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升農村公路施工管理與質量控制水平,本文基于當前農村公路建設現狀,進一步提出嚴格材料驗收、實時施工監控、設備維護計劃、進度動態調整等措施,結合規范監理、原材料嚴控以及關鍵環節強化質控,確保施工質量。結果表明,這些措施的應用有效提升了農村公路建設質量,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出行提供了堅實保障,以期為后續農村公路施工管理與質量控制提供參考。
關鍵詞:交通工程 施工管理 質量控制
0 引言
隨著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日益重視,農村公路作為連接城鄉的紐帶,其建設規模和速度顯著提升。然而,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地理環境復雜、資源有限、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等因素,農村公路的施工管理與質量控制面臨諸多挑戰。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農村公路的建設質量,還可能對后續的使用和維護帶來不便。因此,本研究聚焦于農村公路的施工管理與質量控制,旨在通過分析現狀、識別問題,為提升農村公路建設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1 農村公路交通工程現狀及問題分析
從建設規模來看,雖然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村公路的投資力度,但相比起快速發展的農村經濟和農民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農村公路的建設仍然顯得滯后。部分地區由于地形復雜、資金不足等原因,導致公路建設進度緩慢,甚至出現“斷頭路”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民的出行便利性和生活質量。此外,在技術水平方面,農村公路施工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一方面,一些先進地區的農村公路已經采用了高質量的材料和先進的施工工藝,建設出了路況良好、設施完善的公路;但另一方面,更多的農村地區由于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公路建設標準不高,施工質量難以保證,既縮短了公路的使用壽命,還增加了后期的維護成本[1]。最后,在運營管理方面一些農村公路在建成后,由于缺乏有效的運營管理機制,導致公路的維護和管理不到位。路面破損、標志標線不清晰、交通設施缺失等問題頻發,給農民的出行帶來了安全隱患。同時,部分農村公路的客貨運輸市場不規范,服務質量低下,也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 農村公路施工過程中的管理與控制
2.1 材料選擇與驗收
在農村公路施工管理中,材料選擇與驗收是確保工程質量的首要控制內容。高質量的建筑材料是構筑堅固公路的基石,直接影響到公路的耐用性和安全性。首先,在材料選擇階段,需要依據工程技術要求和地方實際情況,精選適合的建筑材料。例如,農村公路多經過山區和水源豐富的地區,所選用的路基材料需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穩定性。實踐中,路堤材料的CBR值不小于2,上路床材料CBR值不小于5,粒徑分布要均勻,含泥量控制在3%以內,有效避免雨水侵蝕和土體松動導致的路面損壞。其次是材料驗收,通過標準化測試確保所有材料在進入施工現場前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驗收過程中,每批材料都必須附有生產商提供的質量合格證明,并進行實地抽樣測試。抽樣比例通常為每批材料的5%,測試項目包括抗壓強度、耐久性和環保指標。此外,現場質量控制人員需對到貨材料的外觀、規格及包裝進行檢查,確保無損傷和潮濕等問題。若發現問題材料,必須立即退回供應商,不得用于施工[2]。通過實施這些詳細的驗收程序,有效避免使用不合規材料,從而降低因材料問題引起的工程質量事故。最后,在施工過程中要繼續監測材料的使用情況,對照設計要求和驗收標準,確保每一步施工都使用經過嚴格驗收的材料。建立嚴格的材料跟蹤和記錄系統,在工程完工后提供完整的材料使用報告,為后期的維護和檢查提供依據。
2.2 施工過程監控
2.2.1 施工工藝監控
施工工藝監控的目的是確保每項施工活動都嚴格遵循建設規范和技術標準。監控團隊必須對所有施工過程進行實時監督和檢查,確保施工技術和方法的正確應用。首先需要對施工方案進行詳細審查,確保其科學性和可行性。在土石方工程中,例如,正確的施工工藝要求土體的挖掘、運輸和壓實均需按設計參數執行,如土體壓實度需達到95%以上,以確保路基的穩定性和承載力。在路面鋪設工程中,溫度控制是關鍵因素,瀝青混合料的鋪設溫度必須維持在150℃至170℃,確保材料的可用性和最終的道路質量。施工現場的技術人員需使用各種監控工具和設備,如水平儀、壓實測試儀等,進行日常檢測,精確測量施工中的關鍵參數,如填土厚度、壓實度和混凝土的養護條件等。任何偏離規范的現象都需立即報告,并采取措施糾正。為加強工藝監控,施工隊伍應定期召開技術質量會議,討論施工過程中的問題和挑戰,分享最佳實踐經驗。監理工程師在該過程中不僅負責日常的施工監控,還需對施工質量進行周評和月評,及時調整施工方案和工藝流程。
