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提出的重要戰略舉措,需要技術技能人才支持。高職院校作為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培養陣地,發揮好其在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上的作用,勢必能推進鄉村振興走向更深更實。基于此,本文首先從高職院校的角度出發,然后在分析高職院校畢業生與鄉村振興關系,最后嘗試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鏈接情況的基礎上,采取“高職院校與鄉村振興需求”育人模式,推動高職畢業生服務農村,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高職院校;服務農村;路徑
引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作為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國家一系列的舉措充分強調了鄉村振興的重要性,而人才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為高職院校畢業生服務農村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同時也鼓勵更多的大學生服務農村。高職院校畢業生服務農村,不僅能夠促進鄉村職業結構的轉變,推進鄉村產業改革,更重要的是能為鄉村注入大量的新鮮血液,助力鄉村振興。
一、鄉村振興與高職院校畢業生兩者關系的分析
高職院校畢業生是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人才培養定位分析,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肩負的重要使命[1]。職業教育工作精神指出,要求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高職院校肩負的重任艱巨而偉大,必須堅持不懈地在培養人才數量和質量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努力,全力向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特別是要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鄉村振興需要技術技能人才支持。2023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要加快農業生產經營、農村產業發展、鄉村公共服務、鄉村治理、農業農村科技等領域的人才培養。綜合來看,鄉村振興仍需人才支持,特別是技術技能人才缺口較大。就高職院校而言,要進一步緊密結合鄉村振興人才需求,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二、鄉村振興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鏈接情況分析
(一)專業鏈與鄉村振興未實現全面鏈接
高職院校要想在推進畢業生服務農村上實現突破,必須對準鄉村振興設置專業,針對性地提升畢業生服務農村的能力[2]。從專業鏈與鄉村振興銜接情況分析,在涉農方面做得比較好,但在鄉村治理等方面還存在短板。必須及時調整專業結構,使其更好地與鄉村振興實現全面銜接,全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二)學生能力與人才需求未實現有效鏈接
由于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化發展,城鎮就業仍是解決畢業生就業的主要路徑。因此,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過多關注城鎮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對農村用人單位卻考慮得較少,其能力與農村用人單位人才需求難以實現有效銜接。農村與城鎮相比,農村有其特殊性。(1)農村工資待遇相對低于城鎮;(2)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落后于城鎮。特別在包括交通、醫療、教育、養老等在內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上仍存在較大差距;(3)農村企業發展供給力較弱。農村企業具有規模小、資金能力弱、融資難等特征,農村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生產壓力大,發展供給力較弱,在人才待遇保障上更困難。
(三)服務指導與就業創業未實現有效連接
高職院校除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外,要積極引導和支持畢業生去農村就業創業,在鄉村振興上綻放青春[3]。但在畢業生就業創業引導上存在著以下不足:(1)對工作研究不深。部分就業指導人員對鄉村振興研究不深、政策不熟,導致他們在引導畢業生前往農村就業和創業方面顯得猶豫不決或缺乏能力;(2)對畢業生就業問題的關懷和情感投入不足用心用情不深。畢業生就業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但是,由于缺乏強有力的引導,一些畢業生寧愿在城鎮待業,也不愿去農村就業。在就業幫扶時,一些幫扶責任人用心用情不深,導致部分畢業生產生了抵觸情緒;(3)引導針對性不強。并未突出鄉村振興導向,一些學生在就業創業時未緊跟鄉村振興步伐,未能用好鄉村振興政策紅利,在推動鄉村振興上作用有限。
三、高職院校推動畢業生服務農村的路徑及策略
