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柑橘是一種常見的水果,其獨特的口感和營養價值深受人們的喜愛。然而,在粵北山區,柑橘在生長過程中常常受到各種病蟲害的侵襲,這些病蟲害不僅影響柑橘的產量和品質,還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為了提高柑橘的產量和品質,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就柑橘栽培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關鍵技術進行闡述,幫助種植戶選用科學合理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保障柑橘的優質生產。
關鍵詞:粵北山區;柑橘;病蟲害;防治技術
粵北地區指的是廣東省北部,包括韶關、河源、梅州、清遠、云浮五個地級市。粵北地區位于南嶺山脈的南麓,地勢北高南低,呈階梯狀下降。該區域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為柑橘的種植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
廣東是我國的柑橘主產省之一,有著非常豐富的柑橘種質資源,也是我國重點的柑橘產區,柑橘在廣東水果生產中占據著主要地位。廣東省也是我國最早完成商業化柑橘栽培的地區之一,柑橘產業對推動廣東農業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廣東粵北山區特色農業中地位顯著。
1 柑橘樹病害
1.1 潰瘍病
甜橙類易感病,寬皮柑橘類輕度感病,造成枯枝、落葉和落果,降低果品價值(圖1、圖2)。防治方法:建立無病苗圃,培育無病苗木;清除枯枝殘葉;合理施肥,施用生物菌肥“深渡菌”每畝0.5~1千克,有機肥“深渡”每畝1~3千克,增強樹體抗病能力,改良土壤;把握預防時間,分別在春梢、夏梢和秋梢長1厘米時噴施速渡殺菌劑(氯溴異氰尿酸),梢轉綠時第二次噴施速渡防治。
1.2 瘡痂病
易發生在溫暖濕潤、雨多霧大條件下,危害葉片、新梢和果實,造成落葉、落果或畸形。防治方法:冬季清園、雨季及時排水、剪除郁閉枝條可減輕發病;萌芽期和謝花達80%時噴施苯甲吡唑酯、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苯甲嘧菌酯等。
1.3 炭疽病
在樹體衰弱和不良環境條件下易感病,葉片癥狀分為葉斑型和葉枯型。葉斑型,干旱季節發生較多,病斑多發于老葉近葉緣、葉尖處,半圓或近圓形,稍凹陷,中央灰白色;葉枯型,多從葉尖開始,初期暗綠水漬狀,后擴展為黃褐色大病斑。嚴重時落花落果,病菌能隨落葉、落果腐生于土壤中,成為主要侵染源,因此,冬剪的病枝、枯枝和落葉要及時燒毀或深埋,噴施速渡消滅越冬病菌;增施深渡有機肥促進樹體健康、增強抗病力;可在春梢、夏梢、秋梢發生期和謝花后1個月內噴施綠亨2號、炭鎖(30%溴菌·咪鮮胺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1.4 裙腐病
危害柑橘的根頸部,特別是嫁接口過低和種得過深的樹受害嚴重。此病的病原是疫霉菌。在發病初期刮除病斑,并用安克、百思特和可殺得其中之一對水涂病斑。注意藥液不能用來進行葉面噴施。
1.5 黃龍病
黃龍病是由韌皮桿菌侵染引發的一種對柑橘類作物具有毀滅性危害的病害[1]。韌皮桿菌侵染樹體,破壞細胞、組織、器官,病樹表現出葉片斑駁型黃化、均勻型黃化、缺素型黃化,果實出現青果、紅鼻果(圖3)。細菌隨篩管轉運至全株,致使樹體整株衰退,造成病死。黃龍病主要以柑橘木虱傳播,也可借助嫁接、菟絲子傳播。粵北山區是黃龍病疫區,黃龍病防治以防為主:嚴格進行檢疫,建立無病苗圃,培育無病苗木,嚴防帶病苗木和病果輸出;做好防治工作;及時清查果園,發現發病樹體,及時挖除,防止傳染。
1.6 樹脂病(流膠病、黑點病)
通常將在樹干上發生的叫樹脂病或流膠病;在果皮和葉片上發生的叫黑點病或沙皮病。
樹脂病防治,要通過管理增強樹勢;修剪的枝條要處理燒毀;病樹刮治,主干和枝條上病斑可先用刀刮除病部組織,再用75%酒精消毒,后用殺菌劑30~50倍涂抹保護傷口,傷口寬度達到主干或樹干周長1/5以上的須用薄膜包扎;噴藥保護,結合瘡痂病防治,于早春萌發期和花謝2/3時各噴藥1次的,再在幼果期噴藥2次,藥劑有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7%可殺得8000~1000倍液等。黑點病的藥劑防治,枝梢和果實發病用60%吡唑代森聯1000倍液+40.5%春雷喹啉銅懸浮劑1000倍液或33%喹啉銅750倍液或80%金大生500倍液等。
2 柑橘樹蟲害
2.1 紅蜘蛛
紅蜘蛛是危害柑橘樹最嚴重的害蟲之一,成蟲、幼螨、若螨危害葉片、果實和枝梢,葉片受害最重(圖4),可噴施阿維螺螨酯或殺螨1+1等,春季開園噴施乙螨唑、四螨嗪或螺螨酯等殺滅螨卵,事半功倍,全年紅蜘蛛銳減。
2.2 潛葉蛾
