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分娩舍中,經常發生母豬產后不食癥,不僅影響母豬的健康和繁殖性能,還會給仔豬的生長發育帶來嚴重影響。本文系統分析了母豬產后不食的原因,給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指出飼養管理不當、疾病、營養失衡和季節性因素是導致母豬產后不食的主要原因。建議改善飼養管理、加強疾病防治、調整飼料配方等。實踐表明,這些措施能有效減少母豬產后不食的發生,提高養豬業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母豬產后不食癥;病因分析;防控措施;豬
隨著養豬業的快速發展,母豬產后不食日益凸顯。母豬產后不食不僅影響其自身的健康和繁殖性能,還會給仔豬的生長發育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導致死亡。找到病因,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對保障養豬業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母豬產后不食的癥狀與影響
母豬產后不食癥是母豬哺乳期的常見病,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甚至廢絕。母豬體重迅速減輕,營養狀況惡化。母豬泌乳機能下降,乳汁分泌減少,乳汁質量下降。缺乏充足營養的乳汁難以滿足仔豬的生長需求,導致仔豬營養不良、生長遲緩、抵抗力減弱,甚至引發腹瀉等,嚴重時可引起仔豬死亡。長期不食的母豬,機體功能逐漸衰竭,健康狀況急劇惡化[1]。母豬死亡率增加,提前被淘汰,給養殖場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2 母豬產后不食癥的原因分析
2.1 飼養管理因素
在分娩過程中,如果分娩舍消毒不嚴格,或助產過程中消毒不到位,很容易導致母豬受到病原體感染。病原體可能通過分娩時的傷口進入母豬體內,引發各種疾病,進而影響母豬的食欲。
妊娠期間如果精料過多會加重母豬的胃腸負擔,出現厭食、便秘、消化不良等癥狀。影響母豬的健康,影響其產后恢復和哺乳能力。在妊娠期間應合理搭配飼料,確保母豬獲得充足的營養,同時,避免過度飼喂。
產后護理不當也是導致母豬產后不食的一個重要原因。母豬在分娩后身體虛弱,需要充分的休息和營養支持。如果產后護理不當,如缺乏充足、清潔的飲水,或者未能及時做好分娩舍的清潔衛生,使其保持干燥、清潔。在產后應加強對母豬的護理,確保其獲得良好的休息和營養支持。
2.2 疾病因素
在分娩過程中和產后恢復期間,母豬可能受到多種疾病的侵襲,這些疾病都會影響其食欲。
產褥熱是一種常見的產后疾病,主要表現為母豬產后體溫升高、寒戰、食欲廢絕等癥狀。產褥熱通常是由產后子宮感染病原體引起的,這些病原體進入血液后大量繁殖產生毒素,導致母豬全身性炎癥反應。在治療產褥熱時,除了使用抗菌藥物控制感染外,還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如清潔消毒、補充營養等支持治療[2]。
便秘也是導致母豬產后不食的常見疾病之一。母豬在分娩后由于胃腸功能減弱和運動量減少等容易引發便秘。便秘不僅影響母豬的食欲和健康,還可能引發其他并發癥如腸梗阻等。要逐步增加母豬運動量、調整飼料配方、使用潤腸通便藥物等。
母豬感冒也是導致產后不食的常見原因。分娩困難和產程過長可能導致母豬過度疲勞和免疫力下降,從而引發感冒,出現母豬體溫升高、呼吸和心率加快、食欲下降甚至廢絕等。需要采取退熱等措施,并加強護理和支持治療。
肢蹄病也是影響母豬產后食欲的一個重要因素。母豬由于機械損傷、運動受限制等原因可能出現肢蹄病等,包括跛行、臥地不起等情況,影響母豬的采食和休息,進而影響其食欲。
產后感染包括陰道炎、子宮炎、尿道炎等,這些感染通常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包括雙球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病原微生物可能通過分娩時的傷口或污染的環境進入母豬體內引發感染,感染后母豬可能出現體溫升高、身體不適、食欲下降等,因此,需要加強對母豬產后感染的預防和治療,以減少其產后不食的發生。
2.3 營養因素
飼料中缺乏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會導致母豬營養不良,進而影響其食欲和健康狀態。在妊娠期間和哺乳期間,母豬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以支持胎兒的生長發育和哺乳。如果飼料中缺乏這些營養物質,會導致母豬體內營養儲備不足進而影響其產后恢復和哺乳能力。此外,日糧中鈣磷比例不當也會導致母豬血鈣濃度降低胃腸蠕動緩慢進而影響其食欲和健康。因此,需要注意合理搭配飼料,確保母豬獲得充足的營養支持[3]。
