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關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重要論述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習近平關于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論述夯實了黨的長期執政基礎,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向前領航,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關鍵詞:人民;中國共產黨;發展
一、夯實黨的執政基礎
執政基礎是黨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是關系黨生死存亡的根本性問題。我們黨的執政地位是經歷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經過了歷史的檢驗而形成的,必須在長期治國理政的具體實踐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獲得人民群眾的認同和支持,獲得深厚的執政基礎。如習近平所說:“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
第一,習近平關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論述,把人民放在黨治國理政的中心地位,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目標是為了人民,發展要依靠人民,由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執政成效由人民評判。充分保證人民的主體作用和中心地位,回答了新時代黨執政為誰、執政靠誰的根本問題,夯實了黨的執政基礎。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為了國家、為了民族,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經濟建設,緊緊依靠人民,凝聚磅礴力量,創造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
第二,中國共產黨將“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思想貫徹到黨治國理政的實踐活動之中,是執政為民的生動體現,不斷鞏固黨長期執政基礎。立足新時代,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和任務,中國共產黨面臨著比以往嚴峻的風險矛盾和執政考驗,這是對黨的執政基礎提出的極大挑戰。面對挑戰,黨始終堅持將習近平關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論述貫穿治國理政的實踐之中,打贏了脫貧攻堅戰,擺脫了困擾中國人民千年的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獲得了群眾的肯定和支持。
第三,將人民作為執政成效的最終評判者。習近平指出:“我們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說了算,必須而且只能由人民來評判。”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心中始終裝著人民群眾,將人民群眾的評判作為黨的一切工作成敗得失的根本標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就是要正確處理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習近平關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論述彰顯了黨為了人民的價值立場、依靠人民的主體地位、人民評判執政成效的檢驗標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利益導向,對新時代提升執政水平、增強執政成效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領航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向前
黨始終秉承馬克思主義的人民觀,發展社會主義始終立足于人的全面發展。從成立至今一以貫之,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指導下,如期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如今,黨繼續帶領人民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就如習近平所言,在新發展階段,“我們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取得新的偉大勝利”。
第一,在思想上繼續強化“為民”思想。在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斗的道路上,存在各種風險矛盾、艱難險阻,不可能輕輕松松實現,依靠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偉業,是我們黨掃清障礙,化解矛盾,再創輝煌的重要基礎,必須長期堅持下去,將其貫穿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始終。
第二,在行動上積極落實“為民”之心。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民主政治建設上,繼續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不斷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全面發展協商民主,積極發展基層民主,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文化強國建設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社會建設上,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生態文明建設上,從實際出發,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三、貢獻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中國智慧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為突出,國際社會求穩定、謀發展、對公平正義的呼聲也更為強烈。面對“現代化之問”,習近平強調:“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現代化道路最終能否走得通、行得穩,關鍵要看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現代化之問”,這就明確作出了中國答案。我們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同時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習近平關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論述,旗幟鮮明地回答了“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世界之問,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第一,為維護世界和平、推進人類共同繁榮發展凝聚了國際共識。我們黨立足中國的發展,同時放眼世界,著眼世界前途,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強調通過自身發展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支持,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應對化解人類面臨的各種難題挑戰提供解決方案,為實現世界人民共同利益而共護和平、共謀發展、共享成果。
第二,為世界貧困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貧困是人類社會的頑疾,是困擾著世界各國的共同性難題,嚴重影響著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發展利益,是世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阻礙。在脫貧攻堅戰中,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總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治理貧困的相關理論、經驗方法,對世界貧困國家貧困治理具有及其重要的借鑒作用,為全球治貧減貧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在脫貧攻堅戰中形成的精準扶貧方略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為是幫助最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的“唯一途徑”。習近平關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扶貧理論和方法為人類脫貧攻堅事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
第三,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彰顯負責任大國的情懷與擔當。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實質即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包括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內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基本原則,是為了促進世界各國人民實現和睦相處、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突出強調世界的發展為了人民,將維護世界各國人民利益和保障世界各國人民權利放在首位。倡導在世界范圍內,各國之間要加強在經濟、社會、安全、生態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提倡營造公平、公正、可持續的國際發展環境,以利于推動世界的共同發展繁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還強調世界的共同發展要依靠人民,要通過凝聚世界各國人民共識,才能攜手共創世界美好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還強調世界的發展成果由各國人民共享,讓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各國人民。
歷史偉業是人民群眾創造的。習近平關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論述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服務人民的與時俱進的思想理論。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6頁.
[2]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28 頁.
[3]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室編.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819.
[4]習近平:《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3 年版,第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