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外界的挑戰,如病毒侵襲或環境劇變,細胞展現出驚人的適應性與恢復力。它們可能通過改變自身大小或數量來適應新環境,此為適應性變化。然而,當損傷超出承受范圍,細胞便可能走向死亡,即損傷性變化。值得慶幸的是,細胞具備自我修復機制,通過有序的分裂過程修復創傷。但若分裂失控,過度增殖,則可能演變為腫瘤,成為健康的威脅。因此,深入探究細胞層面的動態,對于醫學診斷與治療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下面,我們就通過幾種常見疾病的細胞變化,來理解細胞學檢查的意義。
動脈粥樣硬化 一開始,血管的內層細胞受了傷,脂質就像臟東西一樣沉積在下面,形成一條條的脂紋。接著,血管里的平滑肌細胞會增多,它們會跑到內膜那里,吞掉脂質變成泡沫細胞,讓病變更嚴重。隨著時間,血管里還會長出更多的纖維組織,形成硬硬的斑塊。這些斑塊會讓血管變窄,甚至完全堵住,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
心肌梗死 通俗說就是心臟的血管堵了,讓心臟的肌肉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結果心臟肌肉就會受傷甚至死掉。這個過程中,心臟的肌肉細胞因為缺氧會變壞,然后死掉,同時會釋放出一些能引起炎癥的物質和一些心臟特有的酶。之后,身體里的清潔工—炎癥細胞會過來,清理掉這些死掉的組織,開始修復工作。但問題是,心臟的肌肉細胞一旦成熟就不會再分裂生長,所以一旦心臟肌肉受損,很難完全恢復,這就可能導致心臟的功能減弱。
高血壓性心臟病 血壓長期異常升高,會讓心臟慢慢“走樣”。一方面,心臟的肌肉細胞會變大,以更有力地泵血。但是,如果心臟的肌肉細胞一直這樣變大,心臟就需要更多的氧氣,心臟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其彈性也會變差。另一方面,在高血壓的影響下,心臟組織里會多出一些像疤痕一樣的東西,讓心臟的跳動和電信號傳遞變得不順暢,心臟的功能也會越來越差。
良性腫瘤 良性腫瘤的細胞形態相對一致,分化良好,與起源組織的正常細胞面貌相似。它們會自己“聚集”形成一個小包,不會到處亂跑或者侵犯其他組織。但是,如果它們長得太大,還是可能會壓迫到周圍的組織,或者影響周圍器官的工作。
惡性腫瘤(癌癥) 相比正常細胞,惡性腫瘤細胞在形態結構方面常具有較大差別,如細胞核增大、核質比例增大、核仁增多等。它們會不停地生長,長得還很“奇葩”,且其會利用人體的蛋白質工廠來讓自己“隱身”,進而躲過免疫系統的識別。惡性腫瘤細胞還會在身體里“旅行”,到處搞破壞,甚至通過血液或淋巴系統跑到身體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腫瘤。
癌前病變與早期癌變 癌前病變是指身體某些部位出現了異常變化,這些變化有可能發展成癌癥。例如,胃部的慢性炎癥、腸道細胞的異常增生以及宮頸細胞的改變等都屬于癌前病變范疇。盡管這時的細胞尚未完全轉變為癌細胞,但它們已經表現出一些與正常細胞不同的特征,如生長速度加快或形態發生改變。及時識別并妥善處理這些早期跡象對于預防癌癥至關重要。而早期癌癥指的是癌細胞剛剛形成但尚未擴散形成較大腫瘤的階段。在這一階段進行診斷和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治愈率。
病毒性肝炎 是一種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病。肝炎病毒會在身體里不停地活動和復制,讓肝細胞腫起來、變形,甚至死亡,是造成肝細胞損傷和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如果肝炎病毒長時間在體內“駐扎”,還會使肝臟變硬,嚴重的話還可能引發肝癌。
結核病 是一種由結核菌引起的慢性病,主要傷害我們的肺。結核菌會使肺形成小腫塊和空洞,就像奶酪一樣。這些地方的周圍會聚集很多免疫細胞,比如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時間長了就會形成一個個小疙瘩(結核結節)。有時候,肺組織會自我修復,但這個過程會讓肺變硬(肺纖維化),影響我們的呼吸。
系統性紅斑狼瘡 是一種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病,就是說它會影響身體的很多器官和組織。這種病,實際上就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出錯,開始攻擊自己的組織。比如,淋巴細胞和漿細胞這些本該保護我們的細胞異常增多,或者免疫復合物這種不應該有的東西卻在身體里沉積。這些變化會“連累”全身的多個器官,引發各種各樣的癥狀,如皮疹、關節痛、疲勞、腎臟問題等。
類風濕關節炎 它就是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己的關節,使關節滑膜長期發炎和變厚。滑膜變厚后,會形成一些像血管一樣的組織,這些組織會侵蝕、破壞關節。同時,關節周圍也會出現炎癥,免疫細胞會聚集在那里,讓關節的損傷更加嚴重。
綜上可見,體內細胞的任何變化都可能預示著疾病的發生。及早識別這些變化對于早期治療至關重要。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現在擁有多種先進的技術手段來監測細胞的變化。比如,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發現非常微小的變異;而腫瘤標記技術則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識別出癌細胞的存在;對某些器官、組織表面的脫落細胞進行檢查,可以判斷其是否存在病變的風險。這些都是提高疾病早期診斷率的有效工具。
從細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理解細胞損傷、衰老以及死亡的過程不僅有助于疾病的治療,還能促進疾病的預防。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了一些方法,如利用抗氧化劑減輕自由基對細胞造成的損害,延緩細胞老化速度;或者使用抗炎藥物調節免疫系統功能,降低由長期炎癥引起的慢性病風險。此外,科學家們正在探索使用患者自身的細胞作為治療方法之一,例如CAR-T療法,它通過改造患者的T淋巴細胞,使其具備識別并殺滅特定類型癌細胞的能力,對于某些難以治愈的血癌顯示出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干細胞療法和基因編輯技術也處于研究階段,未來有望為更多疾病的治療帶來突破。
作為個體,我們只需通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保證充足休息等良好習慣,為體內的每一個細胞創造了有利的生存環境,增強其自我修復與更新的能力,使它們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