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界定了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的術語,規定了散裝運輸容器基本要求、清潔、維護和管理,運輸作業,記錄等衛生要求。
標準規定,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容器應采用食品專用容器,應該在容器外顯著位置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了強制性國家標準《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衛生要求》(GB44917-2024),該國標將于2025年2月1日正式實施。
《學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單位復用餐飲具清洗消毒工作指引》發布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教育部發布《學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單位復用餐飲具清洗消毒工作指引》(以下簡稱《工作指引》),指導全國各地建立學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單位復用餐飲具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進一步規范復用餐飲具清洗消毒操作,確保復用餐飲具清潔衛生,保障廣大師生飲食安全。
《工作指引》指出,復用餐飲具清洗消毒區應設置在獨立的洗消間或隔斷場所,衛生條件滿足相應國家標準要求,設備設施數量、規格與供餐人數、消毒方式相匹配。
《工作指引》要求,加強從業人員管理,確保與餐飲具直接接觸的從業人員取得有效健康證明,參加培訓并考核合格,規范衣服口罩管理和手部清洗消毒。復用餐飲具和洗滌劑、消毒劑的采購都要嚴格履行進貨查驗程序,確保產品質量符合要求。
《工作指引》強調,鼓勵學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單位采用物理消毒方式進行復用餐飲具消毒,合理控制洗滌劑用量和消毒溫度、時間,規范餐飲具保潔和使用。使用自動設備清洗消毒時,應定期進行設備清洗維護并開展消毒效果驗證。
《工作指引》指出,鼓勵學校每月開展餐飲具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殘留快速檢測、微生物快速檢測,建議每學期開學送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檢驗機構檢驗,根據檢驗結果,完善洗消流程。明顯標識“食用油專用”或“食品專用”字樣,容器內外均應干凈衛生;運輸非食品的容器不應運輸食用植物油;用于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的集裝箱液袋為一次性使用容器,不應重復使用;應確保運輸容器不滲漏、不泄漏,食用植物油不受到污染,且便于裝卸及運輸等。
我國新批準建立一批生命健康領域國家標準物質
近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新批準建立一批生命健康領域國家標準物質,涉及藥物研發、疾病診斷、食品安全等方面,其中國家一級標準物質39項、國家二級標準物質539項。
在食品安全方面,新批準建立乙腈中噻蟲嗪、甲醇中克百威、甲醇中毒死蜱、正己烷中除草醚等農藥溶液標準物質以 及雞肉粉中氯霉素殘留分析基體標準物質,助力提升食品中農藥和獸藥殘留檢出能力,確保相關測量結果的準確、可比、可溯源,保障老百姓吃得安全。其中,噻蟲嗪作為新型殺蟲劑,近年來在農業生產中應用廣泛,銷售額位列全球殺蟲劑前10名,由此引發的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引發社會關注。相關標準物質的建立可為國家食品安全相關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提供計量保障。
第三屆全國食品抽檢大比武活動舉辦
11月20日,第三屆全國市場監管系統食品安全抽檢監測技能大比武活動決賽在浙江省紹興市舉辦。
今年食品抽檢大比武活動更加注重與校園食品安全等年度重點工作、今年發生的食品安全重大事件、日常抽檢工作中遇到比較多的實際問題以及食品抽檢工作下一步的改革創新發展相結合,更有針對性、現實性和指導性,目的在于提高全系統食品抽檢工作人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屆大比武活動經過全員練兵、初賽實戰演練和決賽現場競答三個階段,江西隊獲得一等獎,四川隊和上海隊獲得二等獎,河南隊、浙江隊、遼寧隊、福建隊、江蘇隊獲得三等獎。共有16名選手榮獲個人優秀獎。
10月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3.2%,餐飲市場運行穩中有進
據國家統計局11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10月,全國餐飲收入4952億元,同比增長3.2%;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1322億元,同比下降0.3%。2024年1-10月,全國餐飲收入44367億元,同比上升5.9%;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12469億元,同比上升3.2%。
上海某餐廳被曝使用亞硝酸鹽
11月18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曝光了一批2024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典型案例,涉及食品安全領域,其中,店招為“花馬天堂云南餐廳”的上海花馬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因生產經營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被黃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責令立即改正違法行為,并沒收違法所得9144元、罰款50000元。
據悉,當事人自制的“調味牛里脊”和“香茅草味豬小排”經檢測,顯示其中含有亞硝酸鹽。這是當事人為改善涉案菜品外觀色澤(一般是轉變為鮮紅色)、提高銷量而在制作菜品時添加了亞硝酸鈉。亞硝酸鹽會干擾人體紅細胞攜帶氧氣的能力,食用過量會引起全身缺氧、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餐飲服務單位嚴禁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然而當事人罔顧法律法規,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安全隱患。
成都一火鍋店回收鍋底油再給顧客食用
近日,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一起高新區銅元局火鍋店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據悉,2024年3月11日,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收到投訴舉報稱高新區銅元局火鍋店涉嫌使用回收油。3月13日,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對該火鍋店開展聯合執法檢查。經詢問該店廚師以及后廚工作人員,均當場承認存在將顧客食用后的火鍋鍋底油水分離后提取其中紅油,經熬煮后用于制作新的火鍋鍋底供顧客食用的行為。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隨即立案調查,對該店內涉及制作使用回收油的設備進行了查封扣押,并將該案件移送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公安機關立案偵查。2024年9月3日,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收到成都高新區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該判決書顯示,高新區銅元局火鍋店店長及店員等人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其行為已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相關人員有期徒刑、罰金,禁止其五年內從事食品生產、銷售及相關職業,并追繳違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