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聰這段時間明顯懂事了,他不僅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得干凈整潔,還時常主動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真正擔起了家庭“小主人”的角色。爸爸媽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為了表彰聰聰的進步,決定帶他去吃一頓自助餐。
聰聰可高興啦,這可是他期待已久的大餐。一走進自助餐廳,聰聰就被各種各樣的美食吸引了。鮮嫩多汁的牛排、香氣撲鼻的烤肉、鮮美肥厚的海鮮……每一樣都讓人垂涎欲滴。
聰聰興奮地說:“今天我要‘敞開’肚子,好好享受美食。”
爸爸笑著提醒:“美食雖好,可不要貪吃哦。”
此時的聰聰哪里還顧得上這些。他迫不及待地穿梭于餐廳的各個美食窗口之間,扮演起食物“搬運工”的角色。他先是端來滿滿一盤海鮮,風卷殘云般地將它們一掃而光。接著,他又拿來兩串香氣四溢的烤肉……
媽媽見狀,連忙勸阻道 :“聰聰,別光顧著吃肉,還要吃些蔬菜水果哦。”
聰聰一邊嚼著烤肉,一邊笑著說:“好的,我等會兒吃蔬菜。媽媽,這個大廚的手藝真好!您也多吃點,順便學學他的手藝,這樣我保證每天都能吃上兩大碗飯。”
接下來,聰聰繼續大快朵頤,仿佛每一種食物都在向他招手,呼喚他去品嘗。盡管家人們一直提醒他要適量、均衡地飲食,但聰聰一直沉浸在美食的世界中,直到最后也沒有去光顧蔬菜和水果,而是選擇以一份冰淇淋作為這頓大餐的完美收尾。
當天晚上,聰聰的腸胃就開始“抗議”了。他感覺肚子脹脹的,很難受。回想起以前讀過的繪本故事——《肚子里有個火車站》,他懊悔地說:“原來我們的肚子里真的有一個‘火車站’,里面的小精靈也會因為吃得太撐而‘罷工’。以后我一定要好好保護它們,發明一個‘進食自控器’來提醒大家均衡飲食。”
湯教授錦囊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自控能力不足可能是每位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如何在不打擊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前提下,正確引導并提升他們的自控能力呢?
我們可以采取“預想—引導—共創”的策略:“預想”即提前設想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好心理準備和應對策略;“引導”即在現場進行行為管理,適時給予提醒和指導,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控制;“共創”即與孩子一起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將挑戰轉化為成長的機會,讓孩子在實踐中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長。這樣,孩子在經歷一些挫折和困難后,會更加懂得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你在家庭生活中有哪些好故事、好做法,或者是感到困惑的事,歡迎向本刊投稿分享,湯教授為你做點撥、送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