每年發生10~15代,世代重疊,5月開始危害,7—9月夏秋梢抽發危害最重(圖5),可在新梢大量抽發、葉長不超過1厘米時噴施盡敵+甲維吡丙醚+滅蠅胺等,可根據情況間隔7~10天再噴施1次,噴施時加上丹濃促進新梢老熟,可減輕潛葉蛾的危害程度。
2.3 蚜蟲
成蟲和若蟲群集危害芽、嫩梢、嫩葉、花蕾和幼果,致使葉片卷曲、新梢枯死、落花落果,春季開園注意全園噴施吡丙醚殺滅蟲卵,可大量減少蟲害發生;可在植株發生率20%以上、新梢被害率25%以上時噴施噻蟲嗪、吡蚜呋蟲胺、盡敵等。
2.4 柑橘木虱
柑橘木虱粵北地區也常見,導致柑橘嫩梢出現凋萎、新梢畸變等癥狀。并且柑橘木虱還會分泌白色蜜露黏附在枝葉上,導致煤煙病的發生[2]。最重要的是,柑橘木虱還是被稱為柑橘“癌癥”——黃龍病的主要傳播媒介,因此防治柑橘木虱也是控制柑橘黃龍病發生的關鍵。目前防治柑橘木虱的藥劑有噻蟲嗪、螺蟲乙酯等,兩種藥劑復配使用效果更佳。
3 柑橘病蟲害的其他防治方法
3.1 預防高溫傷害
在高溫天氣下,及時進行全園灌水、葉面噴水或樹盤覆蓋,以降低園內溫度,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3.2 建立無危險性病蟲種苗繁殖基地
選擇母本樹時要進行嚴格的檢驗檢測[3],確保引進的苗木、果實、種子等不攜帶危險性病蟲。同時,在隔離區建立無病蟲苗圃,提高種苗的質量。
3.3 加強病蟲害防治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運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防治。對于柑橘黃龍病、潰瘍病、炭疽病等常見病害,要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如使用適當的藥劑進行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種環保、可持續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利用天敵昆蟲自然生物因子來控制害蟲的種群數量,既能夠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又能夠維護生態平衡。
3.4 加強田間管理
加強田間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提高柑橘樹的抗病能力。
3.4.1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柑橘植株的抗病蟲能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和柑橘的品種特性進行調整,避免過量施肥,導致營養失衡,增加柑橘受病蟲害侵害的概率。
3.4.2 合理澆水 柑橘樹對水分的需求量比較大,但過度濕潤的環境容易造成病毒和真菌侵染。因此,合理澆水,避免過度濕潤的根系環境,可以減少病害的發生。
3.4.3 合理修剪樹冠 柑橘的樹冠修剪是一項重要的農業操作,它不僅能夠調整樹形,提高果實的產量和品質,還能夠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在修剪時,要注意去除病弱枯枝、交叉生長枝和病蟲危害嚴重的枝條,以保持樹冠的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的滋生環境。
4 減少病蟲害發生
果園病害蟲發生和防治最關鍵的因素是樹體抗病力,樹體健康病蟲害就很少發生,所以防治病蟲害的關鍵是要促進樹體健康,樹體健康的關鍵是健康根系和土壤,根系和土壤健康的關鍵是土壤有機質,重視果園有機肥的施用比噴藥防治更重要。科學增施有機肥能激活果樹休眠基因,增強果樹抗病抗逆能力,可以促使柑橘樹葉綠果靚、抗干旱、膨大快、果實甜、樹體健壯、根系發達、土壤疏松、抗病等。
5 結束語
柑橘在栽培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需要綜合運用防治方法和技術手段。粵北地區柑橘栽培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通過合理修剪樹冠、清除病蟲源、避免高溫傷害、合理使用農藥和肥料、建立無危險性病蟲種苗繁殖基地等,以及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等措施,這樣才能有效控制柑橘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保障柑橘的產量和品質。
參考文獻
[1] 徐元軍,陶煉,羅萬琴,等.石棉黃果柑關鍵栽培技術[J]. 四川農業科技, 2023(5):39-42.
[2] 梅秀芳.臍橙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J]. 農村科學實驗,2020(1):91-92.
[3] 侯文廣.柑橘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 南方農業,2017,11(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