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糧食及農業狀況》發布
11月8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正式發布《2024年糧食及農業狀況》,通過對156個國家的精準調查,確認全球農業糧食體系的隱性成本每年高達約12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6.93萬億元),其中約70%源于不健康的膳食結構,同時與心臟病、卒中和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密切相關,此類成本已大大超過環境退化和社會不平等造成的成本。
今年的報告在2023年版報告基礎上開展了更深入的分析,通過真實成本核算揭示與糧食生產、銷售和消費相關的全部成本和收益,包括未反映在市場價格上的成本,即“隱性成本和收益”。報告更新了相關成本估計值,按不同類型農業糧食體系予以區分,并為農業糧食體系轉型變革指明方向。
報告詳細介紹了在中等偏上收入和高收入國家中,健康領域隱性成本如何在工業化程度較高的農業糧食體系內作為主要驅動因素推高了全球隱性成 本,而環境隱性成本的影響位列其后。
報告指出了13項對健康產生影響的膳食風險因素,包括全谷類、水果、蔬菜攝入量低;鈉攝入超量;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量高等。但不同類型農業糧食體系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歐亞經濟聯盟產糖量有所增加
塔吉克斯坦衛星通訊社11月7日報道,據歐亞糖業協會消息,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產糖量有所增加,新榨季甜菜糖產量為406.1萬噸,同比增長1.5%。其中,俄羅斯產糖量超過370萬噸,同比增長3.6萬噸;白俄羅斯29.62萬噸,同比增長1.24萬噸;哈薩克斯坦2.08萬噸,同比增長5300噸;吉爾吉斯斯坦3.83萬噸,同比增長1400噸。目前,歐亞經濟聯盟國家境內有66家糖用甜菜加工企業,其中,俄羅斯有57家,白俄羅斯有4家,哈薩克斯坦有3家,吉爾吉斯斯坦有2家。
美國CDC調查與即食肉類和家禽產品有關的李斯特菌暴發事件
11月22日,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發布與即食肉類和家禽產品有關的李斯特菌暴發事件調查通知。
據了解,此次暴發已導致4個州的11人感染了李斯特菌,9人已經住院,加利福尼亞州有1名嬰兒死亡。對病人的采訪和實驗室結果顯示,美國一家食品公司生產的即食肉類和家禽產品可能被李斯特菌污染,從而使人生病。
目前,受影響的產品正在被召回,包括豬蹄、雞爪、豬腳、鴨脖、牛腱和豬舌等。調查正在進行中,美國CDC將及時更新相關信息。
德國發布2023年食源性疾病報告
11月4日,德國發布《2023年德國食源性疾病報告》,該報告由德國聯邦消費者保護與食品安全辦公室和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共同編寫。該報告記錄了190起2023年德國發生的食源性疾病案例,包括由細菌、病毒、寄生蟲或毒素引起的疾病。其中,由沙門氏菌屬和彎曲桿菌屬引起的疾病發病率較高。
報告特別提到了由諾羅病毒引起的疾病,包括與家禽肉和家禽肉產品相關的沙門氏菌腸桿菌感染群。
日本發布2023年度特殊用途食品相關營養成分調查報告
11月7日,日本消費者廳發布2023年度特殊用途食品相關營養成分調查報告。報告共抽取101個調查對象產品進行了分析測試,結果發現部分產品存在問題。其中,特殊用途食品、特定保健用食品合格率為100%、具有功能聲稱的食品合格率為97.6%。產品不合格現象共有兩種:一是加工原料中功能成分符合要求,但產品檢測結果低于標準含量要求;二是成品中檢測結果含量高于申請標準的含量要求。上述產品已經被通知停止銷售,其中包括被通報的批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