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汽車行業快速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方向蓬勃發展,對于本科類高等院校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車構造是車輛工程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之一,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良好載體,工匠精神的融入和培育也是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環節。文章旨在探討在汽車構造課程教學中如何有效融入工匠精神,并通過教學改革的實踐,實現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
關鍵詞:工匠精神 汽車構造 實踐策略 人才培養
1 緒論
國之重器,始于匠心,惟匠心以致遠。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1]。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努力培養造就大國工匠[2]。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追求卓越的態度和不斷創新的精神。當前中國制造業正處于量變到質變、制造到精造再到創造的階段,亟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以推動我國制造業生產不斷精進。國家教育“十四五”規劃也提出了培養新時代學生的工匠意識,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結合河南省教育現代化“2035”戰略規劃指出為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目標。因此,將工匠精神和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改革創新中,深入解讀工匠精神內涵,加強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培養出具備精益求精、認真嚴謹等工匠精神意識的汽車人才,以滿足制造強國建設對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人才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工匠精神作為一種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質,其基本內涵主要體現在敬業、精益、專注和創新等方面。它既是一種職業精神,也是一種文化傳統,更是一種時代精神。作為人才培養的高等院校,根據本科生教育教改革和人才培養的要求,在課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從工匠精神的認同、夯實學生專業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提升學生愛國情懷等方面,不斷反思、提升完善,對于本科課程的教學具有重要意義[3-4]。專業課程是高等院校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在當前汽車技術日新月異的背景下,汽車構造課程的教學需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多維度開展融入工匠精神的汽車構造課程教學,強調對技術的專注、對工作的敬業和對品質的追求,從而具備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態度,培養扎實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提升學生整體工匠精神,以適應行業發展的需求[5]。
在高等院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教師隊伍的工匠精神和業務能力的建設和培養也是至關重要[6]。教師要深入學習工匠精神的內涵,要自身踐行工匠精神,將工匠精神與個人職業相融合,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為自己的使命,以身示教,傳承工匠精神。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在汽車構造教學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不僅要加強學生的政治和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明確在未來工作中要承擔的職責;并結合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在汽車構造課程教學內容合理的融入工匠精神及相關案例,將知識傳授、實踐能力與工匠精神自然融合,提出相應的教改實踐策略。圖1所示為工匠精神融入汽車構造教學的邏輯圖。
2 汽車構造教學中工匠精神的培育
2.1 工匠精神的內涵與價值
“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隨著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新時代人才需要具備工匠精神[7]。工匠精神是一種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質,執著專注是工匠精神的基礎,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一絲不茍是工匠精神的特質,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靈魂[8]。在汽車構造教學中,將工匠精神融入課程中,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更能幫助他們在未來職業生涯中保持對技術的敬畏之心,不斷追求卓越。另外,將工匠精神融入汽車構造教學中,還能促使教師更加注重教學設計的精益求精,工作態度的一絲不茍,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精神。
2.2 工匠精神融入汽車構造教學
2.2.1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觀念
在汽車構造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認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價值。當前汽車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具備工匠精神的學生,能夠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斷提升自身技能,適應汽車行業發展的需求。通過案例分析、實地考察等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激勵他們不斷提升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通過工匠精神的培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實現全面發展。
2.2.2 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
汽車構造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理論教學是汽車構造教學過程中的核心部分,需要學生掌握汽車的總體結構和工作原理的分析,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汽車構造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還要注重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通過實驗、實訓、實習等方式,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掌握汽車構造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最終實現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的完整知識體系。另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
2.2.3 引入企業導師制度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團隊與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引入企業導師制度。邀請長期從事于汽車行業的專業技術導師,為學生提供更專業的實踐指導和職業規劃建議。通過與企業導師的交流和合作,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提升自己實踐能力,培養自己的職業素養。
3 基于工匠精神的汽車構造教改實踐策略
3.1 優化課程設置
根據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優化汽車構造課程的設置。結合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不斷更新課程內容,保持課程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在汽車構造課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并優化課程設置,旨在培養學生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具備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職業素養。在優化課程設置時,首先,教師團隊明確課程的總體目標,講授汽車構造的基本理論、結構和工作原理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工匠精神,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近幾年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在傳統汽車知識講授的基礎上,教師團隊也重視新能源智能車輛人才的培養。例如,現階段使用的教材主要針對傳統燃油車的相關結構及工作原理的介紹,教師團隊在備課時結合實際案例增加了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案例,對比分析異同,豐富授課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了解我國新能源智能汽車行業的發展。
