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但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其宣傳效果、政策的落實以及對于大學生課程思政學習效果的影響等問題,值得深入探討。通過一系列調查后發現,應該要從加大政策執行的宣傳力度、廣度、深度,加強對政策執行者的政策培訓,完善政策執行的管理監督,提高政策執行的針對性等方面努力,推動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行穩致遠。
關鍵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
引言
隨著課程思政建設政策的陸續出臺和政策執行力度的不斷加強,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也逐漸增多。首先,對“課程思政”的基本內涵展開研究。如,王學儉、石巖提出“課程思政,即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門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1]”。王堯認為課程思政就是要“積極挖掘和運用各類教育、教學內容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對學生進行潤物無聲的思想政治影響的教育實踐[2]”;其次,關于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問題與解決路徑研究。周松、鄧淑華提出“當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從提升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價值認同、優化課程思政教學實施的組織及設計、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聯動機制、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評價系統等進路優化課程思政建設[3]”。馬福運、張晗提出“為推動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內涵式發展,必須厘清難點問題、聚焦重點問題、疏解痛點問題、直擊堵點問題[4]”;此外,關于課程思政一體化的研究。許瑞芳強調“要從理念構筑、舉措聯動、共同體打造、視域統攝和體制機制完善等維度提高育人體系的人才培養質量[5]”。陸道坤提出“正在推進的大中小學思政課程一體化,為大中小學課程思政一體化提供了豐富經驗。但大中小學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也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6]”;最后,從專業課程角度進行研究。馬懷德提出“法學類專業必須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旗幟鮮明開好思政課,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真正落實到位[7]”。胡德平主張“推進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可從思政目標、教學設計、教學場景構建、話語體系創新、教師卓越發展5個方面采取路徑和行動策略[8]”。
從現有研究成果來看,大部分集中純理論研究,很少有根據實際調查數據為支撐的政策執行研究。政策執行過程中高校師生對政策的評價如何?政策的宣傳效果怎樣?政策出臺對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有多大影響?政策出臺對大學生課程思政學習效果評價方面有何影響?政策出臺是否有助于高校課程思政的監督?等,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深入到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過程中進行實地調查,通過經驗總結,探討具有一定規律性的認識,從而推動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一、調查設計
本次問卷調查分別在東中西部的3所高校進行,時間跨度為2022年12月—2023年3月,其中教師共計180人,有效數據175人。學生為2020年、2021年與2022年秋季入學的學生,共計900人,回收有效問卷850份,有效數據810人,其中男生352人,女生458人;一年級學生260人,二年級學生310人,三年級學生240人。
此次調查的政策文本依據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在整個調查過程中,設計了教師問卷與學生問卷,涵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過程中的政策評價、政策宣傳、課程思政教學、大學生的課程思政學習效果、政策執行情況監督、大學生思政發展、執行實效等方面。
二、調查結果
(一)關于政策的執行評價
在“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是好政策”問題上,77.7%的教師選擇“完全同意”,16.0%的教師選擇“基本同意”。而學生方面,84.5%的大學生認同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表示不認同的只有3.5%。
(二)關于政策的宣傳效果
(1)在“對已經出臺的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基本了解”問題上,選擇“完全同意”教師占比最多,達到74.9%,但也有19.4%教師表示“基本同意”。
(2)當問到“學校是否經常舉辦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的宣傳活動”時,有41.5%的大學生選擇了“經常”,但有一半以上的大學生表示“很少”,占比達58.5%。
(三)關于對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的影響
(1)在回答“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對提高大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很重要”時,選擇“完全同意”的教師達到50.3%,選擇“基本同意”的教師占比32.6%,大部分教師認可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是吸引大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比例達到82.9%。
(2)調查中有30.9%的大學生表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是其認同立德樹人理念的重要原因”,認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其選擇認同立德樹人理念的部分原因”的大學生占比39.1%,30.0%的大學生表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與其認同立德樹人理念沒有任何關系”。
(3)在“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宣傳范圍擴大對課程思政教學的影響”問題上,60.2%的大學生表示政策宣傳范圍擴大后身邊同學對課程思政教學感興趣的學生“增加了”,12.2%的大學生表示“沒什么變化”,24.4%的大學生表示“不清楚”。
(四)關于大學生課程思政學習效果的評價
(1)面對“大學生課程思政學習效果評價程序上是否合乎政策規定”時,表示“完全同意”的教師占比66.3%,22.3%的教師持“基本同意”的態度,持“基本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或“不清楚”態度的教師總比例僅為11.4%。大多數教師認可大學生課程思政學習效果評價程序上合乎政策規定,占比達到88.8%。
