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 胃痛根據發病因素可分3類。
(1)寒邪客胃型:胃痛暴作,惡寒喜暖,得溫痛減,遇寒加重。這是因為寒邪凝滯胃腑,導致胃氣不通而痛。例如,有些人在受寒后,尤其是腹部著涼會突然出現胃部疼痛,喝些熱水或者用熱水袋熱敷后疼痛會有所緩解。
(2)飲食傷胃型:胃脘疼痛,脹滿拒按,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減。這是由于飲食不節制,暴飲暴食,食物積滯在胃中,導致胃氣阻滯而產生疼痛,如吃了過多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后出現胃部脹痛等癥狀。
(3)肝氣犯胃型:胃脘脹痛,痛連兩脅,遇煩惱則痛作或痛甚,噯氣、矢氣則痛舒。因為肝主疏泄,若情緒不暢,肝氣郁結就會橫逆犯胃,引起胃部疼痛,如一些人在生氣后會感覺胃部脹滿疼痛。
痞滿 痞滿是中醫臨床癥狀的一種描述。“痞”就是痞塞不通、堵塞的意思,可以表現為腹脹、大便不通暢、呃逆、噯氣等;“滿”就是脹滿不適的意思。“痞滿”就是表現為腹部氣機不通暢、鼻塞不通、脹滿不適的臨床癥狀。中醫認為痞滿常有兩種類型。
(1)飲食內停型:脘腹痞悶而脹,進食尤甚,拒按,噯腐吞酸,惡食嘔吐。主要是因為飲食停滯,阻礙脾胃氣機升降,導致中焦氣機不暢而出現痞滿,比如有些人在吃多了之后會感覺肚子脹滿,很不舒服。
(2)痰濕中阻型: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滿悶,頭暈目眩,身重困倦。這是由于脾胃運化失常,水濕聚集成痰,痰濕阻滯中焦所致,常見于體型肥胖、平時愛吃肥甘厚味的人。
嘔吐 引起嘔吐的原因很多,與脾胃相關的也有兩種。
(1)外邪犯胃型:突然嘔吐,起病較急,常伴有發熱惡寒,頭身疼痛等癥狀。多是因為外感邪氣,侵犯胃腑,導致胃失和降而嘔吐,如在感冒后出現惡心、嘔吐的情況。
(2)脾胃虛寒型: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這是由于脾胃陽氣虛弱,運化無力,胃失溫養,胃氣上逆而引起嘔吐。
針對脾胃不適等問題,中醫常用的治療方劑不少,其中主要有以下5種。
保和丸 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
功效:消食和胃。
主治:飲食停滯型脾胃病,當出現胃脘脹滿、噯腐吞酸、不欲飲食等癥狀時適用。例如,有些人在過節期間暴飲暴食后,出現胃部脹痛,打嗝有酸腐氣味,此時保和丸就可以幫助消化積滯的食物,恢復脾胃的正常運化功能。
方解:山楂能消一切飲食積滯,尤其善于消肉食油膩之積;神曲消食健脾,更善于化酒食陳腐之積;萊菔子下氣消食除脹,主要用于消谷面之積;半夏、陳皮行氣化滯,和胃止嘔;茯苓健脾利濕,和中止瀉;連翹清熱散結,用于消除積滯所產生的郁熱。
健脾丸 組成:白術、木香、黃連、甘草、白茯苓、人參、神曲、陳皮、砂仁、麥芽、山楂、山藥、肉豆蔻。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止瀉。
主治:用于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例如,有些人體質較弱,脾胃功能差,稍微多吃一點就會感覺肚子脹,大便不成形,這種情況下健脾丸可以增強脾胃的運化能力,幫助消化,同時改善大便的性狀。
方解: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湯)健脾益氣;山楂、神曲、麥芽消食和胃;木香、砂仁、陳皮理氣和胃;山藥、肉豆蔻補脾止瀉;黃連清熱燥濕,防止食積化熱。
參苓白術散 組成:蓮子肉、薏苡仁、縮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參、甘草、白術、山藥。
功效:補脾胃,益肺氣。
主治: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適用于既有脾胃虛弱的消化系統癥狀,又有肺氣不足表現的患者,如一些長期脾胃不好,身體虛弱容易感冒且伴有大便溏薄的人。
