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角:公共事業管理
專業分類:公共管理類
講述人:曹敏
適合人群:平等地熱愛著每一個科目,從不因分數高低而憎惡某一類知識,想要廣泛涉獵并學有所長的同學
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本科專業被“網絡評論家”們欽封“萬金油”稱號,被批“教出來的學生勢必啥也干不好”,對其懷有很深的偏見。常常輕描淡寫的一句“不好就業”,就將其釘在了高等教育的“恥辱柱”上。
以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為例,這個專業在“萬金油里誰更油”的PK(比拼)中常年霸榜,甚至在很多望子成龍的家庭里,淪為茶余飯后的談資,逢年過節都要被拉出來評頭論足。然而,你或許已經發現了,縱使外界紛紛擾擾,每年卻總還有那么一群人,在高考后毅然決然地與它雙向奔赴,前赴后繼地成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堅實擁躉。他們為何不懼“萬金油”的惡名?他們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他們畢業后是繼續深造、鉆研學術,還是步入職場發光發熱……倘若你也有這些疑惑,倘若現在的你沒有明顯地偏科,平等地熱愛著每一個科目,或者,還尚未來得及明晰自己的職業規劃與人生發展路徑,那么我強烈建議你了解一下它。
看似“萬金油”,
實則“致廣大而盡精微”
正如其培養目標所述:“廣泛涉獵并學有所長。”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涵蓋內容十分廣泛,本科前三年,你的課表里將能見到國際經濟與貿易方向的西方經濟學、經濟法、合同法、市場營銷等課程;工商管理和企業經營方向的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薪酬管理、管理心理學等課程;同時針對政府工作方向,還有社會學、政治學、公共政策學、社會保障與福利制度、行政法、非營利組織管理……悄悄告訴你,其實這些也不過是冰山一角。
只有親自接觸過你才會知道,越是這類廣泛涉獵型專業,學校越是有一套別具一格的培養方案,因為這類專業每年的招錄人數通常都極少,是真正意義上的小班額培養,但它的課業繁重程度甚至要高出本科階段的平均水準許多,是個真正意義上允許你“多輪試錯”的寶藏選擇,最適合那些不偏科的“六邊形戰士”。
大一過渡期結束,專業課正式開設后,你的每個節假日都會被各種活動塞滿。學校通常會以返聘退休教授及資深專家、特邀知名學者為客座講師、外聘行業精英及專業帶頭人等形式,組織各式各樣的短期講學、指導研究和聯合培養。“老師多、學生少”的學習環境,能讓你隨時隨地“開小灶”,哪怕已經結課,仍可以咨詢專業疑問,甚至是解答工作困惑、請教生活經驗或拜托老師幫忙引薦工作機會與資源……我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有幸以本科生身份參與了諸多行業會、工作坊,旁聽過大量交流論壇和學術會議,收獲了遠超自己這個層級的資源,為后續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這種培養模式下,你將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潛能所在,讓職業發展路徑和未來人生規劃不再是紙上談兵。
“進可攻、退可守”,
畢業就業或繼續深造各有優勢
當興趣愛好成為職業時,熱忱勢必會被吞噬殆盡;當鐘情的專業要與畢業掛鉤時,也難免會產生壓力和焦慮。就拿畢業論文這件事兒來說,各大專業領域里,每年都有無數應屆畢業生抱怨選題不好找或對研究內容不熟悉。然而,在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這種現象幾乎不存在。
以我和寢室的伙伴們為例,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雙選”了研究工業心理學的教研室主任,專注于“組織管理與流程優化”和“工作效能提升”;對工商管理有深造意愿的人,在導師幫助下拿到了某龍頭企業的內部數據,專研細分市場的品牌營銷策略;對政府基層治理感興趣的人,則追隨了我校一位曾供職于省審計中心,專攻企業破產審計方向的年輕導師,研究“薪酬體系的設計與優化”……在這個專業,基本上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那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課題,卻恰好展現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多元、包容的魅力。
倘若希望繼續深造,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堅實、豐富且全面的基礎課程,堪稱理想跳板。后續無論考研還是考公,相較于其他跨專業競爭者都頗具優勢;如果計劃畢業即就業,幾乎所有常見的行業和職業都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敞開大門。大學里廣泛的知識涉獵領域、豐富的社會活動經驗,再加上賽事獎項和導師推薦,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沒有理由拿不到令人心動的Offer。
畢業即入職大集團公司,
不僅僅是運氣好
我畢業那年的夏天,受到疫情影響,網絡上到處充斥著“畢業即失業”的調侃話語。得益于本科階段學校安排的諸多見習活動,以及導師提供的一系列資源,我在大四下學期就提前進入相關公司實習,加之早前跟隨負責政府關系的前輩接洽、參與及策劃承辦過一些政府活動,機緣巧合下,我取得了一些成績并嶄露頭角,畢業時能夠與一批名校碩士和海歸人才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進入了某集團公司參與輪崗最終并加入了關鍵業務板塊。同年7月,我順利轉正。之后的日子里,我曾因公司內部人員流動而“撞大運”,撿到了獨立負責重大項目的機會,取得過幾次重要突破;曾在參與行業會議時,發現與想結識的友商、合作方負責人早有過幾面之緣;曾在推進有困難、有障礙的往來合作時,得到了來自母校和導師的“背書”及從中調和斡旋……
迄今為止我畢業正好滿三年,讀“萬金油”專業時結識的導師們,仍在為我提供源源不斷的幫助。從偶爾發郵件問候近況、推薦好書,到后來成為愈發親密的人生摯友,聊聊資訊見聞、分享行業動態,一同邁入了人生的新階段。
我始終知道,運氣并非成就,回顧自己的成長之路,無數機遇都是意料之外、無數個關鍵時刻我都得到了他人的幫助和命運的眷顧。一路走到現在,我始終慶幸自己做對了選擇,我始終感恩那天,各科成績平平、沒有突出特長的我,站在人生抉擇的岔路口上,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這個飽受偏見與爭議的專業,正是它給了我世俗意義上的“小小成就”,賦予了我“專業自由”,以及教會了我一件事:這個世界上沒有差勁的專業,只要足夠努力,只要彼此契合,“萬金油”也可以是“專業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