2.2.2 施工參數監控
施工參數監控的核心在于使用先進技術手段對施工過程中的關鍵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從而及時發現偏差并進行調整。在實施過程中,項目管理團隊采用多種傳感器和監測設備來收集數據,包括位移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溫濕度傳感器等。典型的應用是使用嵌入式傳感器在混凝土內部監測硬化過程。傳感器能夠實時提供混凝土的溫度和濕度數據,對于確定混凝土達到足夠硬化程度以進行后續施工活動至關重要。例如,混凝土的標準養護溫度應保持在20℃至25℃,濕度維持在80%以上,以確保材料性能的最優化[3]。傳感器記錄的數據使工程師能夠確保所有混凝土批次都在這些參數下養護,避免強度不足或其他質量問題的發生除了嵌入式傳感器,無人機技術搭載高分辨率相機和紅外線攝像頭,對施工現場進行空中拍攝,實時傳輸圖像回控制中心。通過無人機收集的圖像,技術團隊可以檢查工地的布局是否符合設計圖紙,以及是否存在未按計劃執行的施工活動。
2.3 設備管理與維護
設備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制定詳盡的設備檢查和維護計劃,基于設備制造商的維護手冊和工程項目的特殊需求。計劃中詳細列出每種主要設備的檢查頻率、檢查項目、維護活動和負責人。例如,對于土石方工程中使用的挖掘機,每日的檢查項目應包括液壓系統、燃油系統和機械臂的連接狀態;而每周則需檢查發動機、傳動系統和電氣系統。檢查過程中應使用專門的檢查表格記錄發現的問題,如油液污染、部件磨損、異響等,其都可能是設備即將出現故障的前兆。檢查不僅限于視覺上的審查,還包括性能測試,確保設備在實際操作中的表現符合預期。對發現的任何異常都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安排維修或更換損壞的部件。
維護方面根據設備使用強度和工作環境的苛刻程度來安排。例如,挖掘機和推土機在高溫和塵土環境中工作時,其冷卻系統和過濾器可能需要更頻繁的清潔和更換。維護計劃中還應包括定期的潤滑、調整和校準工作,確保設備在最佳狀態下運行。為確保設備維護工作的有效執行,施工團隊應設立專門的設備管理部門,負責監督所有設備的運行狀態和維護工作。工作人員需要具備機械和電氣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夠對設備的技術狀況做出準確判斷和迅速響應。
2.4 進度管理與控制
在農村公路施工項目中,進度管理與控制能夠有效監控施工進度,及時發現偏差并采取相應措施,確保項目按預定時間表推進。首先,項目團隊在工程開始前制定詳細的網絡計劃,包括每個施工階段的起止時間和所需資源。該計劃使用項目管理軟件如Microsoft Project或Primavera進行動態管理,使項目經理可以實時更新進度信息。計劃中的關鍵路徑方法(CPM)特別重要,其幫助識別可能影響總工期的關鍵活動,確保這些活動的優先級和資源分配得到適當的管理[4]。其次,在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會定期收集進度數據,包括完成的工作量、耗費的資源和遇到的問題。這些數據與網絡計劃中的預設標準進行比對,以監測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之間的差異。如果某個關鍵施工階段,如路基施工的完成度低于計劃進度的75%,則需立即進行原因分析。分析可能涉及資源分配不足、技術問題或外部因素如天氣條件的影響。識別出進度延遲的原因后,項目管理團隊會根據情況調整施工方案,可能包括增加工作班次、調整施工方法或重新分配資源。在關鍵節點,如橋梁施工等技術復雜的階段,可能需要進行技術審查和方案優化,以提高施工效率。進度調整后,項目經理會更新進度管理曲線,并通過定期的進度會議向所有相關方報告最新進展。
3 農村公路施工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
3.1 規范監理機構
在農村公路施工項目中,監理工程師負責整個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監控,從項目啟動到完工驗收。首先,監理工程師負責制定監理細則和實施標準,直接關聯到工程質量的各個方面。他們會根據國家及行業的相關標準,制定出適合當前工程特點的質量監控標準,具體涉及施工材料和工藝的具體要求,還包括施工過程中每個階段的質量檢查點。其次,監理工程師在施工現場進行常駐監督。他們每天巡查施工現場,檢查是否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質量標準執行。這包括對施工材料的抽檢、施工過程中關鍵工序的監控,以及環保措施的執行情況,同時利用專業的檢測工具,如混凝土強度測試儀和壓實度測試儀,對施工質量進行實時檢測,記錄檢測數據,并與設計要求進行對比,分析偏差。此外,在施工過程中監理工程師還承擔溝通協調的職責,他們是施工方、設計方和業主之間的橋梁。針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監理工程師需要及時與相關方溝通,提出解決方案,并監督實施結果,確保問題得到有效處理。最后,監理工程師負責組織和參與項目的中期和竣工驗收,根據質量標準和施工記錄,評估整個工程的質量水平。對于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工程,他們有權要求施工方重新施工或采取補救措施,直至工程質量符合要求。
