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農戶作為鄉村重要組成部分,在鄉村發展研學旅行基地的過程中,農戶的參與程度至關重要。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從農戶的角度出發,探尋影響伊寧市園藝場農業研學旅行基地發展行為的各項因素。研究結果顯示,主觀規范、行為態度、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向4個影響因素均對農戶的參與行為產生了顯著影響,并通過了檢驗。基于此,指出農戶參與行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戶參與行為;農業研學旅行基地;計劃行為理論;結構方程模型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17-64-5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7.012
0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逐漸提高,將更多的精力與時間投入到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從而也推動了我國旅游業的發展。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將符合要求的鄉村旅游休閑項目納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學學農勞動實踐基地范圍。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堅持鄉村全面振興,不斷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以實現鄉村現代化為目標,這體現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多個方面。鄉村旅游的發展能夠延伸產業鏈,加速鄉村生態環境改善和經濟效益提升。該研究以伊寧市園藝場為例,從農戶視角出發,探尋農業研學旅行基地發展過程中農戶參與此行為的影響因素,該研究采用計劃行為理論來構建理論模型,并運用結構方程系統分析影響農戶參與行為的機制。在此基礎上,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旨在更好地推進鄉村振興,并拓寬農戶增收渠道。
1 數據來源與檢驗
1.1 數據來源
該研究的數據由筆者2023年5—9月在研究區域伊寧市園藝場實習期間進行收集。運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線下共發放300份問卷,線上共發放101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44份,有效問卷占比86%。
問卷內容共3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農戶家庭特征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職業、主要收入來源、家庭年收入等[1];第二部分為農戶參與現狀統計,包括您是否愿意參與農業研學旅行基地發展等,第三部分基于計劃行為理論模型構建參與行為影響因素問題。從主觀規范、行為態度、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向4個自變量[2-5],參與行為因變量進行題目設置,并采用李克特量表按5、4、3、2、1進行反向賦值,并計算不同題目的得分,共計21道題,如表1所示。
1.2 樣本基本特征
受訪者基本信息:男性181人、女性163人,年齡集中在41~50歲的共155人,占比45.06%;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居多,占比35.47%,共122人。從家庭年收入來看,收入在5萬~7萬元者居多。總體來看,樣本數據具有一定代表性。
1.3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檢驗
由表2可知,潛變量主觀規范、行為態度、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向、參與行為的Cronbach's α值分別為0.804、0.869、0.804、0.875、0.767,均大于0.7。這表明量表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由表3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顯著(P值為0.000);KMO值分別為0.797、0.814、0.786、0.819、0.697。
2 結構方程模型
2.1 研究假設
該研究基于計劃行為理論構建結構方程模型框架,從主觀規范、行為態度、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向4個方面對農戶參與農業研學旅行基地發展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農戶的主觀規范對行為意向具有顯著影響。
假設2:農戶的行為態度對行為意向具有顯著影響。
假設3:農戶的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意向具有顯著影響。
假設4:農戶的主觀規范對行為態度具有顯著影響。
假設5:農戶的行為態度對知覺行為控制具有顯著影響。
假設6:農戶的知覺行為控制對參與行為產生顯著影響。
假設7:農戶行為意向對參與行為產生積極影響。
假設8:農戶行為意向在主觀規范、行為態度、知覺行為控制和參與行為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2.2 模型構建
該研究使用AMOS26.0軟件構建結構方程模型的路徑圖,導入數據并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
2.3 擬合度檢驗
該研究采用RMSEA、GFI、AGFI、NFI、IFI等10種擬合指數作為模型擬合度的判斷標準共同評價模型,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模型各項適配度檢驗指標均符合評價標準,說明結構方程模型與樣本數據的契合度很高,可繼續進行建模分析。
由表5,得出假設檢驗結果如下。
當主觀規范與行為意向的標準化路徑系數達到0.596時,H1是成立的:農戶的主觀規范對行為意向具有顯著影響;當行為態度與行為意向的標準化路徑系數達到0.327時,H2是成立的:農戶的行為態度對行為意向具有顯著影響;當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向的標準化路徑系數達到0.169時,H3是成立的:農戶的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意向具有顯著影響;當主觀規范與行為態度的標準化路徑系數達到0.527時,H4是成立的:農戶的主觀規范對行為態度具有顯著影響;當行為態度與知覺行為控制的標準化路徑系數達到0.168時,H5是成立的:農戶的行為態度對知覺行為控制有顯著影響;當知覺行為控制對參與行為的標準化路徑系數達到0.268時,H6是成立的:農戶的知覺行為控制會對參與行為產生顯著影響;當行為意向與參與行為的標準化路徑系數達到0.212時,H7是成立的:農戶行為意向對參與行為產生積極影響。