3.2 培養教師團隊的工匠精神
教師是教學改革的關鍵因素之一。教師是學生模仿的榜樣,只有教師自身具備工匠精神,才能在教學中言傳身教,感染學生。將工匠精神融入汽車構造教學中,能夠促使教師更加注重教學設計的精益求精,工作態度的一絲不茍,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精神。汽車構造課程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高超的實操技能。因此,教師團隊不定期的會參與企業實踐,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和技術發展趨勢,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技能。此外,教師團隊積極參加培訓會,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精神,促使在教學中能夠以身作則,踐行工匠精神。教師團隊定期開展內部交流會,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成果,特別是讓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指導年輕教師,傳授教學經驗和技能,通過這種交流,不僅可以快速提升年輕教師的專業素養,傳承和弘揚工匠精神,形成積極向上的團隊氛圍。
3.3 融入工匠精神的教學內容
在汽車構造教學中,教師團隊將工匠精神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講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價值和作用,幫助學生理解工匠精神的真正含義,并在學習中不斷踐行。同時,結合具體案例,讓學生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比如,在講解車架與承載式車身一節內容時,引入一汽解放汽車高級工程師時敬龍的案例。在商用車輛輕量化的背景下,時敬龍帶領團隊投入石墨雙極板的研發工作。這項高精密制造技術此前一直掌握在外國人手中,但時敬龍和他的團隊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最終成功將石墨雙極板厚度壓縮至0.5毫米,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水平。通過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過程中一些真實事件展示出來對對技術的極致追求、對工作的熱愛與專注、不斷創新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勵學生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道路,同時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3.4 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以適應當前汽車產業和技術的發展,而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已難以滿足現代高校教育的需求。在汽車構造教學中,教師團隊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將大量的彩圖、三維立體圖以及動畫等融入教學中,將復雜的汽車結構和各零部件工作過程動態的呈現出來,使教學更加直觀、生動,便于學生的理解,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習效果。設置討論課題,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圍繞主題進行討論交流,并將最終成果以PPT的形式在課堂展示,不僅鍛煉學生的查找資料和交流表達的能力,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啟發,提升學習效果。
3.5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汽車構造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實踐教學,學生能夠接觸到課堂中講述的一些汽車零部件,更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汽車構造的知識和技能。目前汽車構造實踐教學開設了變速器拆裝實驗、發動機拆轉實驗和制動器拆裝實驗。在拆裝實習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嚴格按照拆卸與裝配的流程,鍛煉學生做事認真、嚴謹、一絲不茍,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汽車構造實踐環節。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鼓勵他們敢于嘗試、勇于創新。另外,我們與汽車零部件生產和制造企業等有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實習實訓機會,讓他們能接觸到更真實的汽車構造和維修工作。通過不斷強化汽車構造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為培養高素質的汽車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4 結論
工匠精神體現為對技術的極致追求、對學習的熱愛與專注,以及不斷創新和精益求精的態度。在汽車構造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是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培養教師的工匠精神、融入工匠精神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和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未來,高校作為培育人才的搖籃,應繼續深化教學改革實踐,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為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貢獻力量。
基金項目: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24年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本科高等教育類青年項目“工匠精神下思政元素融入機械類課程教學改革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24XJGXM111);202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機械設計基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建設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4SJGLX0341);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研究生教育類)“科技強國戰略下機械類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提升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3SJGLX122Y);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研究生教育類)“‘一核雙心,五能培養’機械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3SJGLX021Y);河南省重點研發與推廣專項(科技攻關)項目“基于深度學習的氫氣純化性能優化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編號:242102240074)。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3]徐雷,劉展.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學風建設的實踐路徑[J].現代商貿工業,2024,45(14):120-122.
[4]邊明遠,黃錦川,吳凱輝,等.課程思政融入汽車構造拆裝實習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4(09):85-88+95.
[5]周韶澤,李婭娜.車輛工程專業面向創新能力培養的教改策略研究和實踐[J].科技風,2024(10):82-84.
[6]姚佳,曾義聰,王優優.工匠精神視閾下基于項目的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成長路徑研究[J].職業技術,2024,23(03):74-80.
[7]薛晴.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工匠精神[N].光明日報,2023-08-01.
[8]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2-11-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