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職教法對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改革起到強有力的助推作用。本文立足于個體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以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飛翔計劃”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例,探索實施全程導師制、建設全人發展課程、加強全球視野教育、實行全方位評價體系等“四全”培養舉措,分析目前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將導師引導與機制保障相結合;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全球視野與全球治理相結合;優質選拔與動態評價相結合等優化路徑,從而推進產教融合、打造優質教育、提升全球勝任力、實現以評育人,以期為我國“雙高”職業本科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職業本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引言
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各行各業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職業教育質量內涵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迫切需要一批拔尖創新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深圳職業技術大學作為一所職教本科類高校,一直以來,極為關注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在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案上不斷探索。于2017年設置了拔尖創新人才班級——“飛翔計劃”,經過6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具有深職大特色的拔尖創新人才,對其他高職院校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飛翔計劃”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踐
(一)“飛翔計劃”人才培養的基本理念
2017年,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啟動特色實踐育人項目——拔尖人才培養計劃:“飛翔計劃”。“飛翔計劃”建立綜合素質能力突出學生的遴選機制,著眼未來,以創新能力、領導力培養和特色活動為主要內容,重點實施“匯精英學生,聚精英師資,施精英訓練,拓精英視野,育精英人才”的培養理念,實施校、院兩級培養,以“校本課程+企業課程+社會公益+暑期國際國內訓練營”為培養模式,聘請“校內導師+企業導師+公益導師”開展聯合培養,每年培養超過200名跨界人才。探索職教本科拔尖人才的培養模式,力求培養一支具備領袖氣質、文化素養、創新思維、國際視野的優秀畢業生隊伍,為其成為未來的杰出校友、行業精英和領軍人物打下堅實基礎,提升學校人才培養[1]。
(二)“飛翔計劃”人才培養的培養舉措
在“飛翔計劃”的總體設計中,優秀學生在二年級經過選拔進入“飛翔計劃”,由學校和二級學院聯合培養學生的領導力、創新思維、社會責任、民族精神、全球視野5大綜合素質。通過6年的時間探索,“飛翔計劃”班級不斷深化改革,逐漸形成了“全程導師制”“全人發展課程”“全球視野”“全方位評價”的“四全”培養模式。
1.實施全程導師制
“飛翔計劃”實行全程導師制。學校聘請師德品行良好、治學態度嚴謹,熱心育人工作的優秀教師、學者和企業高管擔當學生“飛翔導師”。“飛翔導師”負責開展學生的全面教育,特別是通過小班授課或參與式教學指導學生個性化學習與發展,為學生提供專業發展意見,創造更多的技能培訓、科技發明、獨立研究、社會實踐、企業實習、國際交流等參與式、體驗式教育機會。“飛翔計劃”具有教育試驗的作用,“飛翔導師”根據自己擅長的領域給予學生指導,因材施教。
2.建立全人發展課程
“飛翔計劃”通過對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結構和課程形式進行系統規劃,構建拔尖人才培養的“全人發展”課程體系。學生需要完成不少于4個學分的課程學習,并考核合格,方能結業。全人發展課程旨在通過領導力、創新思維、社會責任、民族精神、全球視野等方面的培養,達成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促使學生全面融通發展。來自不同學科不同類型的優秀學生共同學習與交流,在學科上實現交叉融合,在類型上實現跨界融合。
3.加強全球視野教育
“飛翔計劃”通過開展國際訓練營以及完善學校國際教育選拔機制,探索高職拔尖人才國際化培養的有效途徑。(1)開展國際訓練營。學校利用暑假,組織學生赴美、德、英等發達國家,開展短期的國際訓練營,通過定制學習較高水平高校的精品實踐課程,提升學生國際素養,拓寬國際視野;(2)完善國際教育選拔機制。學校為進入“飛翔計劃”的優秀學生提供優先的選拔機會,進入“飛翔計劃”的學生可參與短期和長期的國際交流項目,為期約1周到1個月。
4.實行全方位評價體系
