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迪熬" 中國發明協會院士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首任專家,中國發明協會中小學創造教育分會會長,科技創新教育特級教師,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
除雪工作非常繁瑣,往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除雪后路面常會遺留很多殘冰,除冰工作仍要依靠人力完成,費時費力。若使用除雪劑融冰,又會對道路、橋梁及車輛輪胎等造成一定的損壞。若是能在除雪的同時去冰,且不需要使用除雪劑,既環保又能提高效率。
一、設計過程
(一)準備材料
Micro:bit開發板、樂高科技套裝、LED燈帶、風扇、蜂鳴器、傳感器等。
(二)制作步驟
將Micro:bit開發板作為主控器,樂高科技套裝作為主框架。在車頭安裝LED燈帶、風扇以及蜂鳴器,在車身安裝傳感器,用直流電機控制車輪轉動。燈帶可顯示電阻絲的加熱情況,風扇可展示氣流方向,傳感器傳輸信號,通過程序判斷后啟動相應的除雪(冰)模式。
二、演示效果
搭建一個集加熱裝置、對流裝置、調節裝置、感應裝置于一體的模型,生產有效的可控制溫度的霧氣。通過智能感應判斷,針對不同場景啟動相應的除雪(冰)模式。
在模擬場景1中,黑色區域是僅覆蓋積雪的路面,白色區域是積雪下被冰層覆蓋的路面。啟動后,車輛對積雪結冰路面進行智能掃描,實時將信息同步到另一塊主板上,將路面積雪及冰層的情況繪制成圖像顯示在LED屏幕上,以不同顏色及明暗度反映積雪厚度和冰層分布區域。接收信息后,依據不同路段情況規劃路線,啟動相應的模式,清理積雪和殘冰。
在模擬場景2中,車輛經過白色區域的模擬冰層時,根據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判斷,機器開啟融冰模式,紅色燈帶表示電阻絲正在加熱,風扇啟動形成氣流,高溫霧化達到融冰效果。進入黑色區域后恢復普通除雪(冰)模式。
三、創新點
在現有除雪車的基礎上增加傳感識別功能,通過識別不同密度的物質進行智能判斷,啟動相應的清除模式。增加高溫霧化功能,通過加熱裝置釋放高溫霧氣融化殘冰。(指導老師:趙玉香)
專家點評
姜森瀧、王麓迪同學的智能傳感霧化除雪(冰)機,是一件創新實踐作品。這是因為已有“一種智能化路面除雪融冰系統”和“一種具有路面快速干燥、降溫及除雪融冰的自動化系統”等專利公開并被應用。按照創意來源和專業程度,這個項目屬于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的A類作品,具有一定的專業難度。
這項作品的完成,體現了兩位同學:其一,具有相關科技創新實踐資源的收集與應用能力,能充分運用身邊的材料;其二,具有一定的協作能力,能合作完成作品。
協作能力是當前青少年最需要培養的能力之一,合作共贏是當今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理念。如今,要想在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上有所突破,已不可能通過“單打獨斗”的方式完成,而是需要團隊協作,集智攻關。
希望同學們在發現新問題上有所突破,能找到具有原創性的課題,使自身的創新成長步伐邁得更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