(一)強化全過程培養,實現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嚴把專業開設關。專業鏈必須對準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必須緊跟人才需求。(1)專業設置要有前瞻性。人才培養是一個過程行為,要依據經濟發展規律和鄉村振興推進 趨勢及時調整專業結構,確保學生畢業即為需要的人才;(2)敢于舍棄。調整專業結構,看似簡單,實則面臨諸多困難。一些傳統專業經過多年建設,已擁有較好的辦學條件,已積累雄厚的辦學資源,甚至已是骨干專業。但是,伴隨經濟發展變化,這些專業的就業難問題也同樣突出。然而,由于舍不得已有的“壇壇罐罐”,這些專業仍然按以往規模繼續招生。一些專業招生容易,就業卻很難,由于這些專業是保住招生規模的重要專業,因此對這些專業亦是不愿舍棄。高職院校必須正確認識當前利益與長遠發展的關系,要立足辦學定位,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及鄉村振興的人才需求,該舍則舍,及時對專業結構進行調整,使之更好更快地與鄉村振興實現對接;(3)深化校企合作。封閉式的教育模式難以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要持續深化校企合作,掌握鄉村振興人才需求,抓實專業建設,聯合企業突破人才培養的難點、痛點,努力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4)對準鄉村振興開專業。高職院校應根據鄉村振興所需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并提供相應的人才。要自覺將推進鄉村振興作為高職院校的辦學重大事項,針對性為鄉村振興培養人才、輸送人才,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二)抓好專業教學
以學生為中心,以課程為抓手,緊扣崗位要求,特別是要突出農村企業崗位勝任要求,著力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提升。(1)提升教學質量。要深化“三教”改革,突出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導向,努力提升教學質量;(2)提升學習質量。教與學是一個結合體,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學生必須去學,要學有所獲,特別是要學懂弄通專業知識,訓練提升專業技能,更好地了解農村,進而想去農村、敢去農村,提升服務農村的能力;(3)協同育人。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多維考核體系、實施教育教學等,增強學生專業素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服務農村的能力;(4)提升學習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在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這種學習能力更為重要。
(三)做實立德樹人教育
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教育引導學生投身鄉村振興大業。(1)立德。在做事之前,做什么樣的人最為關鍵。必須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提升學生的職業操守,幫助學生做一個有德之人;(2)立才。有能力才能做事,才能在鄉村振興上貢獻智慧和力量。要在提升專業素養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學生做事處事能力;(3)立功。要引導學生去農村奮發作為,把青春綻放在農村大地上,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四)提升人才質量
構建過程、結果、能力“三維一體”的考核機制,努力提升畢業生質量。(1)強化過程考核。健全綜合素質考核體系,將學生參與素質拓展、技能訓練、調查研究、文體活動、農村實踐等項目納入考核內容,突出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提升,并將情況如實記入學生培養檔案;(2)加強結果考核。學生所修專業課程的考核結果需合格,以考核結果來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高職院校必須正確認識當前利益與長遠發展的關系,要立足辦學定位,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及鄉村振興的人才需求,及時對專業結構進行調整,使之更好更快地與鄉村振興實現對接;(3)深化校企合作。持續深化校企合作,精準掌握鄉村振興人才需求,抓實專業建設,聯合企業突破人才培養的難點、痛點,努力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4)以鄉村振興發展需要開專業。高職院校應根據鄉村振興所需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并提供相應的人才,針對性為鄉村振興培養人才、輸送人才,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五)突出“高職院校與鄉村振興需求”育人模式推進鄉村振興
(1)加強隊伍建設。要選拔愿意做事、敢于做事的人充實到就業指導隊伍中去,鼓勵他們深入行業、企業、農村等領域開展調查研究,支持他們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創業探索;要建立常態化業務培訓提升機制,及時組織他們學習掌握鄉村振興新政策,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優化獎懲措施,對于表現優異者應予以重獎,而對于工作懈怠或行為不當者,則應堅決將其從指導團隊中剔除。
(2)強化過程引導。以入學教育、專業認知、職業規劃等為抓手,圍繞鄉村振興,逐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人生觀。
