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康復的重要性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旨在減輕或控制呼吸道的急性癥狀和并發癥;其次,它努力從根本上解決疾病所導致的機能失調和精神上的影響;再者,通過主動呼吸與運動訓練,它致力于挖掘患者的呼吸機能潛力。此外,呼吸康復還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增加活動量,提升他們的運動和活動耐力,加強自我照顧能力,并減少住院的需要。
臨床上,呼吸康復主要面向以下人群:(1)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包括但不限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部感染、肺動脈高壓、哮喘以及接受過肺移植或肺減容手術的患者;(2)危重患者,特別是那些需要氣管切開或機械通氣等治療的患者;(3)呼吸功能不全者,這類人群可能由于外周神經病變、腦外傷、高位脊髓損傷、呼吸肌功能障礙,或是社會心理障礙等原因導致呼吸功能不全,呼吸康復同樣適用于他們。
目前,呼吸康復的具體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評估 呼吸康復的過程中,評估應貫穿始終。在開始呼吸康復之前,應對患者的呼吸功能、體適能進行全面的評估,包括營養、心理、睡眠、吞咽等,針對患者的情況制定呼吸康復的方案。呼吸康復過程中,也要注意定期監測患者的呼吸功能,隨時調整康復計劃。
排痰護理-主動循環技術(ACBT) 在主動循環技術(ACBT)中,排痰護理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以下是相關的呼吸控制及訓練方法:(1)腹式呼吸。指導患者采取半坐或坐姿,緊閉雙唇,通過鼻孔緩慢吸氣,感受腹部隨著吸氣逐漸隆起。隨后抬起右手,并在呼氣時模仿口哨動作,擴張面頰和雙唇,同時感受腹部逐漸凹陷。建議每天進行3~4次練習,每次呼吸7~8次/分為宜;(2)縮唇呼吸法。患者可以選擇任意舒適的體位,如站立或坐著,確保身心放松,通過鼻孔吸氣,然后閉上嘴巴,收縮雙唇(類似吹哨子的形狀),輕輕呼出氣息。每次練習應持續15~30分鐘,每天進行3次;(3)哈氣訓練。這是一種與呼吸控制相結合的用力呼氣技術,與咳嗽不同。在聲門打開的前提下,患者以輕至中的力度進行深呼吸,并盡量延長呼氣流量。呼氣時,根據痰液位置的變化調整呼氣的長短和力度,以促進痰液排出。簡易操作方法是讓患者使用肺活量測量管呼氣,以維持聲門的持續打開狀態。在哈氣過程中,患者需用不同力度控制咳嗽,將痰液帶到更大的氣道中。哈氣訓練應反復進行,直至所有痰液從肺部排出。
生活管理 (1)起居環境管理。為確保患者的生活環境質量,需維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建議將室內溫度調節至18~20℃,并保持相對濕度在50%左右。此外,要加強室內通風,每天至少進行兩次換氣。考慮到冬季室外氣溫較低,可以先將患者移至其他房間,通風約20分鐘后,再將患者送回原房間,以促進空氣流通,為起居室注入新鮮空氣。(2)避免刺激性氣體。因為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常出現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為此,應完全禁煙,并在家中做飯、打掃衛生時,讓患者遠離這些區域,以免呼吸道受到刺激,導致病情加重。(3)堅持吸氧治療。對于符合家庭氧療指征的患者,如COPD患者,每日吸氧時間應達到15小時以上。在家休息時,可使用供氧機進行吸氧,高流量氧療能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增強其運動能力。根據缺氧程度,吸氧流量需進行相應調整。
總之,呼吸康復是一個系統性的治療方式,能夠從多個層面調理,促進患者肺部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