“飛翔計劃”班設置了全方位的選拔考核制度。選拔主要是針對學生學業成績、綜合素質、志愿服務、價值追求、身體素質、創新能力和語言能力等多個維度,通過中英語筆試、面試答辯的形式,面向學校選拔各學院優秀的學生。考核主要是通過形成式、發展式形成動態評價,建立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檔案,引導學生成長與發展;開展多元評價,引入參與培養的教師與學生作為評價主體,實施全方位立體評價。評價合格后,頒發“飛翔計劃”精英訓練營結業證書,并在大型學術活動中予以公開表彰。建立拔尖人才的跟蹤評價機制,對參與“飛翔計劃”的畢業生進行職業發展服務與跟蹤。
二、基于“飛翔計劃”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導師制開展效果有待優化
雖然從數據上看深圳職業技術大學2022屆畢業生對母校的教學滿意度達到96.58%,“飛翔”畢業生對老師的教學質量評價較高。但其實在實際操作中,實施導師制面臨著優秀的導師不夠用的情況,為了確保可以給學生帶來好的資源,大部分校內導師如專業導師、生涯導師等是由優秀的專業教師和輔導員兼顧,企業導師則是由企業的人力資源負責人或者公司的CEO兼任,這個群體雖然可以帶來資源,但也意味著指導學生的實踐有限。在訪談中,學生普遍反饋與導師交流太少,有些導師如果沒有課程安排,甚至一學期見不到面,因此無法達到預期“師生共融共成長”的效果。
(二)課程體系建設亟須完善
課程內容是以“全人發展”為目標設置,主要集中在人文、藝術等通識類課程的學習,對于專業核心類課程或通識類核心課程開設較少,如編程課程、數理化課程、外語類課程等。因為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截至目前的“飛翔計劃”學生均為專科學生,這個群體中接近九成均有升學的意愿,對職業教育升本的教育有較為強烈的需求。因此,學員表示現有課程知識難以滿足升學考試以及升學后學習的需求。
(三)國際交流主題還不夠全面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將出國訪學和暑期交流當作拓展“飛翔計劃”國際視野的硬指標,在環境允許和經費充足的情況下,無疑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但2019—2022年國際訓練營擱置了3年,轉為國內訓練營,主要集中在紅色研學路線上。雖然對學生的民族情懷和社會責任培養有一定的成效,但對于國際視野的培養并無更大的幫助;其次是雖然在2017—2019年赴美國、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開展訪學活動,但主題較多集中在領導力和創新課程的方面,主題內容無法緊跟各國時代產業發展動態。
(四)選拔評價機制不夠靈活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飛翔計劃”在選拔中是先通過二級學院篩選,二級學院老師在把關時多關注學生在學院的貢獻度,如是否擔任學生干部等,而忽略了一些在專業技術技能方面較為突出的學生,所以在“一級”篩選時是否可以適當增加海選名額,比如,學生如果獲得專業技術技能類或其他類別的國家級、省級獎項,能表現出其“拔尖”的特點,可以通過個人申請直達校級審核;其次,在評價方面,雖然強調過程性和形成式,但目前還是采取學生總結演講展示的方式進行考核,對于學生在過程中的某個課程或項目的參與無法做到精準地評價,因此對于學生的評價不夠“全方位”。
三、基于“飛翔計劃”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優化路徑
(一)導師引導與機制保障相結合,推進產教融合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飛翔班”導師應該由教授學者、學院專業教師、輔導員、企業專家等組成,且導師學生通常是一對一組配,需要進一步完善導師制,通過制度明確導師權責,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嚴格考核辦法,并將指導工作納入導師崗位聘期考核指標,促使導師花時間和精力進行切實有效的指導,利用學校各類創新專項基金等資助學生開展科研創新研究和創新創業活動,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素養。與此同時,根據學生的興趣,在全院范圍內或跨學院組建3—5人的導師團隊(每個團隊至少2名教授),對應指導3—5名學生,建立健全職教本科生導師的運行機制,真正發揮職教本科生導師制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作用。針對職教本科學校,更要依托導師資源,大力推進與行業企業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面向科學前沿、行業產業、區域發展以及文化傳承創新的重大需求的四類協同創新模式,促進資源共享,將實踐與研究融入教學過程,給學員提供在實踐中運用知識、開展科研的寶貴機會,將實踐教育融入教學[2]。
(二)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相結合,打造優質教育