3.2 嚴格控制施工原材料
嚴格控制施工原材料是提升農村公路施工質量的關鍵環節。實施嚴格的入場材料檢驗程序是保證施工質量的首要步驟。具體要求如下。
(1)瀝青:在使用前,瀝青材料需要經過全面的質量檢測,包括軟化點、延伸度和滲透度。根據規范,瀝青的軟化點應不低于50℃,延伸度應不低于100厘米,以確保其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穩定性和良好的粘結、防水性能。
(2)鋼筋:鋼筋必須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和物理性能測試。鋼筋的抗拉強度應達到540 MPa,屈服強度應達到370 MPa,符合HRB400等級要求,以確保其在施工過程中的強度和耐久性。
(3)砂石:砂石材料需要進行顆粒大小分布、泥塊含量和含水率的檢測。砂石的粒徑分布應符合設計要求,泥塊含量應不超過1%,含水率應控制在6%以下,以保證混凝土和砂漿的最佳性能。
除了對每批材料進行檢測外,還需建立供應商評審體系。通過評審供應商的生產資質、歷史交付質量和市場聲譽,選定合格可靠的供應商。供應商必須提供材料的合格證明和檢測報告,作為材料合格入場的依據[5]。最后,在施工現場設有專門的材料質量控制團隊,負責監督材料的存儲和保管,避免因環境因素導致材料性能下降。對于敏感材料如水泥和瀝青,應妥善覆蓋,防止受潮或過熱。
3.3 加強施工關鍵環節的質量控制
在農村公路施工中,路基處理、路面鋪設、橋梁施工等關鍵環節的質量控制直接影響公路的整體耐用性和安全性。
路基處理中的質量控制方法包括實施嚴格的地基承載能力測試和壓實標準。地基承載能力需達到設計規定的標準值,通常不低于150 kPa。使用靜態板載試驗和標準貫入試驗來測試地基穩定性。同時,為保證壓實質量,每層土壤壓實后需進行場地密度測試,使用核密度計測定其干密度與含水率,確保其滿足設計要求的95%以上的相對密實度。
路面鋪設的質量控制措施包括控制混合料的配比和鋪設過程中的溫度監控。混凝土和瀝青混合料的配比必須嚴格按照工程規范進行,混合料的溫度控制在鋪設時必須保持在指定范圍內,如瀝青混合料的鋪設溫度應控制在150℃到170℃。鋪設機的速度要保持均勻,避免因速度過快或過慢導致的厚度不均和結合不良。完成鋪設后,立即進行初期壓實,確保材料在冷卻前達到所需的初壓密實度。
橋梁施工的質量控制措施具體有材料的質量檢測、結構組裝精度和焊接技術的控制。鋼材和混凝土的批次都必須經過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能的測試,符合橋梁建設的高標準。橋梁組裝過程中使用激光掃描技術來確保梁體的精確安裝,偏差控制在毫米級。焊接過程中采用自動化焊接技術以保持焊縫的均勻性和深度,對焊接質量進行超聲波檢測或X射線檢測,及時發現內部缺陷。
4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深入分析了農村公路交通工程在施工管理與質量控制方面的現狀與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管理與控制措施。通過加強材料選擇與驗收、施工過程監控、設備管理與維護、進度管理與控制等關鍵環節的管控,以及規范監理機構、嚴格控制施工原材料、加強施工關鍵環節質量控制等措施,旨在提升農村公路建設的質量與效率。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農村公路交通工程的建設水平將持續提升,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胡小蓉.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的措施研究[J].運輸經理世界,2024(12):50-52.
[2]蘇洪濤.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質量控制研究[J].汽車周刊,2024(06):175-177.
[3]牟燕山.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質量控制工作研究[J].汽車周刊,2024(07):188-190.
[4]陳衛剛.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與質量控制分析[J].運輸經理世界,2024(20):22-24.
[5]劉建江.城市道路施工管理中的質量控制措施探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4(2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