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平遙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座古老的“商都”在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積淀了豐厚的傳統工藝文化。其中,平遙推光漆器就是這座城市最負盛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推光漆器的制作工藝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至明清時期達到鼎盛。平遙推光漆器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精美絕倫的造型而享譽海內外。原料選取講究、工藝流程復雜、制作過程繁瑣,體現出平遙漆器匠人們的精湛技藝和對傳統工藝的虔誠守護。如何傳承和發展這份珍貴的非遺文化,如何充分發揮其獨特的材料特性,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作為中國傳統工藝之一的平遙推光漆,與北京雕漆、福州脫胎漆、揚州點螺漆并稱“四大名漆”。這一獨特的手工藝以推光和描金彩繪聞名,展現出古樸雅致的外觀、金碧輝煌的繪飾、精細的構造和光滑的漆面,不僅耐熱防潮,而且經久耐用,堪稱漆器精品。平遙推光漆器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繪的獨特手工藝聞名于世,以光澤如鏡、色澤鮮艷、質地堅韌、紋理清晰的特點而聞名。作為一種傳統的裝飾性器物,平遙推光漆器不僅在日用品和生活用具中得到廣泛應用,也常作為貴重的禮品和收藏品受到廣泛青睞。
一、平遙推光漆器的藝術魅力
(一)平遙推光漆器材料特性
平遙推光漆器制作工藝精湛,材料的選擇非常講究。其采用的主要原料包括漆和木胎。在傳統的制作過程中,使用的色漆多由優質的大漆和天然的桐油精煉而成,呈現出豐富的色彩層次。木材則多選用椴木,這種木材不僅造型優雅,且質地細膩、不易變形,非常適合制作高品質的漆器。椴木作為漆器的主料,其紋理細膩,顏色溫潤,能夠完美地展現漆器的質感。在制作過程中,工匠們會精心挑選質地優良的原料,并運用傳統的制作工藝,如打磨、上色、推光等步驟,最終制作出精美絕倫的平遙推光漆器。這種漆器不僅色彩迷人,而且耐用性強,深受廣大收藏家的喜愛。漆器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精華所在,這種由天然漆樹提取的漆料制作而成的工藝品,始于遠古時期,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漆樹生長在我國南方一些濕潤的地區,其枝葉中含有豐富的天然漆液。經過精煉、配制等復雜工藝,這種漆液可制成多種性能優異的漆料,用于制作各式漆器工藝品。推光漆器的制作工藝相當復雜,需要經驗豐富的工匠經過多道工序精心操作。
首先要對原料漆進行反復篩選和煉制,確保其質量達標。推光漆器是利用天然漆樹枝葉制作而成的精美工藝品。通過對天然漆樹進行精煉和加工,工匠們制作出各種不同性能的漆料。這些漆料具有良好的附著性、耐磨性和防水性,是制作高檔裝飾品的理想材料。工匠們將這些漆料巧妙地運用到各種器物之上,打造出色澤光滑、紋理優美的推光漆器。平遙漆器以其獨特的底漆色彩而聞名于世。其底漆多以墨黑、霞紅、杏黃、綠紫等自然色彩為主調,營造出濃郁的民族特色。在這些豐富的底色之上,漆器工匠們施展了他們的絕活:有的在底漆上描繪具有濃郁地域風情的圖案,或用金彩點綴,或鑿刻出立體感十足的花紋,還有的采用堆鼓鑲嵌的技法,勾勒出線條優美流暢的圖案。無論采用何種裝飾手法,平遙漆器總能呈現出光澤亮麗、色彩和諧的視覺效果,吸引觀者的目光。兼顧實用性和美觀性的平遙漆器,展現了中國傳統工藝的非凡魅力。
(二)平遙推光漆器工藝流程