首先,飛翔班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專業興趣、發展志向自主選擇專業。通過一學年的學習與浸潤,對專業有了更加深入的體驗與認知后做出更理性的選擇,有利于提升學生專業興趣與匹配感,從而具備更高的學術志趣。低年段可以邀請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高水平師資采用小班化研討式教學方式進行授課,著重開設全英文課程,并以境外的英語課程資源作為必要的補充,在語言上擴展學員全球視野的第一步;其次實行“平臺+模塊”課程結構體系的個性化培養方案。學科基礎平臺和專業教育平臺必修課按照專業要求執行,其他課程均由導師和學生共同制定。這解決了學校拔尖人才培養項目為學生設置過重過滿課程的問題。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學習興趣和發展規劃來選擇更適合自己發展的課程,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和探索自由;最后強化對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學院開發特色課程,加強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培養,單獨設置旨在提升拔尖創新人才學生必備的科研創新、批判性思維、溝通和領導能力等核心素養的通識核心課程,逐漸形成學生的可遷移能力,有利于學生升學的準備。而貫穿整個人才培養周期的就是每學期都要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教學名師和行業專家,給學校飛翔班學生上課,讓學生及時了解學科發展前沿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以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和創新意識[3]。
(三)全球視野與全球治理相結合,提升全球勝任力
基于國際化的教育理念,高校應充分、合理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加大國際合作辦學力度,爭取更多的國際交流項目,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建立長期交流,合作培養人才。加大投入、設立專項基金,結合學生適當分擔一些費用,國內與國外(境外)高校訪學、交流相結合,使每個飛翔班學生學習期間完成至少1次國外(境外)交流或學習的經歷。同時,學校可購買國外課程教學資源,或者每學期有計劃地邀請國外(境外)專家來校講學,拓寬學生國際視野。通過國際交流讓學生親身體驗國外一流大學的辦學理念,并與國外學生相互交流互動。建立國外聯合培養基地,通過參加國內知名高校的暑期夏令營、學生互換交流或直接訪學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國內名校的學習和學術氛圍。當然,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不僅有利于個體發展成長,也可以吸納更多的青年人才參與到全球治理中。學校可以提供國際組織工作的機會,從而激發拔尖學子參與全球治理的自主意識,為全球熱點議題積極行動[4]。
(四)優質選拔與動態評價相結合,實現以評育人
學校應該構建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多元綜合化的人才選拔與考核機制,改變僅以考試分數論英雄的評價和選拔方式,構建“價值、知識、能力、素質”的多元綜合化評價與考核指標體系,并運用于選拔錄取、滾動退出、評獎評優和榮譽考核的學生培養全過程管理中,實現考核評價的全面發展育人功能。比如,學校現有的選拔機制考核的內容可以更加多元化,方式可以更加多樣化。在專業基礎考核的基礎上,加大對外語、人文素養的評價,通過筆試和面試,還可以增加實習的階段,全面了解學生的綜合水平。針對考核階段,不僅要注重對學生應用型技術技能的考核,同時也要關注學生思想道德和職業素養的改變,加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民族榮譽感等價值方面的考核和引導,對于在組織中有搖擺或是功利主義、利己主義的個人可以做單獨的教育,在情節嚴重的時候可以做適當的清退,保證拔尖創新人才隊伍的思想性、專業性和榜樣性。
結語
總之,基于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實施的“飛翔計劃”拔尖人才培養模式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培養新時代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的關鍵手段。深圳職業技術大學要不斷完善“飛翔計劃”,為人才培養注入新動能,賦能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本文系2023年廣東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攀登計劃”專項資金)資助立項項目《構建高職拔尖人才培養體系及效用分析——基于深職院“飛翔計劃”五屆學員的調查研究》(項目編號:pdjh2023b0972)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倪娟.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戰略意義、核心內涵及實踐路徑[J].人民教育,2023,(12):50-55.
[2]朱永新,褚宏啟.發現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43(06):2-7+1.
[3]王亮,熊建輝.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實踐探索與深化路徑[J].全球教育展望,2023,52(04):46-62.
[4]盧美芬,張維.基于交叉融合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寧波大學陽明創新班為例[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45(02):10-13+18.
(作者單位:深圳職業技術大學)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