(2)面對“大學生課程思政教學與國家政策要求是否一致”時,持“完全同意”態度的教師占比達到73.7%,持“基本同意”態度的教師占比14.3%,持“基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與“不清楚”態度的教師占比共計12.0%。
(3)在回答“課程思政教學厭學與否”時,50.4%的大學生認為其所在班級“不存在”學生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厭學的問題,41.4%的大學生表示“不清楚”,8.3%的大學生表示“存在”。
(五)關于對監督形式的評價
(1)在“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進行過宣傳”問題上,大部分教師表示“完全同意”,比例達到72.0%,表示“基本同意”的教師占比18.3%,認為“完全不同意”或“基本不同意”或“不清楚”的教師占比共計9.8%。
(2)在“您班有同學參與了您班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宣傳的工作嗎”問題上,選擇“有”的大學生占比為42.3%,選擇“沒有”的大學生占比為15.6%,選擇“不知道”的大學生占比為42.1%。
(3)在問及“你遇到過學校領導來班上監督或督查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工作嗎?”,31.5%的大學生選擇“有”,68.5%的大學生選擇“沒有”。
(4)針對“您認為你們學校的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工作是公開透明的嗎?”,63.2%的大學生選擇“是”,8.1%的大學生選擇“不是”,28.6%的大學生選擇“不清楚”。
(六)關于對監督作用的評價
(1)面對“監督機制能夠很好地提升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實效性”時,表示“完全同意”的教師達到65.1%,表示“基本同意”的教師比例為25.1%,另有不到10%的教師選擇“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不清楚”。
(2)面對“監督不力是導致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時,選擇“基本同意”的教師占比25.7%,選擇“完全同意”的教師占比42.3%,選擇“不清楚”的教師占比19.4%,選擇“基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的教師占比共12.6%。
(七)關于對學生思想政治發展的影響
(1)當問到“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有助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積極性”時,選擇“完全同意”的教師占比達46.0%,表示“基本同意”的教師占比24.5%,回答“不清楚”的教師占比12.6%,回答“基本不同意”的教師占比11.0%,回答“完全不同意”的教師占比5.7%。
(2)當問到“課程思政建設政策使學生更加認同課程思政的育人作用”時,選擇“完全同意”的教師占比42.7%,選擇“基本同意”的教師占比30.1%,選擇“不清楚”的教師占比9.6%,選擇“基本不同意”的教師占比10.7%,選擇“完全不同意”的教師占比6.9%。
(3)當問到“學校經常組織課程思政建設政策主題宣講活動”時,持“完全同意”態度的教師占比42.9%,持“基本同意”態度的教師占比31.4%,持“不清楚”態度的教師占比12.0%,持“基本不同意”態度的教師占比10.3%,持“完全不同意”態度的教師占比3.4%。
(4)在面對“你們學校有圍繞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舉行主題教育班會,去敬老院、孤兒院等場所開展實踐活動嗎?”時,45.1%的大學生選擇“有”,21.4%的大學生選擇“沒有”,32.5%的大學生選擇“不知道”,1.1%的大學生選擇“經常”。
(八)關于對政策執行效果的評價
(1)當問到“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很好”時,選擇“完全同意”的教師占比66.3%,選擇“基本同意”的教師占比21.7%,選擇“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不清楚”的教師總共占比12%。
(2)當問到“您對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效果滿意”時,選擇“完全同意”的教師占比63.3%,選擇“基本同意”的教師占比24.8%,選擇“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不清楚”的教師占比總計11.9%。
(九)對政策執行效果不好的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導致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效果不好的4種選項,按照嚴重程度(“非常嚴重”+“比較嚴重”)由高到低排序:政策宣傳不到位,未能深入人心(74.1%);政策執行者沒有吃透政策(72.0%);“走馬觀花”(66.3%);學校重視不夠(57.0%)。
三、結果討論
根據調查情況,整體而言,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順利,總體上發揮了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了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但是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薄弱之處。
從政策執行的評價角度來看,在“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政策看法方面,廣大師生大多數從正面給出了自己的看法,93.7%的教師承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是一項“好政策”,84.5%的大學生認同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這些結果的取得離不開政策的有效宣傳。
從政策執行的宣傳角度來看,高校重視對教師的政策宣傳,但對學生的宣傳方面有些不到位。調查顯示,96.1%的教師了解這一政策,32.5%的大學生不了解該政策,甚至有58.5%的高校很少舉辦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的宣傳活動。
從政策執行對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影響的角度來看,大部分教師(82.9%)承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對提高大學生課程思政學習興趣很重要”,大部分大學生(70.0%)認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有助于提升立德樹人理念的認同度,60%的大學生還認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宣傳范圍的擴大增強了其對課程思政教學的興趣。
從政策執行對大學生課程思政學習效果評價的角度來看,絕大部分教師(88.6%)認為現在的評價越來越符合政策規定,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的放矢,這也使98%的教師認可目前大學生的課程思政教學與國家政策保持一致,并不會自創一套。
從政策執行的監督角度來說,在監督形式方面,絕大部分高校對課程思政建設政策進行過宣傳。90.3%的教師認為學校對課程思政建設政策進行過宣傳;42.3%的大學生表示本班有同學參與了政策宣傳工作,只有15.6%的大學生持反對意見;在監督作用方面,90.2%的教師表示要切實提高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實效,可行的監督機制必不可少,77.0%的教師認為當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實效受影響,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從政策執行對學生思想政治發展的角度而言,課程思政建設政策主題宣講活動常態化,對發揮政策的育人功能、提高學生課程思政學習的積極性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從調查可知,70.7%的教師持贊同態度。
