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條 對安排到事業單位的退役軍士和義務兵,應當根據其服現役期間所作貢獻、專長特長等,合理安排工作崗位。符合相應崗位條件的,可以安排到管理崗位或者專業技術崗位。
第三十條 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接收安置安排工作的退役軍士和義務兵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編制保障。
國有企業應當按照本企業全系統新招錄職工數量的規定比例核定年度接收計劃,用于接收安置安排工作的退役軍士和義務兵。
第三十一條 對接收安置安排工作的退役軍士和義務兵任務較重的地方,上級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區域內統籌調劑安排。
安置地人民政府應當在接收退役軍士和義務兵的6個月內完成安排退役軍士和義務兵工作的任務。
第三十二條 安排工作的退役軍士和義務兵的安置崗位需要簽訂聘用合同或者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規定與其簽訂不少于3年的中長期聘用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其中,企業接收軍齡10年以上的退役軍士的,應當與其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三十三條 對安排工作的殘疾退役軍士和義務兵,接收單位應當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
安排工作的因戰、因公致殘退役軍士和義務兵,除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外,還享受與所在單位工傷人員同等的生活福利、醫療等其他待遇。
第三十四條 符合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軍士和義務兵無正當理由拒不服從安置地人民政府安排工作的,視為放棄安排工作待遇;在待安排工作期間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取消其安排工作待遇。
第三十五條 軍士和義務兵退出現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以安排工作方式安置:
(一)被開除中國共產黨黨籍的;
(二)受過刑事處罰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因被強制退役等原因不宜以安排工作方式安置的其他情形。
第四節 退休與供養
第三十六條 中級以上軍士退出現役,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作退休安置:
(一)退出現役時年滿55周歲的;
(二)服現役滿30年的;
(三)因戰、因公致殘被評定為1級至6級殘疾等級的;
(四)患有嚴重疾病且經醫學鑒定基本喪失工作能力的。
第三十七條 退休軍士移交政府安置服務管理工作,參照退休軍官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八條 被評定為1級至4級殘疾等級的初級軍士和義務兵退出現役的,由國家供養終身。
因戰、因公致殘被評定為1級至4級殘疾等級的中級以上軍士,本人自愿放棄退休安置的,可以選擇由國家供養終身。
國家供養分為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
第四章 移交接收
第一節 安置計劃
第三十九條 退役軍人安置計劃包括全國退役軍人安置計劃和地方退役軍人安置計劃,區分退役軍官和退役軍士、義務兵分類分批下達。
全國退役軍人安置計劃,由國務院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會同中央軍事委員會政治工作部門、中央和國家有關機關編制下達。
縣級以上地方退役軍人安置計劃,由本級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編制下達或者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下達。
第四十條 傷病殘退役軍人安置計劃可以納入本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的計劃一并編制下達,也可以專項編制下達。
退役軍人隨調隨遷配偶和子女安置計劃與退役軍人安置計劃一并下達。
第四十一條 中央和國家機關及其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接收退役軍人的安置計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編制下達。
第四十二條 因軍隊體制編制調整,軍人整建制成批次退出現役的安置,由國務院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中央軍事委員會政治工作部門會同中央和國家有關機關協商辦理。
第二節 安 置 地
第四十三條 退役軍人安置地按照服從工作需要、彰顯服役貢獻、有利于家庭生活的原則確定。
第四十四條 退役軍官和以逐月領取退役金、退休方式安置的退役軍士的安置地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
第四十五條 退役義務兵和以自主就業、安排工作、供養方式安置的退役軍士的安置地為其入伍時戶口所在地。但是,入伍時是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退出現役后不復學的,其安置地為入學前的戶口所在地。
退役義務兵和以自主就業、安排工作、供養方式安置的退役軍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易地安置:
(一)服現役期間父母任何一方戶口所在地變更的,可以在父母任何一方現戶口所在地安置;
(二)退役軍士已婚的,可以在配偶或者配偶父母任何一方戶口所在地安置;
(三)退役軍士的配偶為現役軍人且符合隨軍規定的,可以在配偶部隊駐地安置;雙方同時退役的,可以在配偶的安置地安置;
(四)因其他特殊情況,由軍隊旅級以上單位政治工作部門出具證明,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批準,可以易地安置。
退役軍士按照前款第二項、第三項規定在國務院確定的中等以上城市安置的,應當結婚滿2年。
第四十六條 因國家重大改革、重點項目建設以及國防和軍隊改革需要等情況,退役軍人經國務院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批準,可以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安置。
符合安置地吸引人才特殊政策規定條件的退役軍人,由接收安置單位所在省級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商同級人才工作主管部門同意,經國務院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和中央軍事委員會政治工作部門批準,可以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安置。
第四十七條 對因戰致殘、服現役期間個人榮獲三等戰功或者二等功以上獎勵、是烈士子女的退役軍人,以及父母雙亡的退役軍士和義務兵,可以根據本人申請,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按照有利于其生活的原則確定安置地。
第四十八條 退役軍人在國務院確定的超大城市安置的,除符合其安置方式對應的規定條件外,按照本人部隊駐地安置的,還應當在駐該城市部隊連續服役滿規定年限;按照投靠方式安置的,還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要求的其他資格條件。
