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起,新疆阿勒泰地區各大滑雪場陸續“開板”,當地景區游客持續增多,酒店和餐館紛紛爆滿,來自全世界的滑雪愛好者聚集于此,暢享“雪趣”……
黨的十八大以來,冰雪經濟備受重視,冰雪經濟產業鏈持續發展。新疆,這片擁有得天獨厚冰雪資源的土地,正演繹著一場從“冷”到“熱”的巨大轉變。
新疆氣象部門深入挖掘冰雪旅游、冰雪體育等領域的多樣化、個性化氣象服務需求,探索“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氣象實踐路徑,以服務“中國雪都”建設為切入口,為新疆冰雪旅游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
距今1.2萬年前,在如今的新疆阿勒泰,人類開始借助簡單的木板在雪上滑行前進。這揭開了人類滑雪運動的歷史。
阿勒泰地處阿爾泰山南麓、準噶爾盆地北緣,正好位于亞洲大陸地理中心附近。這讓其成為地球上離海洋最遙遠的地區之一,很難受到海洋暖流的照拂。但幸運的是,在這片屬于大陸性氣候的土地上,一個“意外”出現了:額爾齊斯河給阿爾泰山開出了一個豁口。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經此獨特通道南下。冷空氣一旦與暖濕氣團相遇,水汽在阿爾泰山南坡抬升,豐沛降雪就此形成。
大陸性氣候成為滑雪運動的優勢:它孕育出“干寒型”積雪,其平均密度為0.1至0.28克/立方厘米,含水量只有20%!這種雪,干燥、松軟,多次滑雪過后,雪道上也不會形成一道道冰槽。
今年,中國氣象局批復同意新疆阿勒泰地區開展保障服務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點,這一舉措為阿勒泰地區的冰雪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根據方案,阿勒泰地區氣象部門將圍繞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兩大目標,全面開啟氣象服務的升級之旅。
通過試點建設,提高阿勒泰地區冰雪經濟關鍵區復雜下墊面多維度監測能力,以便更精準地掌握當地的氣象狀況。同時,提升冰雪災害短中期預報預警和靶向發布業務技術水平,讓相關部門和廣大滑雪愛好者能及時獲取準確的氣象災害信息,提前做好應對措施。
此外,強化遞進式、場景式氣象保障服務能力,有序推動冰雪科研攻關團隊、精細化氣象服務團隊等建設,全方位提升冰雪經濟氣象保障服務質效。
到2027年,阿勒泰地區氣象部門將優化完善冰雪氣象服務體制機制,規范冰雪氣象服務管理,建立分級分梯度的冰雪氣象監測體系,完善冰雪氣象預報預警體系,提升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加強氣象科技和人才支撐,實現冰雪氣象服務科技創新關鍵技術突破,冰雪經濟氣象服務取得重要進展,為全國冰雪經濟氣象保障服務提供可推廣的成果經驗。
阿勒泰地區地處北緯40°—50°世界滑雪黃金緯度,雪量豐沛、雪期長,擁有雪中極品的“粉雪”特質,山勢天成、溫度宜人,有“人類滑雪起源地”之稱。基于這些優勢,2018年9月,在中國氣象局和阿勒泰地委的共同推動下,阿勒泰市被授予“中國雪都”國家氣候標志。
一時間,“中國雪都”這塊熠熠生輝的金字招牌,將冰雪資源蘊含的活力盡情釋放,全力推動阿勒泰冬季黃金冰雪旅游帶的打造,由“一季游”向“四季游”轉變,由“景區景點游”向“全域旅游”轉變,讓“冰天雪地”成為“金山銀山”。目前,冰雪旅游已成為阿勒泰地區最重要的經濟支柱,2023—2024年雪季旅游收入達115億元。
