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城市化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居民對于社區公共資源的配置需求與品質要求不斷提升,老舊社區公共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也逐漸凸顯。目前,老舊社區面臨公共資源配置與社區居民生活需求不相匹配的困境,如何合理利用社區資源、構建社區資源配置的供需平衡機制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以韶關市C社區為研究對象,運用調查研究法,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分析和探討韶關市C社區公共資源配置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設性解決方案,以期為其他社區資源優化配置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公共資源配置;老舊社區;資源優化
引言
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始終秉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的宗旨,強調“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加強和改善民生”。社會治理改革需要以基層社區為切入點,逐步、逐級深入,而社區公共資源是社區的重要組成要素,是社區賴以存在與發展的基本支撐,有利于推動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現代化。隨著居民需求異質性的增強與對美好生活更高層次需求的追求,原有的社區資源配置模式存在供給不充分、分布不均以及不公的情況將直接損害居民的利益,降低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甚至可能給社會帶來不穩定隱患。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分配社區資源、構建有效社區資源配置的供需平衡機制來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社區和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成為當下時代難題。
一、韶關市C社區公共資源配置現狀
(一)韶關市C社區公共資源配置環境狀況
韶關市C社區管轄區域涵蓋韶關市轄區主城區的核心地帶,管轄范圍內道路眾多,居民住宅、行政辦公錯綜復雜,人口密集,商鋪集中,住宅小區基本為無物業、無業委會參與管理的老舊小區,小區治安管理、居住環境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經過實地調查走訪發現,C社區所在范圍內的居民樓房大多破舊不堪,道路狹小且擁擠,衛生環境有待改善,居民可用的公共資源配置設施有限[1]。
為有效改善C社區的環境,C社區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結合所在轄區內老舊小區較多、無物業無業委會的實際情況,在轄區居民樓內打造便民公益廣告欄5個,簡易公告欄10個,有效遏制了轄區張貼牛皮癬小廣告的現象。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社區便民利民服務水平,C社區在服務中心安放了“便民服務柜”,免費為轄區居民提供日常醫藥用品、雨傘等“貼心服務”,讓居民不出社區就能自行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營造了良好的社區環境氛圍,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二)韶關市C社區公共人力資源狀況
目前,C社區工作人員5人,網格員1人,C社區委員會主要核心人員共26人。經項目成員書面問卷調查數據顯示,C社區的大部分居民對社區工作人員持一般或滿意態度,但都反映所在社區內的社區志愿者,社區工作者較少。經項目成員書面問卷調查發現C社區的大部分居民對社區工作人員持一般或滿意態度。但都反映所在社區內的社區志愿者,社區工作者較少。
(三)韶關市C社區公共資源配置需求狀況
本文采用分層抽樣的方式對韶關市C社區公共資源配置供需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走訪C社區的居民樓等各個角落,抽取不同年齡的300位居民進行書面問卷調查和線上問卷調查,共收集257份問卷,其中有效的書面問卷20份,線上問卷237份。
不同年齡群體對公共資源配置的需求狀況不同,見圖1。在“第9題:您希望社區重點拓展籌措哪些方面的資源”這一問題中,在60周歲以上的居民中,選擇率最高的是開設社區醫療服務站,達到了66.67%;在40—59周歲的居民中,開設社區醫療服務站和開設社區便利店的選擇率都達到了48.84%;在21—39周歲的居民中,開設社區便利店選擇率最高,達到了57.47%;在20周歲以下的居民中,開設社區醫療服務站選擇率最高,達到了66.22%。總體而言,老年人和年輕人均對開設社區醫療服務站表現出迫切需求,其中中層年齡群體對開設社區便利店抱有強烈期望。此外,居民們認為最應該增加的社區公共資源配置設施是開設社區圖書館、開設心理咨詢室等項目。
二、韶關市湞江區C社區公共資源配置存在問題
(一)社區公共資本資源配置不到位
公共資本資源的保障和完善是城市規劃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城市發展水平,增強居民生活品質和促進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C社區的居民樓房普遍比較破舊,道路狹小,容易出現交通堵塞問題,妨礙居民安全出行。C社區提供公共資本資源無法與居民需求相匹配,在訪談調查中,一位社區工作人員表示,C社區居民委員會能夠獨立調配的公共資源較少,公共資源主要與周邊其他社區共用,社區的公共資本資源配置不足,種類少,如社區內沒有建設公園和廣場,平時居民通常是去周邊的中山公園滿足自己的健身需求;社區缺乏公共圖書館、消防站以及衛生中心等公共服務場所,只有極少數的小診所,不便于居民生活。由于缺少日常維護和管理,C社區內部分居民樓的電線、網線存在老化和損壞現象,錯綜交織,存在明顯安全隱患。嚴重威脅居民的人身財產安全,更不利于C社區的韌性提升。
(二)社區公共環境資源配置不合理
一個社區的公共綠化資源與居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根據《韶關市園林綠化管理》規定,居住區、居住小區和住宅組團的綠化用地不低于30%,在舊城改造區的綠化用地不低于25%[2]。由于建成年代早,C社區綠化面積基本沒有,綠化空間嚴重不足,社區綠化問題成了老大難的問題;另一方面,C社區的夜間照明情況也存在很大問題。由于年代久遠,C社區整體空間規劃不夠合理,空間布局擁擠,在滿足基本交通的基礎上,所剩活動空間不多,部分小巷和窄小的街道設置的路燈極少甚至基本上沒有,無法滿足基本的道路照明,這給社區居民夜間戶外活動造成不便。
