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課程思政育人價值逐漸顯現,受到我國學界高度重視與大力推廣。本文基于資源庫構建視角,分析我國課程思政概念內涵,將目光聚焦于高校環藝專業,剖析課程思政教學與環藝專業育人異同,科學尋找兩者契合點,基于此,探究我國環藝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結合高校學生課程思政認知特點,創新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建設路徑。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建設研究
引言
當前,我國高校環藝專業學生將接觸海量互聯網信息,自身思想價值觀亦將遭受多遠沖擊與影響。在此背景下,創建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有利于改善院校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情況,增大院校思政資源庫影響力,修正高校環藝專業學生思想價值觀,將社會核心價值觀深植于環藝專業學生心中,切實加快高校環藝專業學生成長發展進程。然而,在我國高校思政資源庫建設現狀中,仍存在資源融合不足、資源應用單一等問題。因此,分析我國高校課程思政現狀,優化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具有現實與理論雙重意義,值得廣大高校教育人員深入實踐。
一、課程思政內涵
課程思政理念是指教師將教學課堂作為學生能力與素養培養渠道,深層次剖析課程教學教材,將教材作為課程思政元素滲透載體,以此全面影響高校學生思想與行為。相比傳統思政教育,課程思政強調基于其他專業課程體系,融入思政教學育人元素,讓院校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協同開展,以此形成院校立德樹人合力,大幅度提升對院校學生思想的引領力度。
二、環藝專業與課程思政契合性
首先,將環藝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元素相結合,有利于實現課程思政元素良好滲透,幫助學生持續強化自身專業技能,促使學生獲得豐富專業知識,有效培養學生科學精神,逐漸轉變學生思想與行為[1]。然而,在傳統思政教育模式中,因環藝專業課程旨在教授院校學生多元專業技能,強化院校學生環藝設計素養。因此,在該課程中,多種思政育人元素皆存在隱性特征,難以以直白簡單方式灌輸教學。若采用傳統思政教育模式,則不利于環藝專業學生吸收、理解多元隱性思政元素,整體思政育人效率偏低。若轉變思政育人理念,采用課程思政育人模式,則能有效整合專業課程與思政運輸,實現環藝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思政育人元素緊密相連,在環藝專業教學活動案例項目中,充分融入豐富思政育人元素,形成良好院校思政育人滲透性,提升院校思政育人科學性、有效性與獨特性,真正彰顯院校立德樹人本質,增強院校培育人才成長效果。
其次,在我國部分院校內,學生尚未形成體系化知識結構,整體文化、思想素養較差,難以在短時間內吸收多元思政知識。然而,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競爭加劇,對環藝專業學生要求亦日益提升,需要環藝專業學生兼具良好專業素養與優秀思想品德,方能把握時代發展機遇,從市場競爭態勢中獲利。當前,部分學生因自身思政素養與專業能力缺乏,畢業后難以勝任環藝設計工作,工作壓力持續增大,致使多元環藝設計問題出現,如輕視環境保護、工作項目抄襲等,存在嚴重道德缺失。具體而言,環藝專業兼具感性與理性,院校學生學習該專業課程后,可從課程內容中,深層感受環境藝術文化價值,以此反思自身價值觀。可見,憑借環藝專業課程教學,培養院校學生思想價值觀至關重要。我國高校應重視院校學生思想教育,轉變傳統思政教育理念,整合環藝專業與思政教學,讓課程思政教學更為符合院校學生認知特點,以此提升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水平。
三、環藝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原則
(一)深融原則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高校創建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應重視整體資源庫建設框架架構,堅持資源庫建設深融原則,將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作為整體開展建設,結合環藝專業育人特性,精準把握技術實踐、市場發展與產業結構,科學融入思政育人元素,打造專業性課程思政資源庫。
(二)多維原則
創建思政資源庫時,應立足于院校環藝專業育人宗旨,科學分析該專業教學實踐特點,緊跟國家政策指引,在此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構建方案,細化具體資源庫建設任務,實現多種資源庫建設影響因素統籌規劃,基于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渠道等維度,逐步融入思政元素,實現多種思政元素科學分布,避免出現元素重疊、分布不均等問題。
(三)生本原則
基于立德樹人視角,在我國高校內,教育人員創建思政資源庫時,應秉持以生為本理念,高度重視院校學生學習意愿,多角度分析院校學生思政認知能力基礎,加強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建設層級性,強調院校學生個性化培養,真正結合院校學生成長需求,優化思政資源庫建設體系[2]。
(四)系統原則
高校教師教授環藝設計專業課程時,需教授多學科知識,構建交叉融合知識框架體系。在此基礎上,尋找該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間的聯系,保證兩者良好相融,形成系統性環藝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
