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很多大哲與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都認為,人生本無意義!
既然如此,人就不能不以有限的生命去找尋活著的意義。于是,為確證自己,也為區(qū)別它物,人便創(chuàng)立了宗教、哲學和各種文藝。
此刻的旅行者一號探測器已飛離了地球240億公里,它駛出浩瀚的太陽系還要三萬年,而馬斯克還要移民火星,被選定的先行者們自豪地微笑著,刻苦地學習著、鍛煉著,時刻準備著,他們要探索宇宙的奧秘。他們不但去探索宇宙和自身,也為了古往和未來的一切人。這就是我們——“奇怪”的人類!
今年春節(jié),我微信拜年問到了兩位很有成就的老作曲家,“您為何還要那么拼,別種豆芽菜了,咱們光玩,不香嗎?”他們竟說出了與2575年前出生的孔子同樣的話:“啊,活著干,死了算!”孔子曾豪邁地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不就是文化?人,仿佛就是這樣的一種最不能沒有精神追求的存在物,音樂就是天地與人這大小宇宙之間進行的一場無休止的量子糾纏。正是出于對人性、真理、愛及自由“活明白”的追求,上萬年以來,人類才創(chuàng)作出浩如煙海的音樂作見證。
與文學、繪畫不同的是,這些音樂是古往今來之人以生命最深層的體驗孕生的心流,它直接以旋律、和聲、韻律和情感的各種溫度與色彩,以最細膩、最親切的波動撫慰、傾注于我們的靈魂。無論是古希臘神話中阿波羅、奧菲歐樂神之力,還是劉勰筆下那樣的“志感絲簧,氣變金石”“化動八風”,古往今來,人們都在用音樂寄托來世,要與你我對話,要與你形影不離,讓你我的人生充滿奇幻的體驗、美妙的想象。它療愈創(chuàng)傷、化解郁結(jié),給我們以真善美的無窮之動,以充盈的力量與無上的智慧讓我們付諸行動。這些直接訴諸我們聽覺的特殊信息像豐厚的遺產(chǎn),把轉(zhuǎn)瞬即逝的意象時空化作照進心靈的生命之光。音樂讓人的自性得以打開,讓古今中外的人彼此心心相印,緊緊擁抱在一起。
然而,就人類目前可及的生命長度,絕無可能,也沒必要,把這些如見其人、如夢其夢的音樂一一聽完。最有效的學習和繼承是擇我所愛,聆聽名家名作,同頻共振。唯有活學活用,才能不斷地在活態(tài)傳承中創(chuàng)造出回響,以此接古通今,知愛互證,走向未來。而這,就是先賢們留給我們的啟示:“唯樂不可為偽”“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音樂應(yīng)當使人類的精神爆發(fā)出火花”。
每首音樂的背后,都有一個有趣的靈魂在熠熠生輝,它能涵養(yǎng)出最優(yōu)秀的人,喚醒你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讓人彼此擁有,又彼此照亮。
讓我們聆聽經(jīng)典,熱愛并創(chuàng)造音樂吧!
滿新穎(1968—),男,山西大學特聘教授、博導,廈大首屆戲劇戲曲學博士,南藝首屆藝術(shù)學博士后,國家公派意大利圣·切奇利亞音樂學院訪問學者,中國國家大劇院藝術(shù)委員會委員,《澳門人文藝術(shù)研究》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