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文化理念是廉潔文化建設的核心與靈魂,是國有企業實現清廉追求的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柱。國有企業在打造清廉品牌過程中,要重視對廉潔文化核心理念的挖掘和提煉,將廉的價值追求與企業自身特點相結合,堅持廉能并重、以廉為本的思想,既重業務能力,又突出廉潔要求。
廉善是對道德品質提出的基本要求。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始終把個人道德修養放在首位,先賢很早就認識到,任何外在的制度約束都是被動的,而唯有依靠人的內心自覺生發出的道德準則才是主動的。《國語·晉語》中稱:“善,德之建也。”善也是傳統道德倫理構建的基礎,無善即無所謂德。同時“善”與“惡”相對,持“公義”則善,營“私欲”則惡。“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更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標志,倡導人們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修養身心,從而不被俗世中的“惡”侵蝕本心。
國有企業要以廉善為價值內核,引導廣大干部職工樹立廉榮貪恥、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不斷筑牢內心堤壩,讓廉潔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和人生自覺。引導工作人員在工作中“不闖紅燈”“不碰紅線”,不拿權力做交易,不以前途做賭注,知止存畏,自覺抵制不正之風。生活中堅持公私分明,慎獨慎微、慎始慎終,自覺提升思想境界,培養健康情趣。
廉能是對履職能力和工作才干的基本要求。德才兼備是人才選拔任用的重要原則,如果說廉善體現“德”的標準,那么廉能則是對“才”的要求。致安之本,唯在得人。自古以來“選賢任能”的人才問題都是事關事業成敗的首要問題,歷史上關于“賢能”的思想和主張不勝枚舉。墨子指出“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在具體的才干考察方面,古人總結出“八征”“六守”“八觀六驗”等諸多有益的方法和標準。對于國有企業而言亦是如此,只有既重能力又重品行、既重業績又重業德,培養出一支廉而有為、業務精湛、勇挑重擔的員工隊伍,方可永葆企業基業長青。
故而廉能者,要勤廉高效,剛健有為,善于任事。堅守清廉底線,提升履職能力,勤思善學,精益求精。堅決防止和杜絕廉而不為、廉而失能現象,努力做一個本領高、作風硬,實干擔當、成就作為的人,在擔當中成長,在擔當中進步。以廉能為核心價值,不斷增強干部職工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培育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在嚴的主基調下,錘煉過硬本領,成為專業領域的行家里手,將個人發展融入企業發展,榮辱與共,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廉政治理是對企業廉潔治理的重要要求。企業內部通過加強權力監督,完善分工制約,規范決策過程,構建起職責清晰、運行有序、風險可控的廉潔治理機制,激勵和約束干部職工的廉潔行為,實現以“良制”促“廉治”。廉治強調通過廉潔文化理念的柔性牽引,指導廉政治理體系的剛性構建,將無形的文化和有形的管理融會貫通,從而達到有效規范企業員工的廉潔行為,筑牢廉潔文化扎根落地的長效治理機制。
廉政治理要求樹立正確的經營觀,把廉潔要求落實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提升“廉”在考核中的重要位次,以此宣傳教育、引導規范全體員工樹立廉潔意識,踐行廉潔要求。廉政治理理念的核心是緊盯企業關鍵人、關鍵事、關鍵處,完善議事決策和重點崗位監管,加強權力監督與程序制約,嚴格職業紀律和職業道德,常態化開展生產經營、決策執行、合規風控等環節和程序的廉潔性評估,對潛在廉潔風險點進行辨識,評定風險等級,建立相應的防控措施,形成體現清廉導向、務實管用的廉潔制度規范體系。
廉潔文化核心理念是廉潔文化建設的價值遵循和精神指導。國有企業需立足企業發展實際,依靠廣大干部職工積極探索“廉潔+”模式,充分調動各種廉潔要素,多措并舉、多管齊下,涵養廣大干部職工崇德尚廉、克己奉公的精神境界,從思想上筑牢“不想腐”的內心自覺,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系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紀檢監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