方解: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君子湯)為君藥,健脾益氣;山藥、蓮子肉助君藥健脾益氣,且能止瀉;白扁豆、薏苡仁助白術、茯苓健脾滲濕;砂仁醒脾和胃,行氣化滯;桔梗宣肺利氣,通調水道,又載藥上行,培土生金。
香砂六君子丸 組成:木香、砂仁、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
功效:益氣健脾,和胃。
主治:用于脾虛氣滯,消化不良,噯氣食少,脘腹脹滿,大便溏泄。如果脾胃虛弱同時伴有氣滯的癥狀,如經常打嗝、胃脘脹滿等,香砂六君子丸是比較合適的方劑。
方解: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君子湯)健脾益氣;木香、砂仁行氣和胃;陳皮、半夏燥濕化痰,理氣和中。它是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加味而成,增強了理氣和胃的功能。
半夏瀉心湯 組成:半夏、黃芩、干姜、人參、黃連、大棗、甘草。
功效:寒熱平調,消痞散結。
主治:用于寒熱錯雜之痞證。當出現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鳴下利等癥狀時使用。例如,有些患者既有胃部脹滿不適(類似痞證),又有口苦、口干(熱象),同時還可能會有胃脘部怕冷(寒象)的情況。
方解:半夏為君,散結除痞,又善降逆止嘔;干姜溫中散寒;黃芩、黃連苦寒,泄熱開痞;人參、大棗、甘草(即小建中湯去飴糖)補中益氣,以復脾胃升降之職。諸藥合用,使寒熱得除,痞滿得消,脾胃調和。
根據脾胃病的不同類型,調整飲食。下面是一些中醫食療調理脾胃病的做法和功效——
山藥粥 山藥30克,粳米100克。做法將山藥洗凈切片,與粳米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煮粥,至米爛粥稠即可。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作用;粳米能補中益氣、健脾和胃。二者搭配煮粥,對于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況有很好的調理作用,對于體質虛弱、脾胃功能差的老年人和兒童來說,是一種溫和且易于消化的食療方。
薏苡仁紅豆粥 薏苡仁、紅豆各30克,粳米100克。先將薏苡仁、紅豆浸泡3~4小時,粳米洗凈。然后將3種食材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煮至粥熟即可。薏苡仁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紅豆(赤小豆)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的功效;粳米健脾和胃。此粥適用于脾虛濕盛導致的脘腹脹滿、肢體沉重、大便溏泄等癥狀。對于體內濕氣較重的人群,如長期居住在潮濕環境中的人,或者體型肥胖、易困倦的人有較好的祛濕健脾作用。
南瓜小米粥 南瓜300克,小米100克。南瓜去皮去瓤,切成小塊。小米洗凈后與南瓜塊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煮粥,煮至南瓜軟爛、小米開花即可。南瓜性溫,味甘,歸脾、胃經,能補中益氣、消炎止痛、解毒殺蟲;小米味甘、咸,性涼,能和中益胃、除熱、解毒。南瓜小米粥可以起到健脾和胃、補中益氣的作用,尤其適合脾胃虛弱、營養不良的人群食用。
姜糖飲 生姜10克,紅糖15克。生姜切絲,放入杯中,加入紅糖,用開水沖泡,攪拌均勻,待溫度適宜后飲用。生姜味辛,性溫,能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紅糖性溫,能補中緩肝、活血和淤。姜糖飲適用于脾胃虛寒型的胃痛、嘔吐等癥狀,如受寒后出現胃脘冷痛、惡心嘔吐等情況時,飲用姜糖飲可以起到暖脾胃、止嘔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