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指心臟無法有效地將血液泵送到全身,以滿足身體的需求。我們可以把心臟想象成一個泵,每次收縮都會把血液輸送到全身。當這個泵的功能逐漸減弱時,就會出現心衰的情況。心臟的負擔加重可能是由于心肌受損、心臟結構發生變化或身體其他部分需求增加等原因造成的。這樣一來,心臟就無法提供足夠的血液循環,導致身體各個器官和組織得不到所需的氧氣和養分。
慢性心衰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多種心臟疾病長期累積的結果,如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病等,這些疾病會使心臟逐漸失去應有的活力。心衰的初期往往癥狀輕微,甚至無明顯不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危害逐漸顯現。首先是呼吸急促,尤其是在活動時或者平躺的時候更為明顯。這是因為心臟泵血能力下降,血液回流到肺部,造成肺部積液,引起呼吸困難。其次是疲乏感,很多患者會感到精力不足,連平常的走路、上下樓梯都變得費力,甚至每天的日常活動也會受限。水腫也是一個典型的癥狀,患者可能會發現腳踝、腿部或腹部有腫脹的情況,這是由于體內的水分無法正常排出,導致液體聚集。
對于慢性心衰的治療,臨床上通常針對患者的個體差異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即根據患者的病因、病情嚴重程度、合并癥等因素,綜合考慮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如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植入心臟除顫器等),以及中醫調理等多種手段。
首先,明確病因是制定治療方案的第一步。例如:由冠心病引起的慢性心衰,除了使用常規的抗心衰藥物,還需考慮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和他汀類藥物來控制病情進展;對高血壓引發的慢性心衰,則要通過使用ACE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和利尿劑等來嚴格控制血壓。
然后,要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調整治療策略。慢性心衰的病情嚴重程度通常通過紐約心臟協會(NYHA)功能分級來衡量,分為I~IV級。不同級別的患者需要不同的治療策略:NYHA I級者癥狀輕微,日常活動不受影響,主要采用生活方式干預和基礎藥物治療;NYHAⅡ級者癥狀較輕,但日常活動稍受影響,需加強藥物治療,并定期隨訪;NYHA Ⅲ級者癥狀明顯,日常活動顯著受限,可能需要更積極的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手段;NYHA IV級者休息時也有癥狀,往往需要住院治療,甚至考慮心臟移植。
其次,慢性心衰患者常常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腎功能不全、肺部疾病等。這些合并癥會影響治療方案的選擇。比如,伴腎功能不全者需調整藥物劑量,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
對于某些特定類型的慢性心衰患者,非藥物治療手段可以顯著改善預后。比如,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主要適用于心室傳導阻滯導致的心衰患者;有猝死風險的患者可以考慮植入心臟除顫器;終末期心衰患者通過心臟移植也能獲得理想的預后。
生活方式干預和日常護理,是慢性心衰患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體內容包括:
監測與記錄 對于心衰患者來說,體重的變化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每天早晨,在起床后、吃早餐前,在同一時間和同樣的條件下稱體重。如果體重突然增加,可能意味著體內水分潴留,需要立即聯系醫生調整治療方案。同時,血壓和心率的監測也不可忽視。可以在家中備一臺血壓計,定期測量并記錄。如果發現血壓偏高或偏低,或者心率明顯異常,應及時通知醫生,這可能是心衰加重的信號。患者可以準備一個簡單的本子,記錄每天的呼吸情況、疲勞程度、水腫情況等。例如,在日常活動中比之前更容易感到疲倦,或者晚上喘息聲加重,這些都是需要及時記錄的重要信息。記錄這些變化后,要定期把情況反饋給醫護人員。這樣醫生就可以根據最新的癥狀調整治療方案,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飲食管理 高鹽飲食容易導致身體水腫,加重心臟負擔。因此,患者需要盡量減少鈉鹽的攝入。在日常飲食中,應盡量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快餐,因為這些食物通常含有大量隱含的鹽分。購物時可以查看食品標簽,選擇低鈉或無鹽的產品。同時,可以用香料、醋、檸檬汁等替代鹽來調味,這樣不僅能減少鹽的攝入,還能增加菜肴的風味。同時,慢性心衰患者需要充足的蛋白質來支持身體的修復和免疫功能。瘦肉、魚、蛋和豆制品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攝入足夠的水果和蔬菜也很關鍵,它們提供了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有助于消化和維持身體健康。
運動與活動 對于大多數患者而言,每天的散步、簡單的家務勞動甚至站立活動,都是可以耐受的。隨著體力和身體狀態的改善,可以逐漸增加活動量。但病情變化的時候,運動強度和頻率都要及時調整。需要注意,運動安全非常重要,要確保每次鍛煉的環境都是安全舒適的。選擇平坦、寬敞的地方進行鍛煉,避免在天氣炎熱或寒冷的環境中活動。運動前后都要注意做好熱身和放松,避免突然用力導致傷害。此外,康復鍛煉也是一個好選擇,許多醫院提供心臟康復課程,患者可以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實現安全鍛煉。
藥物管理 患者必須按醫囑規律服藥,千萬不能自行增減藥量。為了更好地管理藥物,可以使用藥盒將每日的藥物分好,幫助記得什么時候該吃什么藥。有些患者可能會遇到藥物副作用,比如頭暈、惡心等,這時候不要隨意停藥,而是要及時向醫生反饋,看看是否需要調整用藥方案。需要注意,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是動態變化的,因此定期復查非常關鍵。
心理支持 心衰患者常常伴隨著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因此,家屬和朋友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表現出對患者的關心,多與他們交流,傾聽他們的感受,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可以嘗試與患者分享一些積極的故事,幫助他們保持樂觀的心態,鼓勵他們一起參與一些輕松的活動,增強信心。
緊急處理 在平常的活動中出現了明顯的呼吸急促,或者晚上躺下時感覺更加困難,體重在短時間內增加了1~2公斤,這都是需要警惕的病情加重信號。此外,腳踝或腿部水腫、疲乏感加重、夜間頻繁起夜等,也可以提示心臟狀況的惡化。一旦識別到急性加重的信號,要及時采取初步處理措施,在家中可以嘗試讓患者坐起來,保持上半身直立,這樣能減輕呼吸的負擔;同時保持環境通風良好,也能幫助改善呼吸困難;如果患者的腿部有水腫,可以適當抬高腿部,以促進血液回流,同時檢查是否有規律地服用了利尿劑。在采取上述措施后,要密切關注病情變化,如果癥狀沒有改善或者出現胸痛、極度疲憊、意識模糊等情況,務必要及時撥打急救電話,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
總的來說,積極干預,堅守心血管病“最后的戰場”,需要我們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提高公眾意識、及時治療、科學護理、改變生活方式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地對抗心血管疾病,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