第四十九條 退役軍人服現役期間個人獲得勛章、榮譽稱號的,榮立一等戰功或者獲得一級表彰的,可以在全國范圍內選擇安置地。其中,退役軍人選擇在國務院確定的超大城市安置的,不受本條例第四十八條規定的限制。
退役軍人服現役期間個人榮立二等戰功或者一等功的,獲得二級表彰并經批準享受相關待遇的,在西藏、新疆、軍隊確定的四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軍隊確定的二類以上島嶼或者飛行、艦艇、涉核等特殊崗位服現役累計滿15年的,可以在符合安置條件的省級行政區域內選擇安置地。
退役軍人在西藏、新疆、軍隊確定的四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軍隊確定的二類以上島嶼或者飛行、艦艇、涉核等特殊崗位服現役累計滿10年的,可以在符合安置條件的設區的市級行政區域內選擇安置地。
第三節 交 接
第五十條 以轉業、逐月領取退役金、復員方式安置的退役軍官和以逐月領取退役金方式安置的退役軍士的人事檔案,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機關部委、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機構、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戰區、軍兵種、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單位等單位的政治工作部門向安置地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移交后,由安置地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向省級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進行移交。
安排工作的退役軍士和義務兵的人事檔案,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機關部委、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機構、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戰區、軍兵種、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單位等單位的政治工作部門向安置地省級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進行移交。
以自主就業、供養方式安置的退役軍士和義務兵的人事檔案,由軍隊師、旅、團級單位政治工作部門向安置地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進行移交。
第五十一條 以轉業、逐月領取退役金、復員方式安置的退役軍官,由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發出接收安置報到通知,所在部隊應當及時為其辦理相關手續,督促按時報到。
以逐月領取退役金、安排工作、供養方式安置的退役軍士和以安排工作、供養方式安置的退役義務兵,應當按照規定時間到安置地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報到;自主就業的退役軍士和義務兵,應當自被批準退出現役之日起30日內,到安置地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報到。無正當理由不按照規定時間報到超過30日的,視為放棄安置待遇。
第五十二條 退休軍官和軍士的移交接收,由退休軍官和軍士所在部隊團級以上單位政治工作部門和安置地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組織辦理。
第五十三條 退役軍人報到后,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為需要辦理戶口登記的退役軍人開具戶口登記介紹信,公安機關據此辦理戶口登記。
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應當督促退役軍人及時辦理兵役登記信息變更。
實行組織移交的復員軍官,由軍隊旅級以上單位政治工作部門會同安置地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和公安機關辦理移交落戶等相關手續。
第五十四條 對符合移交條件的傷病殘退役軍人,軍隊有關單位和安置地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移交接收,予以妥善安置。
第五十五條 對退役軍人安置政策落實不到位、工作推進不力的地區和單位,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約談該地區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或者該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拒絕接收安置退役軍人或者未完成安置任務的部門和單位,組織、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可以視情況暫緩辦理其人員調動、錄(聘)用和編制等審批事項。
第五章 家屬安置
第五十六條 以轉業、逐月領取退役金、復員方式安置的退役軍官和以逐月領取退役金、安排工作方式安置且符合家屬隨軍規定的退役軍士,其配偶可以隨調隨遷,未成年子女可以隨遷。
以轉業、逐月領取退役金、復員方式安置的退役軍官身邊無子女的,可以隨調一名已經工作的子女及其配偶。
第五十七條 退役軍人隨調配偶在機關或者事業單位工作,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安置地人民政府負責安排到相應的工作單位。對在其他單位工作或者無工作單位的隨調隨遷配偶,安置地人民政府應當提供就業指導,協助實現就業。
對安排到企業事業單位的退役軍人隨調配偶,安置崗位需要簽訂聘用合同或者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與其簽訂不少于3年的中長期聘用合同或者勞動合同。
鼓勵和支持退役軍人隨調隨遷家屬自主就業創業。對有自主就業創業意愿的隨調配偶,可以采取發放一次性就業補助費等措施進行安置,并提供就業指導服務。一次性就業補助費標準及發放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隨調隨遷家屬按照規定享受就業創業扶持相關優惠政策。
退役軍人隨調配偶應當與退役軍人同時接收安置,同時發出報到通知。
第五十八條 退役軍人隨調隨遷家屬戶口的遷移、登記等手續,由安置地公安機關根據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的通知及時辦理。
退役軍人隨遷子女需要轉學、入學的,安置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及時辦理。
第五十九條 轉業軍官和安排工作的退役軍士自愿到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其隨調隨遷配偶和子女可以在原符合安置條件的地區安置。
第六十條 退休軍官、軍士隨遷配偶和子女的落戶、各項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以及隨遷子女轉學、入學,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 教育培訓
第六十一條 退役軍人離隊前,所在部隊在保證完成軍事任務的前提下,應當根據需要開展教育培訓,介紹國家改革發展形勢,宣講退役軍人安置政策,組織法律法規和保密紀律等方面的教育??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應當給予支持配合。
(未完待續) (來源: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