(五)可評原則
在創建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時,高校應構建資源庫評價機制,活用短期與長期評價,基于宏觀與微觀兩個視角,全程監測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構建情況,分析思政資源庫建設效果,廣泛收集院校師生意見與建議,形成市政資源庫建設周期性評價,根據評價分析結果,持續完善思政資源庫構建措施,提升思政資源庫建設的科學性與現實性,增強思政資源庫建設落地效果。
四、環藝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整體方案
我國高校構建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時,可應用聯通主義理念,以此提升院校思政資源庫建設水平。該理念認為,建設學習資源庫,重點在于增強知識連接,引導學習個體認知和分享資源庫資源,以此實現資源庫資源快速傳遞和廣泛傳播,在短時間內完成資源庫信息更新迭代,達到資源庫資源優勝劣汰目的,持續提升資源庫資源質量。因此,我國高校根據環藝專業教學實踐特點,創建課程施政資源庫時,應對環藝專業開展系統性分析,明確各階段分析任務,多維了解環藝專業教學規范,深刻認知環藝專業學生培養要求,結合環藝專業具體教學內容,擬定個教學單元育人任務,以此科學整合課程思政資源,優化思政資源庫資源配置。
首先,高校制定思政資源庫構建方案時,應首要考慮資源庫建設可行性,明確資源庫建設技術基礎,系統性梳理資源庫構建知識理論,加強思政資源庫建設理論支撐,明確環藝專業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優化思政資源庫資源獲取方式,提升院校學生資源獲取便利性。具體而言,高校應了解院校學生資源獲取方式,加強資源庫內資源存放管理,憑借現代信息技術,提供多元資源庫資源獲取選擇,如信息識別、信息篩選等,方便院校院校師生實際應用。
其次,高校應多方整合環藝專業課程思政資源,打通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壁壘,持續豐富校內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存量,增多校內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資源種類,從課程價值、理論實踐等維度,體現環藝專業課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讓環藝專業學生從資源庫中獲益。
最后,制定資源庫建設方案時,可從資源應用維度入手,活用現代智能技術,結合環藝專業學生生活與學習需求,個性化推送課程思政資源,優化院校學生資源庫資源搜索引擎,實現資源庫資源圖譜可視化。同時,根據環藝專業學生資源庫資源搜索情況,重構思政資源庫資源內容分布,創建多個相應搜索模塊,滿足環藝專業學生不同資源應用需求。
五、環藝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策略探究
(一)持續更新資源
(1)基于課程思政視角,建設環藝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應秉持循序漸進、持續更新原則,結合高校課程思政開展現狀,持續完善環藝思政資源庫建設框架,優化資源庫建設策略,保持良好建設發展態勢[3]。在此基礎上,營造良好校園氛圍,創建資源庫共享機制,憑借現代信息技術,加快環藝思政資源共享效率,實現環藝思政資源庫邊建邊用;(2)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高校創建環藝資政資源庫,應加強資源庫管理力度,實現資源庫實時維護更新,精準把握環藝專業課程思政特點,持續豐富思政資源內容,滿足環藝專業師生需求,切實提升院校思政發展水平,加快環藝專業課程思政發展進程;(3)在我國高校內,為增強環藝思政資源庫建設效果,校方應加強自身組織領導作用,提升課程思政與資源庫建設重視度,創建專業資源庫建設小組,協調規劃校內資源庫建設工作,協同多個校內部門,共同參與環藝思政資源庫建設,提升團隊成員建設積極性,加快校內資源庫建設效率;(4)在協同建設過程中,應創新協同管理機制,科學分配資源庫建設任務,保證各建設人員各司其職,能夠互相配合支持,高效完成建設任務,嚴格落實建設措施。在此基礎上,定期開展資源庫建設調查,組織校內資源庫建設研討會,實時分析校內資源庫建設現狀,結合研討會討論結果,優化相應政策與措施,科學把握資源庫建設進程,保證多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5)校方應結合資源庫建設現狀,創建高水平考核評價體系,全面分析教師建設參與情況,將其納入教師考核體系內,作為教師職業晉升參考依據。同時,開展校園專項督查,深層剖析資源庫建設問題,明確潛藏建設問題成因,應用前沿資源庫建設理念,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以求取得良好資源庫建設整改效果[4]。
(二)推廣資源應用
(1)在建設資源庫過程中,高校教師即需嚴格審核資源庫內容,包括視頻、音頻等,精心挑選高質量資源內容,將資源庫內容應用于實際教學中,結合課程思政育人要素,優化環藝專業課程內容。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營造良好交流溝通氛圍,耐心傾聽班級學生意見,廣泛收集班級學生反饋,多維度監測資源庫應用效果,實現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邊使用、邊反饋,讓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應用及時見效。完成環藝專業課程教學后,教師可引導班級學生,通過現代智能移動端口,實時查閱資源庫內容,打破傳統課程思政教學時間、空間限制,給予班級學生自主學習權利,有效整合線下與線上教學,提升環藝專業課程思政育人水平。