從政策執行的效果角度來看,自從政策出臺以來,各高校結合自身特點能夠堅決貫徹執行,88.0%的教師承認該政策在自己所在的高校得到有效實施,對該政策的執行效果也表示滿意,但也提出要加強政策執行者的執行能力建設,加強督導等意見。
四、對策建議
從調查數據可知,盡管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總體效果不錯,但還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為完善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提升政策執行實效,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政策預期,建議采取如下應對措施:
(一)加大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的宣傳力度、廣度、深度
從調查可以看出,58.5%的大學生認為學校很少舉辦“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的宣傳活動”,導致8.1%的大學生認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工作不公開透明,鑒于此,建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的宣傳意義重大,它不僅有利于促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的認可度、普及率,還能極大激發大學生的課程思政學習熱情,提升大學生強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修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各高校可以組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共同體,相互學習、協同創新,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得以高質量執行,提高建設實效。
(二)對政策執行者進行政策培訓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雖然88.0%的教師認同“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已經得到很好執行”,但6.9%的教師提出了相反的意見,5.1%的教師表示“不清楚”,因此加大政策執行者的培訓力度刻不容緩,學校可以通過舉辦培訓班的形式,總結、推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的好經驗、好辦法,同時學習、研習課程思政建設相關政策文件,提升政策執行者的執行力,提高政策執行實效。
(三)完善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的管理與監督
根據對“您遇到過學校領導來班上監督或督查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工作嗎?”這一問題的調查,68.5%的大學生選擇了“沒有”,面對“監督不力是導致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時,68.0%的教師持肯定態度,由此看來,要保證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得以高質量執行,監督管理措施一定要到位并得以切實落實。督導部門要切實擔負起政策執行的監督功能,每年定期進行專項性督導檢查。
(四)精準追蹤大學生思政動態,提升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的針對性
調查發現,8.3%的大學生討厭課程思政教學,8.6%的教師在“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是吸引大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這一問題上持反對意見。從中可以看出,精準掌握大學生的思政認知認同情況和思政教育需要,確保大學生的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主體地位,是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高質量執行的前提條件。為此,各高校要立足全面精準了解大學生的思政教育現狀,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思政教學,首先,以課程教師為骨干,學工、教學院多方參與;其次,課程教師要形式多樣地展開調查調研,及時反饋調研結果;此外,課程教師還要能夠使用現代科技手段,在了解大學生思政教育需要的基礎上,善于把思政教育理論和調查情況結合起來進行課程思政教學,使大學生在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執行過程中始終占據主動性,保持自覺性,發揮創造性,從而達成立德樹人的政策執行目標。
結語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政策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對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大意義。當前高校課程建設面臨政策宣傳效果不佳、政策培訓力度不夠、政策監督不到位等問題,未來要加大政策宣傳,強化對政策執行者的培訓教育,對政策執行過程進行常態化監督,從而提升政策執行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走深走實走遠。
本文系2022年江西省高等學校(本科層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實踐問題研究》(課題編號:JXJG-22-15-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02):50-58.
[2]王堯.再論課程思政:概念、認識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22,(07):4-9.
[3]周松,鄧淑華.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路徑優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0):58-60.
[4]馬福運,張晗.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的問題指向及破解路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11):119-126.
[5]許瑞芳.新時代大中小學課程思政一體化的內涵、難點及進路[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3(03):59-68.
[6]陸道坤.新時代大中小學課程思政一體化的內涵、難點及優化路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3(02):38-48.
[7]馬懷德.法學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22,(06):7-9+34.
[8]胡德平.體育課程思政的理論內涵、內容體系與建設路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05):13-21.
(作者單位:宜春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