(3)用好示范帶動。發揮好校友的示范作用,邀請在農村就業創業的校友入校宣講,組織學生赴農村企業認知學習,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鄉村振興,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發展規劃。
(4)突出農村就業創業導向。高職院校要引導學生去農村就業創業,用智慧和力量推進鄉村振興,努力在農村大地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六)拓展就業渠道
(1)搭建就業平臺。從高職院校的角度分析,高職畢業生就是高職院校的孩子,必須想方設法幫助畢業生實現就業[4]。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對接行業企業、政府部門,特別是要收集整合農村企業崗位資源,努力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要積極邀請農村企業入校、入班,多在校園開展招聘。
(2)暢通信息渠道。就業市場上的招聘信息內容繁多,發布渠道廣而亂,甚至有些信息真假難辨。必須著力提升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鑒別、篩選能力,降低遭遇詐騙的風險;必須建立規范的信息發布渠道,立足崗位資源,優化線上發布渠道,規范信息發布;必須建立鄉村振興專項信息發布通道,及時向學生推送企業人才需求。
(3)針對性推薦上崗。要加強畢業生與農村企業之間的供需分析,針對性推薦畢業生直接到企業上崗。對定向培養的學生,要促進學生全部到崗就業;對非定向培養的學生,要及時掌握農村企業的用人要求,掌握畢業生的就業意愿,對企業用人要求和畢業生就業意愿、就業能力進行分析,加強與企業、畢業生的聯系,點對點推薦畢業生直接到企業上崗。
(七)發揮支持鼓勵的作用
(1)提升學生農村就業創業供給力。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就業創業形勢和鄉村振興需求,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就業創業期望;要向學生宣傳國家和地方就業創業政策,使學生知曉政策、掌握政策;要開展針對性的就業創業培訓和實踐,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建立獎勵機制。建立畢業生就業創業獎勵機制,對去農村就業創業的畢業生予以支持。比如,去農村就業的應屆畢業生可以在人社部門求職補貼的基礎上再增加校級就業補貼。去農村創業的應往屆畢業生,高職院校要發揮教育資源優勢,對畢業生所創辦企業的員工,要給予適當的培訓支持,甚至要送教入企[5]。要及時跟蹤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對畢業生在就業創業中遇到的問題,要給予科學的指導意見,全力支持畢業生去農村就業創業。
(3)建立幫扶機制。健全校、院(系)兩級幫扶措施,構建全員 幫扶體系,針對性開展學生就業創業幫扶工作。要整合企業、教職工、校友的資源優勢,深入分析崗位資源,推薦能吃苦、想干事、能做事的畢業生去農村就業;要學好鄉村振興有關政策,指導想去農村、敢去農村創業的畢業生開展生產經營。全力推進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全力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輸送更多的技術技能人才。
(八)做好后續服務
學生畢業不代表工作結束,吉安職業技術學院會持續跟進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1)做好關懷服務。對畢業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要給予指導,特別是對去農村就業創業的畢業生,要告知其最新的就業創業政策,幫助他們更好地在農村立足,更好地開展生產經營;(2)暢通反饋渠道。畢業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勢必會反映出教育教學上存在的問題。要跟進農村就業創業的畢業生情況,通過他們暴露出的問題,改進教育教學,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推動高職畢業生服務農村,不僅是對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的支持,更是優化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的重要舉措,工作意義重大。高職院校要緊跟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國家的需要,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在推進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的同時,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戴園園.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林高職院校學生創業行為驅動因素研究[J].農業工程與裝備,2023,50(01):53-56.
[2]陳玲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湖北職業院校畢業生返鄉就業創業路徑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2(04):73-80.
[3]韋美靈,梁容榮.鄉村振興背景下廣西高校畢業生農村就業創業的困境與出路研究[J].公關世界,2022,(13):58-60.
[4]鄭映潔,秦皓純.農村籍高職院校畢業生返鄉創業的困境與對策探究[J].教育進展,2021,14(02):5.
[5]吳詩佳.鄉村振興背景下促進高職院校學生農村就業創業的對策研究[J].知識文庫,2024,40(11):195-198.
(作者單位:吉安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