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阿爾泰山脈降雪量時空分布不均,部分區域積雪偏少,對冰雪運動的開展造成一定影響。“阿勒泰地區氣象部門圍繞可可托海、將軍山、禾木吉克普林、青格里狼山四大國際滑雪場和阿爾泰山千里畫廊為支撐的‘四區一帶’冬季旅游線路,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由應急調度調整為常態作業,扎實做好關鍵區域的山區增雪工作,全力護航冰雪產業發展。”阿勒泰地區氣象局局長李艷紅說。
2023年,阿勒泰山區降雪期達212天,積雪期6個月以上,冬季平均積雪厚度在1米以上,各大滑雪度假區達到1.5米以上,北部山區達到2米以上。“中國雪都·阿勒泰”國字號品牌更加響亮、魅力持續綻放,先后承辦了國際雪聯及國內多項大型冰雪運動賽事,保障了20支國家隊、43支省隊駐訓,將軍山滑雪場、可可托海國際滑雪場被列為國家滑雪訓練基地。
阿勒泰地區行政公署專員杰恩斯·哈德斯表示:“得益于氣象部門對冰雪氣候生態資源的挖掘、推廣和服務,阿勒泰成功打造‘中國雪都’品牌。阿勒泰將在中國氣象局的支持下,優化冰雪氣象服務發展環境,不斷提升冰雪經濟氣象保障服務質效,讓‘中國雪都’品牌閃耀世界舞臺。”
近年來,新疆氣象服務中心以滑雪場氣象服務為抓手,依托地方標準制定實施,持續做好冰雪旅游氣象服務。
今年10月,新疆首個滑雪場氣象服務地方標準《旅游滑雪場氣象服務規范》正式批準發布,對旅游滑雪場氣象服務的基本要求、服務時間和內容及方式等內容作了明確規定,對旅游滑雪場等13個基本術語進行了準確定義,規定了服務能力、服務準備和建設氣象觀測站的基本要求。
今年4月10日實施的《滑雪雪道雪質風險等級》地方標準,從風險等級、判別指標等方面科學系統地規范雪道雪質及風險等級,填補了國內外同類標準空白,已在烏魯木齊市、伊犁州、阿勒泰地區的9個滑雪場全面應用,并入選自治區地方標準實施效果典型案例。
“《旅游滑雪場氣象服務規范》的發布不僅可以為群眾性滑雪運動提供規范、精準氣象服務,還可以為今后舉辦冰雪競技運動賽事的氣象服務提供科學指南。”新疆氣象服務中心副主任胥執強說。
根據地區特色,阿勒泰地區氣象部門還研發了一系列冬季冰雪旅游氣象服務產品。其中,《滑雪氣象指數服務專報》備受滑雪愛好者關注。專報能為滑雪愛好者提供精準的滑雪時段天氣預報和滑雪氣象指數,幫助他們合理安排滑雪行程,選擇最佳滑雪時段,從而更好地享受滑雪樂趣,吸引了更多人前來體驗這片冰雪天地的獨特魅力。
一聽說滑雪場“開板”,滑雪愛好者稅友智第一時間趕來:“針對滑雪場的天氣特點,我們滑雪期間,每天都會接收到最新天氣預報、實況信息,以及降雪量、風力等滑雪氣象指數,絕佳的雪道條件、貼心周到的氣象服務,讓我們能全身心地沉浸在冰雪運動的快樂之中。”
新疆氣象部門不斷依托自身優勢,進一步挖掘氣候資源稟賦,以氣象科技賦能、精細服務融入,不斷完善氣象服務體系,為新疆冰雪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組建遙感技術應用團隊和大數據應用服務團隊,針對氣象預報預警服務業務中的難點、堵點等問題展開科研攻關,加強天氣預報技術研發應用以提高精準度與時效性;
—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開展科學綜合觀測試驗、積雪特性研究;
—強化氣象監測設施布局管理,建立了喀納斯禾木中國冰雪資源研究基地,落實了新一代風廓線雷達等一批先進大氣探測儀器,建成各類氣象監測站242個、天氣雷達3部;
—建立氣象災害防御與應急響應機制,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通過與相關部門合作,及時提供災害信息、組織救援及協調資源調配等,減少氣象災害對冰雪旅游的影響。
新疆氣象部門還積極推動“氣象+”賦能行動,將氣象服務與冰雪旅游、體育、文化等產業相融合,通過開展場景式氣象服務、冰雪氣候資源評估等工作,為冰雪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