2.4 季節性因素
季節性因素也是影響母豬產后食欲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夏季高溫時,母豬容易出現產后過度勞累和食欲下降的情況,因為高溫環境下母豬的體溫調節機制受到影響,容易出現熱應激,進而導致食欲下降甚至廢絕,需要采取降溫措施,包括增加通風、提供清涼飲水等。
3 母豬產后不食的防控措施
3.1 日常藥物預防
在分娩后,常常通過各種途徑給母豬使用一些藥物進行預防(見表1)。
3.2 加強飼養管理
(1)合理搭配飼料,若出現發霉等情況,要及時更換飼料,做好環境的通風。(2)加強母豬的飼養管理。發現便秘,或肢蹄病等要隔離飼養,使母豬適當運動,增加抵抗力。(3)發現母豬出現異常要及時找獸醫診治,對癥下藥。(4)要保持畜舍環境衛生整潔,定時消毒,保證冬冷夏涼,做好通風和保暖。(5)經驗分享:母豬產前和產后在飼料中添加小蘇打(3 kg/t)。也可以在母豬產前產后用“豬健素+小蘇打”拌料,可以降低母豬產后不食癥的發生率,也可在產后喂服“益母草紅糖水”或“生化湯”,活血化瘀,凈化子宮。
3.3 常見病的防控措施
3.3.1 產褥熱
在豬分娩時,要保證分娩舍的衛生清潔,要做好消毒,并且在豬生產完成時做好產后護理,避免發生感染。可以在仔豬生產后的2~3 h注射縮宮素4~5 mL,幫助排除子宮內的殘留物。做好分娩舍的衛生清潔,墊上清潔干草,保證空氣干爽。可用0.1%高錳酸鉀水沖洗母豬子宮,沖洗完畢,須將子宮液體排出,適當選用磺胺類藥物或魚腥草15 mL+青霉素3支,鏈霉素2支,肌內注射3~4 d。幫助子宮排出惡露,可應用縮宮素2~4 mL注射,或益母草100 g煎水。
3.3.2 便秘
精細管理母豬,保證為母豬供應充足飲水,飼料搭配均勻。有條件時,給母豬每天提供2.5~3 kg的優質青綠飼料預防母豬便秘。
3.3.3 外傷等
對于機械損傷、運動受限發生擦傷的豬只可在患部涂5%碘酊、松花油等;對于蹄裂豬只應停用磺胺類藥,而采取補鋅和生物素。如嚴重時,可肌內注射安痛定10 mL+青霉素2支+鏈霉素1支或0.25%~0.5%普魯卡因+青霉素,對患肢做環形狀封閉。
3.3.4 產后感染
(1)青霉素3支,安痛定10 mL×1支,維生素C
10 mL×1支,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500 mL×1瓶靜注,每日1次。(2)青霉素3支,鏈霉素2支,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或生理鹽水稀釋,每日2次,連用2~3 d即可治愈。(3)對子宮嚴重感染者可用生理鹽水或注射用水30~50 mL,青霉素、鏈霉素各100萬U稀釋后注入子宮內。肌內注射或皮下注射縮宮素20~40 U,或氯前列醇鈉1 mL。
3.4 加強母豬營養元素供給
(1)應改變營養不良母豬的日糧組成,cnOM6hwP669GyFjvAdmyJzDq3xoXWLrUFMqGCUo4SWI=調整日糧中鈣、磷含量,使鈣磷比例恰當;加強戶外運動和接受日光照射,給予易消化,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飼料,也可使用維生素D2膠性鈣4~6 mL肌內注射,每天1~2次;在飼料中加魚肝油,攪拌均勻,后飼喂給病豬只,連用5~7 d。(2)對低血糖缺鈣的母豬應以補糖、補鈣、補磷為主,注意加強營養,結合調節胃功能,以補養氣血,加強胃腸蠕動。可用10%葡萄糖酸鈣100 mL,10%~25%葡萄糖500 mL,維生素C
5 mL×10支混合靜脈注射,連用2~3 d或50%葡萄糖40 mL,安痛定10 mL,維生素B110 mL一次靜注或將黨參10 g、當歸10 g、黃芪10 g碾碎,開水沖調,待溫,灌服,每日1次,連用2~3次。
通過采取綜合防控措施,母豬產后不食現象得到明顯控制,母豬健康狀況和繁殖性能得到提高。實踐表明,加強飼養管理、預防疾病感染、調整飼料配方和應對季節性變化是減少母豬產后不食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 劉偉平.母豬產后不食的分析與對策[J].北京農業:中旬刊,2015(9):116-117.
[2] 封玉華.母豬產后不食的原因及對策初探[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10):142-143.
[3] 吳義祥.母豬產后不食的病因分析與防治[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12,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