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星星剎住車,照亮了你我。”這是我偶然在北島詩集中讀到的一句詩。同一年,作為獨生女的我,有了一個叫“小星”的妹妹。
小星來自湖南省懷化市,是一個比我小7歲的初中生。我們倆的結緣,始于一個叫“藍信封”鄉村兒童書信筆友的項目。
“藍信封”是一個致力于通過書信方式陪伴鄉村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的公益項目。志愿者可通過書信給予青春期的鄉村兒童心理支持,還能通過這個項目收獲一名可以互相傾訴心事的筆友。項目機構中會有專業的老師對志愿者進行培訓和指導,包括如何寫好第一封信、如何建立深度通信關系等。
經過深入的了解、專業的培訓和漫長的等待,我收到了來自小星的第一封手寫信。她字跡工整地寫下了關于自己的基本信息以及對我感到好奇的一些問題,其中穿插了許多可愛的“顏文字”。在信的最后,她親昵地寫下:“我很期待你的來信,寫多一點喲!”
我捧著信件一讀再讀,腦海中不由得勾勒出她的純真笑臉,然后字斟句酌地一一回復她的問題,寫下關于我的情況。這封信不僅讓小星走進了我的世界,也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責任感。
“愛人如養花”是網絡上流行的說法,我對此深信不疑,遂把小星當作溫室里的花朵般精心呵護。在往來的信件中,我們大多聊些輕松愉快的話題,比如喜歡的明星、愛吃的零食、愛聽的歌曲……她向我分享著生活中的點滴溫暖,我也努力把大城市的美景、美食分享給她。
在聊天軟件盛行的時代,我和小星的溝通卻依舊靠著稍顯笨拙的手寫信。快的時候,我一個月能收到一封來信;最長的一次,我等了將近60天。信里的許多內容,我都如數家珍。
“我好喜歡吃烤紅薯啊,熱乎乎的,甜甜的。不過我還算有節制,因為我不想變成一個大胖子。QAQ”這是喜歡美食的小星。
“你現在不用去羨慕別人家有兄弟姐妹了哦,我會一直把你記在心里的!特別希望你們這些哥哥姐姐可以來看我,到時候我一定要帶你們看看我的家鄉。”這是在向我撒嬌的小星。
“媽媽說等我會考結束后,就帶我去廣東玩。等到廣東的廠子放假,就帶我去廣西的外婆家玩。廣西我有個舅舅超酷的哦!”這是對假期充滿期待的小星。
我們相隔甚遠,但心靈相通;我們未曾謀面,但無話不談。我感動于小星對我敞開心扉,每次回信時,我都要先將雙手洗凈,然后拿出一張潔白的信紙,再挑選一根書寫最順暢的水性筆,最后還要預留出足夠的時間,并將內心的雜念排空,這樣才允許自己落筆。
有好幾次,我寫完回信后已臨近深夜。望著窗外耐心陪伴我的滿天繁星,我的心里更添幾分柔軟。
可是,我怎么也想不到,我會收到那封,字跡被水漬暈染開,還有很多處涂改痕跡的信。
“他們一年只回來一兩次,還總是吵架。我還聽到他們說要在我考上大學后離婚。”
我很難相信,樂觀開朗、活潑可愛的小星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或許,每個人的身后都藏著不為人知的痛苦辛酸,而我現在所擁有的平淡生活,竟如此珍貴。
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封信如同壓在我心頭的巨石,讓我的內心充滿了壓抑和焦慮:我真的可以回復這樣敏感的問題嗎?我這樣回復對她有幫助嗎?我甚至萌生了退意,想讓更專業的心理老師介入。
桌子上,被我寫廢的信紙揉成的紙團幾乎可以堆成小山,我也幾乎翻遍了“藍信封”公眾號里的所有相關指導,其中讓我深受啟發的,是這樣一段文字:“通信的意義在于陪伴和心理支持,通信大使應該是孩子的‘樹洞’和傾聽者,而不是心理咨詢者和問題解決者。鄉村兒童對事物的接受度以及對他人的理解度都比我們想象中要成熟。”
是啊,我不是一位心理專家,更無法直接解決小星的家庭問題,但我可以通過信件,告訴她無論結果怎樣,我都愿意耐心傾聽,給予她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
于是,我放下顧慮,提筆寫下:“小星,你是被父母愛著的,我從第一次見到你名字的時候就發現了。星星是明亮而美好的,夜空中正是有了星星的存在才不會寂寥。父母因愛而結合,如今這份愛在慢慢消失。與其讓父母天天在一起爭吵,不如還給他們一些自由。愛不是減法而是加法,未來你一定會收獲更多人的愛。”
忐忑不安地等待了將近一個月,我終于收到了小星的回信。我深吸一口氣,逐字逐句地讀完了信的內容。
“很高興還能收到姐姐的信!上次說了不好的事情,我一直有些不安。爸爸和媽媽的感情不好,我其實一直都知道的。我會試著理解他們,不再害怕分離。”
壓抑了許久的淚水終于落下,我欣慰于小星遠比我想象中更堅強,許多事其實她早已明白,而我只需要靜靜地傾聽。我更深刻地意識到,與其說我是小星的姐姐,承擔著保護者的角色,不如說我是和她一起探索自我、共同成長,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相互給予堅定信念的同伴。
推開窗,又是一個繁星滿天的夜晚。在漫天星河中,我看到有一顆星星為我剎住了車,照亮了我這一方角落。感謝那顆星星,它教會了我關于友誼、關于成長、關于親情的許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