平遙推光漆器制作工藝源遠流長,蘊含著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精髓。這一工藝包括多個繁復的制作步驟,需要經驗豐富的工匠精心操作才能完成。首先,在木胎車間,工匠們精心挑選松木,利用車床等工具,雕刻出各種家具的基本形態。這個過程需要工匠們運用熟練的木工技藝,確保木胎的造型美觀大方、結構牢固。其次,進入灰胎車間,工人們用白麻布纏裹住木胎,然后在表面涂抹一層用豬血調和的磚灰泥,這個過程被稱為“披麻掛灰”。這一步旨在填補木胎表面的縫隙和凹陷,為后續漆層的附著奠定基礎?;姨サ馁|地必須細膩平整,否則會影響漆器最終的光滑質感。最后,漆工車間的工序通常被認為是最為細致和復雜的。在制作漆器的過程中,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操作。在灰胎表面刷上一層漆后,要先用水砂紙蘸水仔細擦拭,以確保漆料均勻附著在基礎之上。接著,將制品放置在專門的陰干房內進行自然干燥,直至完全凝固。這樣的刷漆-擦拭-陰干的循環工序,一般要重復六到七次,目的是使漆層更加均勻光滑,從而確保漆器的質量和美觀。可以說,漆器制作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工人精心呵護,嚴格按照工藝流程操作,才能確保最終產品的優質品質。在這個工藝中,髹飾師們運用人發和牛尾毛制作漆栓等工具,他們還利用大漆和天然桐油調制出罩漆。完成基礎涂刷后,作品將由畫工進行精細的裝飾繪制,包括平金開黑、堆鼓罩漆、勾金、罩金以及貝殼鑲嵌等傳統技藝的運用。整個過程環環相扣,展現了匠人對于細節的執著追求和對傳統的虔誠傳承。漆器加工完畢后,需要進行精細的拋光處理。工匠會循序漸進地運用砂紙、木炭、頭發、磚灰、麻油等材料,逐步推磨拋光,直至漆面光潔如鏡。最終,在專門的鑲嵌工坊內,他們將采用鑲嵌、鏤刻、鍍金、噴煙灰等技法,為漆器增添精美的裝飾。這些精細的加工工藝,讓漆器不僅擁有光亮的表面,更有了獨特的文化韻味。在這座精美的藝術殿堂中,畫工和漆工的工作非常重要。他們需要運用高超的繪畫和雕刻技藝,在漆面上勾勒出生動細膩的紅點和翠色,僅憑基本的繪畫技能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需要至少四年的專業訓練,才能掌握這一絕活。至于刻繪工人,他們的刀工更是了得。他們的刀鋒宛如筆尖,能夠精確地控制線條的粗細、深淺,使作品達到完美無缺的程度??梢哉f,這些匠人憑借著一雙巧手,為這座藝術殿堂增添了獨特的魅力。他們以忘我的精神,傾注心血,詮釋著這份美妙的手藝。
二、傳統“推光”工藝薪火相傳
圖1薛生金老先生在漆器上
認真作畫
平遙推光漆器源遠流長,其悠久歷史可追溯至上千年前。早在新石器時代,當地先民就已將漆樹汁液涂敷于日用品之上,以期物品兼具美感與耐用。2001年,平遙縣洪善鎮東大閆村發掘了一處已經遭受盜竊的漢代墓葬遺址。在出土文物中,發現少量飾有紅色大漆彩繪的陶制品,包括盆、碗等生活用品。這些發現揭示,平遙地區的漆器工藝在漢代時已經相當成熟,并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之中。通過對這些出土文物的進一步研究,或許能夠為我們勾勒出當時該地區物質文化的豐富面貌。大唐時期,漆器工藝達到頂峰,形成了獨特的審美風格。據記載,唐太宗曾親自挑選30多名平遙漆藝大師,隨文成公主遠赴藏區,足見其工藝之精湛。到了明清時期,平遙漆器藝人們研發出了推光漆技藝,該工藝可使漆器表面光澤亮麗,流光溢彩,受到當時貴族和商人的青睞。與此同時,晉商在平遙崛起,大小漆器鋪遍布城中,推動了這一工藝的繁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平遙漆藝師們精心傳授技藝,培養后繼人才。平遙漆器不僅廣受國內好評,更遠銷海外,成為中華漆藝的代表。部分精品甚至被人民大會堂和中國美術館收藏。2006年,平遙推光漆藝正式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這一悠久技藝注入新的生機。
薛生金師從喬泉玉學藝,苦練多年,他不僅恢復了已失傳的“堆鼓罩漆”技藝,將推光漆器的髹飾工藝從三種增加到二十余種,還創造性地發明了“三金三彩”等新工藝。平遙當地的許多漆器藝人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融合了鑲嵌、犀皮漆以及日式蒔繪等外來技法,推動了這門古老技藝的發展與創新。如今,推光漆器的選材更加豐富多樣,不僅有蛋殼、螺鈿、寶石等,顏色也由墨黑、朱紅擴展到金銀等,造型更加多樣,充滿現代氣息??梢哉f,平遙推光漆器正在煥發新的生命力。
三、平遙推光漆器的發展現狀及未來方向