2.4 中介檢驗之Bootstrap法
該研究根據計劃行為理論構建農業研學旅行基地發展農戶參與行為理論模型,由于自變量主觀規范、行為態度對參與行為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且中介變量行為意向也影響參與行為,因此需要運用Bootstrap法進行檢驗。溫忠麟的中介效應檢驗程序通過判斷回歸系數a與回歸系數b的乘積(即a*b)的95%置信區間是否包括數字0來確定中介效應的存在與否。如果95%置信區間不包括數字0,則說明具有中介作用;如果95%置信區間包括數字0,則說明沒有中介作用。下列通過Bootstrap法可得以下結論。
2.4.1 主觀規范與行為意向和參與行為中介檢驗
由SPSS 26.0軟件分析可得,行為意向在主觀規范與參與行為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效應總值為0.263,a*b的中介效應值為0.077,直接效應值為0.186,置信區間為0.031~0.121。根據輸出結果可得,主觀規范通過行為意向影響參與行為,如表6所示。
2.4.2 行為態度與行為意向和參與行為的中介檢驗
根據SPSS 26.0軟件分析,行為意向在行為態度與參與行為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效應總值為0.321,a*b的中介效應值為0.250,直接效應值為0.288,置信區間為0.016~0.050,根據輸出結果可得行為態度通過行為意向影響參與行為,如表7所示。
2.4.3 知覺行為控制和行為意向和參與行為的中介檢驗
根據SPSS 26.0軟件分析,行為意向在知覺行為控制與參與行為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效應總值為0.236,a*b的中介效應值為0.053,直接效應值為0.183,置信區間為0.015~0.098。根據輸出結果可得,知覺行為控制通過行為意向影響參與行為,如表8所示。
2.5 假設驗證結果分析
經過前小節樣本數據檢驗和模型擬合度檢驗,對模型進行修正,最終得出結果。假設驗證結果如表9所示。
3 農業研學旅行基地發展農戶參與行為的對策建議
筆者基于計劃性行為理論和該研究構建的模型,并考慮了影響農戶參與行為的主要因素,主要從主觀規范、行為態度、知覺行為控制和行為意向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建議,旨在提高農業研學旅行基地建設中農戶的參與熱情。
3.1 農業研學旅行基地發展需提升農戶行為意向
為了提高農戶參與建設的意識,并激發參與熱情,相關部門可以主動收集農戶的反饋和建議,并據此制訂具體的實施計劃,確保農戶感受到被重視和真正參與其中。這些措施的執行,可以增強農戶的自我認知,提高他們的自我意識,進而增強他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例如,舉辦傳統的節日活動,可以加強農戶之間的集體認同感,縮短農戶與管理實體之間的溝通距離,促進農戶在思想和認知上相互交流,從而共同推動農戶更好地參與各種行為。同時,相關部門應對農業研學旅行基地的建設規則和制度進行完善,并向公眾和農戶公開,以激發他們的參與意愿。主要的公開方式包括村內的廣播、文化廣場的電子顯示屏、喇叭及村民大會,以此確保農戶能夠及時了解重要的信息和活動的政策。為了激發農戶對農業研學旅行基地建設的熱情,相關部門還需要完善信息反饋的標準,確保能夠及時聽取并處理農戶的反饋,重視他們的建議,并賦予他們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3.2 農業研學旅行基地發展需促進農戶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
為了提高服務質量、明確各自的職責和權利,并進行相關政策的宣傳,相關部門應積極行動。為了加強農業研學旅行基地建設中農戶的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相關部門需要對農戶加強研學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讓他們了解參與研學基地發展的好處;積極吸引企業參與,完善相關機制建設;制訂年度培訓學習計劃,加強干部隊伍的教育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和服務水平。從理論上講,讓農戶認識到在農村建立農業研學旅行基地的益處,并在思維上改變他們的觀點,可以推動農業研學旅行基地的進一步建設和發展。農戶的需求是否能夠迅速且有效地得到滿足,將直接影響到農戶參與熱情和主動性的高低。因此,鄉鎮政府應當主動回應農戶面臨的問題,并提供解決方案。這要求鄉鎮政府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現代化的服務管理體制,建立更加流暢、高效的訴求反饋機制,以確保農戶需求能夠得到迅速和有效的解決。在考慮當地具體狀況的基礎上,相關部門應當構建一個健全的會議參與機制,確保會議順利進行,并及時為農戶提供問題解決方案,從而激發他們參與建設的熱情。
3.3 農業研學旅行基地發展需激發農戶參與行為的實施
政府、企業和村集體需要持續關注農戶對該基地建設的態度和行為,密切關注他們在建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解決他們的疑慮。這樣,農戶才能真正感受到多方的關心和支持。同時,企業需要提供良好的社會服務,而政府則需要起到監督作用,以增強農戶的歸屬感和信心。政府還應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如獎勵機制,以激發不同群體的參與熱情;完善現有的黨員制度,鼓勵黨員走在前列,進而激發大眾的參與熱情;為了鼓勵其他農戶參與,可以推行優秀農戶表彰機制和優秀家庭評價制度。
參考文獻:
[1]方俊棠,陳孔艷,宋嘉怡.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鄉村振興背景下廣東省農村建設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20):190-193.
[2]殷丹丹.山東省高校體育專業學生社區體育志愿服務意向的影響因素研究[D].濟南:山東體育學院,2020.
[3]袁月.重慶市農村公路管護中的農戶參與意向及引導對策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20.
[4]馬麗霞.農戶電商渠道選擇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D].沈陽:沈陽農業大學,2018.
[5]孫天合,馬彥麗,孫永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提高社員有效參與的行為意向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21(11):13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