(三)社區公共人才資源結構不健全
社區社會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是關注和調解社區問題,組織社區活動,提供社區服務,宣傳社區工作,維護社區的和諧和穩定,推進平安社區建設[3]。構建和諧社區,建設一支高質量的社會工作者隊伍至關重要。目前我國大部分社區工作人員業務知識技能儲備不足,缺乏對社區工作的了解和認識,難以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的社區管理。C社區部分居民較少與社區工作人員打交道,很少主動向社區反映實際需求;另一方面,社區工作者忙于社區行政性工作,社區領導的工作重點更多的是打造社區亮點與特色,基本上無暇顧及居民需求,社區工作人員與社區居民缺乏溝通,也就難以了解到社區居民對社區工作重點的需求情況,再加上部分居民對社區工作者存在防備心理,缺乏信任,這也就導致了社區工作者想從社區居民口中了解到居民服務需求更加難上加難。
三、韶關市湞江區C社區公共資源配置對策研究
(一)完善社區公共資本資源配置
針對C社區的公共資本資源配置問題,C社區應征求居民的意見和建議,關注居民的真正需求,合理規劃社區布局,對社區進行微改造。對于C社區破舊的居民樓房,政府應出臺政策,鼓勵社區更新與改造,并提供財政資金、補貼等,吸引民間資本投入社區建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維修、翻新、局部拆除重建或進行樓層加建,確保結構安全、外觀整潔,以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同時,大力鼓勵業主或開發商進行投資,按照“政府補貼、居民主導、產權單位分擔的原則”,實行改造資金分擔,提高社區整體品質。另外,政府應加大公共資本資源的投入,建設社區衛生中心、消防站等公共服務場所,提升社區整體服務水平。C社區應定期進行電線、網線等基礎設施的檢查和維護,消除安全隱患;政府應對社區居民開展安全教育,提升居民安全意識;社區管理人員提升社區管理體系,加強巡邏、監控等措施,確保居民的人身安全。
(二)合理配置社區公共環境資源
鼓勵居民自治,共建綠色家園。綠化可以讓社區更加美觀宜人,提高居民生活品質。而C社區是一個缺少綠化的舊社區,加強對綠化的建設迫在眉睫[4]。居委會可成立一個綠化小組,根據居民的需求改造原有不合理的空間布局,打造更多的綠色布局,種植花草樹木。綠化小組以身作則,將吸引更多居民參與綠化建設中。居委會應積極宣傳打造綠化社區的重要性,以提升居民對綠化的認知;倡導居民“一戶一花草”生活理念,鼓勵居民種植綠色;鼓勵居民自發參與社區事務的決策和管理,自發參與到綠化建設工作,共同治理綠化問題。
增加照明設施投資,選用更好的新型照明設備。居委會應通過實地走訪的方式,調研社區沒有燈源的地方,結合社區實際需求進行燈具安裝。根據調查,LED日光燈的耗電量不足普通日光燈的1/3,具有高節能性。且相比普通日光燈,LED日光燈采用的交流電,不會產生頻閃,發光效率高。在夏秋時節LED日光燈對蚊蟲的吸引程度也遠遠低于普通日光燈[5]。因此,應用LED燈光配置,不僅有助于在夜間實現社區照明,而且切合綠色照明的要求和低碳城市生態理念,由此為整個社區營造出優越的照明氛圍。同時,鼓勵居民對社區照明進行監督和護理,如果出現問題,及時向居委會反映,從而創造出更好的社區照明環境。
(三)健全社區公共人才資源結構
社區工作需要依靠社區工作者和社區居民的共同參與,社區工作者應主動與社區居民建立聯系,了解社區居民的利益和需求,從而根據服務需要調整服務的策略、內容和方向,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以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因此,為了提高社區服務質量和效率,亟需健全和完善社區工作者隊伍。C社區可以通過有針對性地招聘和培訓,確保工作者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建立學習和發展機制,使工作者緊跟社會問題變化,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建立有效的監督和評估機制,確保工作者按照專業標準履行職責,同時提供持續的反饋和改進機會;鼓勵社區居民參與決策和規劃過程,確保服務符合他們的實際需求。一支高質量的社會工作者隊伍,業務知識技能儲備豐富,對社區工作的充分了解,有助于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的社區管理[6]。
結語
社區公共資源可以為社區發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必要的支撐和保障,可以促進社區可持續發展,保障社區持續良性循環,提高社區的抗風險能力和適應能力。因此,合理的社區公共資源配置對于實現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和居民的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義。C社區應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借鑒老舊社區成功改造的經驗,完善和整合社區公共資源配置,打造可持續發展社區。
本文系2023年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韶關市社區公共資源配置現狀及存在問題和對策研究——以韶關市湞江區風采街老東門社區為例》(項目編號:S20231057604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廖秋萍.城市社區公共品供需矛盾研究[D].南昌大學,2022.
[2]韶關市園林綠化管理規定[N].韶關日報,2008-05-23(B02).
[3]李丹.社會工作者在社區非營利組織發展中的作用——以西安市碑林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為例[D].陜西師范大學,2014.
[4]崔然冉.J市D街道城市社區公共資源整合研究[D].濟南大學,2021.
[5]賈真,武雪凡,劉圓圓.鞍山市城市社區公共資源配置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22,(16):32-34+65.
[6]譚倩雯.東莞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資源配置的優化對策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20.
(作者單位:韶關學院政法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