平遙推光漆器,這一古老的地方工藝如今成為當地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作為特色旅游紀念品,它被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這一傳統手藝的興盛,與當地旅游事業的蓬勃發展息息相關。然而,市場的繁榮也帶來了一些隱憂。一方面,平遙古城內漆器商家林立,競爭激烈。為了降低成本,一些商家采用化學漆和腰果漆代替傳統大漆。雖然成本更低、工期更短,但質感、色澤、可雕性和耐用性都大不如前。另一方面,為了追求利潤,部分商家簡化了制作工藝,忽視了工藝精細度。推光漆器的復雜制作工藝被粗暴壓縮,畫工也流于簡單草率,作品缺乏生氣,藝術氣質大幅下降。面對質量和工藝的雙重困境,原本藝術價值卓著的平遙推光漆器正在失去其本有的靈魂和精髓。這不僅是行業的危機,也是這一傳統工藝面臨的嚴峻挑戰。
隨著我國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力度,傳統技藝的創新轉化已成為一大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平遙著名的推光漆器工藝傳承人薛曉東正在進行創新探索。在他近期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熟練運用了擦色、描金、堆漆等傳統工藝,并將其與現代審美理念巧妙融合。作品整體意境深遠,層次分明,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薛曉東認為,“傳統是根基,創新是生命”。他主張,創新不能脫離傳統,而是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轉化。作品不能簡單堆砌各種技藝,更要融入個人思想,迎合當代審美需求,讓更多人喜歡并欣賞這門獨特的藝術。2016年,薛生金先生憑借豐富的從業經驗與獨到的藝術造詣,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創立了薛氏漆藝研究院。薛氏漆藝研究院始終堅持手工作坊的傳統工藝,即便面臨市場化的壓力,薛生金先生及其子薛曉東也未曾動搖。他們認為,傳統手工藝的價值不僅在于精湛的技藝,更在于對歷史文化的尊重與傳承。作為平遙推光漆藝的繼承者,他們有責任將這一藝術形式發揚光大。他充分重視后繼人才的培養,通過手把手的教學,已培養出一百多名漆畫高手。如今,薛生金先生已經在平遙推光漆藝領域耕耘了60余年,他的造詣和貢獻令人敬佩。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代大師對于傳統手工藝的珍視與擔當。
圖2紅色漆盒
四、結語
平遙推光漆器是中國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傳統工藝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和積淀,已經成為彰顯中華民族文化魅力的重要載體。在歷史的長河中,平遙推光漆器不斷豐富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民俗文化內涵。無論是精美絕倫的裝飾工藝,還是蘊含其中的生活智慧和信仰追求,都使這種傳統手工藝品散發出永恒的魅力。它的傳承與發展不僅彰顯了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獨特魅力,也折射出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讓我們一起珍惜和守護這項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它永續傳承,為后世子孫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 畢金輝. 平遙推光漆器現狀考察與創新研究[J]. 綠色包裝,2024(5).
[2] 武凱. 平遙推光漆器:千年工藝的傳承與光輝[J]. 村委主任,2024(6).
[3] 畢璐璐. 文化自信視域下平遙推光漆器的傳承發展研究[J]. 藝術品鑒,2024(5).
[4] 成改霞. 平遙推光漆器的制作工藝及其傳承[J]. 天工,2023(35).
[5] 薛夢瑾.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的傳承與價值思考[J].藝術品鑒,2023(30).
[6]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保護條例[N]. 晉中日報,2023-08-1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