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漆器是貴州省極富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傳統工藝美術品之一,明清時期曾被列為貢品,與茅臺、玉屏簫笛并稱“貴州三寶”。2010年9月,大方漆器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3年11月,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大方“中國漆器之鄉”榮譽稱號。大方漆器集欣賞價值、實用價值、藝術價值于一體,閃耀著文化藝術的璀璨光芒。
大方縣漆樹的栽培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000多年。大方縣境內由于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適宜漆樹生長,縣內各地均有漆樹分布,百納、長石、沙廠是主要產區。大方生漆以產量多、品質優而名揚海內外,素有“國漆之鄉”的美譽。大方生漆漆酚含量高達70%以上,具有燥性好、防潮濕、耐磨損、耐高溫、耐腐蝕等特點。“方漆清如油,照見美人頭。搖動虎斑色,提起釣魚鉤。”這是對大方生漆質地優良的生動寫照。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大方縣人民政府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對生漆生產給予了大力扶持,加快了全縣生漆的生產發展。
大方漆器開始時只用牛皮制胎,制成皮碗、皮箱、皮盤、馬鞍、煙盒等,之后逐步發展到采用牛皮、馬皮脫胎和布胎,并以上等漆做涂料。大方漆器制作工藝獨特,制作要求高,其工藝流程繁雜,主要有制漆、胎坯、灰底、漆地、罩面、裝飾等工藝,需要50多道工序,80多道生產環節才得以完成。明末清初,大方的皮胎隱花漆器以其獨特的地方特色而與北京雕漆、山西云雕、四川雕填、甘肅填彩等漆器齊名,載入史冊。
大方漆器制作技藝精湛,表面繪有龍鳳、人物、山水、花卉等圖案,并寫有古代名人詩詞歌賦,裝飾多以寫實與夸張相結合,形成鮮明的地方特色。現在,產品除了保留隱花、明花、退光等傳統手法,還發展了明光、印漆、臺花、描金、刻銀、嵌花、填彩等品種。大方漆器的嵌花細膩纖巧、清幽雅致,它不刻意雕琢,也不飾以金銀,只設淡淡潤色,所嵌景物生動盎然。圖案有青山、秀水、古木、瑞雪及春華秋實、飛禽走獸、風土人情等。五彩是大方漆器的又一特色,色彩調配趨于鮮艷奪目,具有典型的民族氣息,協調地運用嫣紅、翠綠、天藍、淺灰、乳白、深黃、姹紫,形成色彩繽紛的世界。
大方漆器集藝術欣賞與實用價值于一體,既是日用品,又是工藝品,還是理想的旅游紀念品,20世紀50年代就暢銷日本、美國、意大利、比利時、新加坡等地。
(來源: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