(2)推廣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時,高校教師可從多個維度入手[5]。一方面,高校教師可結合院校課程思政開展情況,逐步確定資源庫推廣范圍,加強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宣傳力度,實現思政資源庫信息有效傳播,根據院校學生資源庫使用情況,制定系統性資源庫建設方案,優化資源庫建設流程,達到資源庫建設持續完善目的。在此基礎上,持續擴大資源庫推廣范圍,增強院校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影響力,讓更多人從資源庫中受益;另一方面,推廣課程思政資源庫,應多維結合資源庫受眾思維,傾聽資源庫受眾意見,以此增強課程思政資源庫推廣效果。
(三)集中建設資源
(1)基于校方視角,建設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應重點關注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構建底層邏輯,根據底層邏輯框架,多角度優化頂層設計,創建良好校內溝通機制,營造愉快溝通氛圍,協調多個思政資源庫建設人員,共同開展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建設工作,提升院校思政資源庫整體建設水平。其中,應將課程思政體系框架作為重點,結合院校課程思政教學現狀,創建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建設團隊,保證團隊成員具備專業能力與豐富經驗,能夠科學高效處理思政資源庫建設問題,根據資源庫實際建設情況,及時發現建設潛藏問題,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切實加快院校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建設進程;(2)在具體建設實踐中,校方應整合課程施政教學資源,精準把握環藝專業教學特點,基于環藝專業育人特質,創建思政資源庫建設方案,明確院校思政資源庫建設目標,根據方案內建設要求,多維度整合相關素材,科學篩選院校課程思政資源,有效對接院校環藝專業育人方向,確保院校課程思政滿足學生成長需求[6];(3)組織課程思政研討會,分析院校思政資源庫建設問題,深層挖掘問題出現原因,結合思政資源庫建設階段,提出針對性建設意見,總結過往思政資源庫建設經驗,協調運校資源庫建設節奏,確保多項資源建設措施嚴格落實。同時,在資源庫建設團隊內部,校方亦可開展建設評比,分析多個資源庫建設影響因素,如資源數量、建設質量等,全面評價資源庫建設人員,加強建設人員思想指引,適當給予表彰和獎勵,提升團隊成員資源庫建設熱情,促使團隊成員積極實踐。
(四)篩選思政元素
(1)創建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時,校方應根據環藝專業課程,提取多元資源庫建設要素。具體而言,基于要素提取視角,校方應科學選取課程,保證各類環藝專業課程占比均勻,涉及專業拓展、核心提升、基礎鞏固等多元內容,憑借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體系優化,全面提升院校學生藝術審美,強化院校學生繪畫基礎,培養院校學生規范制圖習慣,基于此,在資源庫中凸顯多元核心價值觀,將核心思政價值觀與專業課程內容整合,多維度豐富環藝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增強環藝專業課程思政整體育人效果;(2)以環藝專業繪畫基礎課程為例,該課程主要教授院校學生基礎繪畫技巧,通過持續繪畫基礎技能練習,強化院校學生藝術美學功底,提升院校學生審美感受能力。教師可堅持邊建邊用原則,從原有繪畫基礎課程教學,深挖思政育人元素,全面分析班級學生繪畫基礎學習實情,明確環藝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實際應用效果,根據課堂實情反饋,持續調整環藝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措施。
結語
基于課程思政視角,我國高校教師應正視思政資源庫建設意義與價值,積極參與思政資源庫構建工作,全面分析環藝專業教學內容,精心篩選潛藏思政育人要素,根據院校學生資源搜索方式,針對性構建環藝專業思政資源庫。
本文系1.2021校級(教)科研項目《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KY202116 );2.教育部第三期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以高質量就業為驅動目標的環境藝術設計就業實習基地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2312306803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柳路行,常文峰.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建設探析[J].大眾文藝,2024,(10):111-113.
[2]李想.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研究——以環藝方案設計課程為例[J].天南,2023,(03):159-161.
[3]胡明玥.OBE理念下鄂西南建筑文化融入地方高校環藝專業課程思政路徑研究[J].大學,2023,(17):74-77.
[4]秦鳳.高職環藝設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J].中國文藝家,2023,(04):130-132.
[5]孫慶國,沈海龍,劉繼蓮.文化遺產作為課程思政資源與高職藝術學科建設的契合性[J].遼寧絲綢,2023,(01):77-78+44.
[6]張景賢.高校紅色文化藝術教育資源庫建設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2(04):70-72.
(作者單位:南京城市職業學院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