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居民自治共管的方式破解小區治理難題,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咸寧市咸安區永安街道鳳凰社區學苑園小區黨支部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創建“小院呱嗑646”議事協商機制,有效促進民事民提、民聲民議、民事民評、民事民決,以居民議事激活居民自治。通過該機制,陸續解決了小區黨支部陣地提檔升級、電動車充電棚建設、晾曬區改造等難題,實現小區治理從靠社區管向自治共管的轉變。
議事協商實行“六步”環節。明確“征民意”“審議題”“定議題”“共協商”“抓落實”“亮結果”六個步驟,確保整個協商過程有序推進。“征民意”主要是通過“線上微信+線下走訪”,鄰里管家廣泛征集居民對小區環境衛生、設施完善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審議題”主要是網格管家、小區管家對征集到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調研和梳理,篩選出重點和熱點問題。“定議題”主要是根據審議結果綜合分析,明確具體的協商議題,確保議題的針對性和可實施性。“共協商”主要是網格管家、小區管家組織相關利益方召開協商會議,針對篩選出的問題進行充分討論,形成解決共識和方案。“抓落實”主要是根據協商結果制定具體的執行計劃,分配責任,跟蹤反饋,確保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亮結果”是將協商過程和實施結果向居民公示,接受監督,提高協商議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事項辦理實行“四類”分流。根據復雜程度和影響范圍,將待解決事項細分為“微事”“小事”“大事”和“難事”四個類別,以便進行精準分流和高效處理。針對小區衛生死角清理等“微事”,由社區管家、小區管家以及鄰里管家共同組織清理。針對小區停車位不足等“小事”,則通過居民代表議事程序,共同商討并決定新增停車位的選址。針對小區樓頂防水等“大事”,則由小區黨支部和業委會發揮引領作用,先進行小區內部議事,隨后根據初步協商結果,召集居民代表會議,深入研討詳細實施方案,并敲定最終執行計劃。針對小區污水管改造等“難事”,則由小區或社區上報至街道及其相關部門,遵循既定程序和規定,進行協商和方案的制定。
小區治理實現“六化”目標。議事協商機制推進運行,最終實現小區治理“六化”目標。“意見收集多樣化”,通過多渠道收集居民意見,確保居民聲音的全面性;“議事程序規范化”,每個議題都經過規范的審議和決策流程,保障決策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問題梳理分類化”,將問題分為微事、小事、大事、難事,提高問題處理的針對性和效率;“問題整改制度化”,將問題整改納入制度化管理,確保整改措施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參與對象多樣化”,鼓勵不同群體參與協商議事,增強社區決策的民主性和包容性;“跟蹤問題經常化”,對整改結果進行定期跟蹤,確保問題不復發,提升居民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