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茂南單人木偶戲,在粵西地區民間也被稱為“木偶戲”“鬼仔戲”“扁擔戲”“木頭戲”,是當地古老的民間傳統戲劇之一。明末清初由北方傳入,歷經番薯木偶、木頭木偶、杖頭木偶、布袋木偶發展演變而來。因其表演方式獨特,唱腔獨具一格,而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茂南單人木偶制作十分講究,木偶的ZTmlogzbzl1leQqmtv6tGxHlv/SHtXznKDW14ayL5w0=嘴巴、眼珠和手指能靈活轉動。木偶制作采用柚木、白汁木雕刻,木偶身長60~80厘米,木偶的手用木棍雕刻成圓形,裝在肩膀兩端,用來控制轉動。木偶服裝用綢布制作,按人物身份繡上龍、鳳、百鳥、花朵等圖案。頭盔也因劇中角色特點采用不同圖案,再裝點上裝飾品而成。
茂南單人木偶戲表演場地選擇靈活,戲臺搭建簡單,在一張四方桌上豎支架、圍上布,布置好燈光、音響、樂器即可。在藝人表演時,除舞動木偶,還需要模仿各種各樣的聲音,如打雷、下雨、崩塌,狗、貓、馬、牛、鳥叫聲以及人物打斗、廝殺、哭啼、嬉笑的聲音。唱腔以大喉腔調為主,加入粵劇、粵曲唱腔。主要采用鑼、鼓、鈸、木魚等打擊樂器,為唱腔過門和人物出場伴奏。
茂南單人木偶戲劇目有100多個,傳統劇目有《趙化龍祭殿》《蘇狀元下海》《薛剛反唐》《高文舉中狀元》《包公審案》等;現代劇目有《福壽歌》《戒毒歌》《戒嫖歌》《八勸良言》《十勸良言》等。
茂南單人木偶戲是粵西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承載著當地人的審美情趣和藝術追求,對于研究粵西地區民間藝術發展,乃至社會歷史變遷具有重要價值。
(來源:廣東省文化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