3 機構圖分析
近二十年,南美白對蝦研究發文機構共現圖譜如圖2所示,節點數量N=258,連線數量E=129,表明共有258家機構發表了與南美白對蝦相關研究的論文,機構之間有129個合作關系。該領域合作網絡結構有多連線的研究團隊、單連線的兩兩合作關系和無連線的單獨機構3種,且大多數為無連線、無合作的研究團隊。結合科研機構網絡圖譜可知,各主要機構之間存在較多的合作關系,但各研究團隊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側重點,合作關系不夠密集,呈現整體分散、部分集中的特點。
3.研究熱點與趨勢
3.1 關鍵詞共現分析
研究熱點是隨著社會和科學研究不斷發展而變化的動態變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人員在特定時間段內對特定領域的研究興趣,同時反映出該領域的發展狀況。如圖3所示,關鍵詞共現圖譜由216個節點和182條連線組成。出現頻率最高的兩個關鍵詞是“保鮮”和“品質”。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對南白美對蝦保鮮效果和品質較為關注。其他關鍵詞如“生長”“貨架期”“蝦頭”“干燥”“殼聚糖”等,指向了南美白對蝦養殖、加工、保存技術及產品品質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興趣。“保水性”和“質構”與蝦肉的加工和儲存品質存在緊密關聯,而“水質”則體現了我國學者對養殖環境的管理的關注。
3.2 關鍵詞聚類分析
關鍵詞聚類圖揭示了研究領域結構,幫助識別主要研究主題和熱點,顯示了關鍵詞間的關聯性,推進了對交叉領域和研究主題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解。在聚類分析結果中,每個聚類都會被賦予一個唯一的編號,如圖所示,“#”后的數字表示聚類號,根據所含關鍵詞的數量進行排序,序號越小,重要性越高。根據這個編號,可以對研究領域內的不同聚類進行排序,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該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動態。選用CiteSpace中的對數似然率算法(LLR)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并調整閾值,得到該領域關鍵詞聚類圖譜(圖4)和聚類標簽相關指標(表2)。
由表2可知,該研究領域關鍵詞主要集中于以下8個聚類:#0保鮮、#1生長、#2生長性能、#3保水性、#4品質、#5質構、#6水質、#7菌落總數。這些聚類揭露了南美白對蝦研究的多方面,從生物學特性研究到食品科學,從養殖技術到環境科學,展現了這一領域的學術豐富性和實際應用重要性。
3.3 研究趨勢分析
關鍵詞突現指特定關鍵詞的運用頻次在某時間段內顯著增加,分析關鍵詞突現的強度和時間可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某研究領域的新興趨勢。如圖5所示,“Begin”和“End”分別代表關鍵詞突現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Strength”代表突現強度,紅色條形柱代表研究熱度。由“生長”“養殖”“水質”“黑變”“貨架期”等關鍵詞可推斷,南美白對蝦的生長機制、營養需求和水質管理是2003年至2008年的研究熱點,這反映了南美白對蝦基礎生物學和養殖環境的重視。由“蝦頭”“風味”“新鮮度”“保鮮劑”等關鍵詞反映南美白對蝦研究重點在2009至2014年期間轉移向保鮮、防止黑變、延長貨架期及風味改良上,表明隨著養殖技術的成熟,研究重點逐步轉向提升對蝦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4.結論與展望
通過CNKI選取CSSCI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論文,檢索出2003年-2023年與主題詞“南美白對蝦”相關的研究論文。從年度發文量、核心作者、主要發文機構、關鍵詞共現、聚類分析和時區分析等方面對南美白對蝦相關文獻進行統計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美白對蝦研究領域的研究方向、內容和側重點,揭示了南美白對蝦的研究現狀,得出以下結論。
現階段我國對南美白對蝦的研究雖取得一定成績,但在未來仍需要提升研究的精度,我國在南美白對蝦領域仍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間,未來幾年的研究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深入探索:第一,優化養殖技術,研發制定有效控制南美白對蝦疾病的技術及措施;第二,開發高效保鮮技術,以期提高南美白對蝦的品質和延長貨架期;第三,改善養殖環境,生產質優、價位適宜的環保型對蝦飼料。第四,南美白對蝦產業結合地方特色研究等。
基金項目
深遠海立體生態養殖產業示范區(202201360)。
作者簡介
劉中秋(1997-),女,廣西河池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農村發展與產業經濟。
龔晨杰(1996-),女,云南西雙版納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農村發展與產業經濟。
*通迅作者
文軍(1969-),男,廣西南寧人,教授;研究方向:農林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