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上極端天氣頻發廣發強發,嚴重影響海洋漁業生產安全,給漁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保障漁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部 中國氣象局關于加強海洋漁業氣象防災減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于近期發布,部署了6項重點任務。
一是加強海洋漁業氣象觀測。各級氣象、漁業漁政部門聯合探索在漁港、海上養殖網箱及平臺、部分大中型漁船上安裝氣象觀測設備,在重要漁區布設海洋氣象監測錨碇浮標和漂流浮標,強化氣溫、氣壓、濕度、風向、風速、能見度、洋流、海溫、海霧、雷電等海洋漁業氣象要素實時觀測。探索在海上養殖設施場所建立氣象觀測站點,增加海水溶解氧、pH值和鹽度等其他海洋漁業氣象要素觀測項目,進一步拓寬海洋漁業氣象觀測要素覆蓋范圍。各級氣象部門要按照氣象專用技術裝備使用許可管理有關要求,配備所需觀測設備,提升海洋漁業氣象觀測能力。二是加強近海捕撈漁區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各級氣象、漁業漁政部門聯合開展漁港漁場間主要航線、捕撈漁區氣象災害風險調查,確定影響捕撈漁業活動的氣象指標及其閾值,研發氣象災害風險預報預警服務公共產品和漁船定制化產品。中國氣象局相關直屬單位和省級氣象局要加強衛星遙感等新資料應用,研發漁場大風、能見度、海浪、海溫、海水葉綠素含量等實況監測產品,改進智能網格預報客觀訂正技術,加強重點漁區快速預報能力建設,提升漁區臺風、大風、海上大霧等災害性天氣精準預報預警服務水平。三是加強海洋牧場與養殖海區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各級氣象、漁業漁政部門聯合研究開展海洋牧場與養殖海區氣候資源普查與區劃,確定影響海洋牧場和海水養殖的氣象災害風險指標及其閾值,加強海洋牧場氣象服務中心建設,提升服務范圍和能力。中國氣象局相關直屬單位和省級氣象局要研發分區域、分災種氣象災害風險預報預警產品,完善氣象服務體系,強化海洋牧場與養殖海區氣象精準預報預警服務。支持金融保險機構創新開發海洋牧場和海水養殖相關氣象指數保險產品,加強保險理賠所需的氣象信息采集與發布,支撐金融更好保障漁業氣象防災減災。四是加強遠洋漁業氣象導航與全球氣象預報。鼓勵氣象導航服務機構研發面向遠洋漁船不同作業場景的精細化氣象預報產品。支持氣象導航服務機構與遠洋漁業企業、科研單位等組建氣象創新聯合體,研發遠洋漁業生產作業輔助決策數智技術,支撐遠洋漁船科學合理安排作業、航行。中國氣象局、農業農村部牽頭組建覆蓋全球、滿足遠洋漁業需求的公共氣象服務平臺,指導建立專業化的遠洋漁船氣象保障服務團隊,強化遠洋漁船全天候氣象服務保障。五是加強漁業氣象災害與安全事故應急處突。各級漁業漁政、氣象部門要健全協同聯動機制,開展重大災害性天氣提前會商研判,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加強各級氣象信息平臺與漁業安全應急平臺對接,強化海洋漁業、氣象信息實時共享,指導相關地方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各級氣象部門根據漁業安全事故應急處突需要,及時開展機動快速應急氣象觀測,收集事發海域實時風力、海溫、能見度、海浪等氣象信息。各級漁業漁政部門利用實時海洋氣象信息,科學排布漁業救助力量,提升漁業海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效能。六是加強海洋漁業氣象主動服務渠道建設。各級氣象、漁業漁政部門要加強部門間、區域間信息共享,統籌用好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全國漁業應急中心系統、海洋氣象廣播電臺、漁港漁村“大喇叭”等手段,完善漁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主動快速發布渠道。推廣氣象預警系統在北斗三號船載終端上的應用,完善氣象災害預警服務精準推送渠道。
(記者:尚照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