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解決社會、經濟和生活問題,不能追求掌握一個一勞永逸的“正確”理論,而應該追求掌握一系列不同流派的思維方法,十八般武藝,多多益善。
這其實正是西方所謂“自由技藝”教育的意義所在。自由技藝起源于古希臘,柏拉圖提出“七藝”——有點像中國孔子那時候的“六藝”——被認為是一個自由的城市公民所應該掌握的若干個基本學科。這些學科有文法、修辭、邏輯、歷史、天文學等,都是一些不能直接作為一門手藝出去賺錢,但是可以提高一個人思想見識水平的“素質教育”。
我國有些教育家很愛談素質教育,還特別喜歡文學、音樂、美術這些領域,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就是讓小孩放學以后去上個鋼琴班之類。為什么要搞素質教育?他們可能會告訴你,拉小提琴是為了效法愛因斯坦,給科研工作提供靈感,但人們心里想的往往是,素質教育可以把人變得像個“上等人”。
難道素質教育是化妝品嗎?
自由技藝的本意其實是有很強的實用性的。這個用處并不在于談戀愛找對象好找,而是為了學習怎么做決策。
古希臘“自由人”的反義詞,不是罪犯,而是奴隸。奴隸只需要聽話干活就可以了,其實生活未必有多差——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媒體的一個重要論點就是奴隸生活穩定不用擔心失業而且有終生的醫保,比北方某些工人強——但奴隸不能對事情做決策。只有自由人,因為要管理奴隸,要為自己的生活做主,要對公共事務發表意見,才需要做決策。
自由技藝,是統治者和“拒絕被人統治”者的學問。
嚴肅文學可以讓人學會體察他人的感受,了解真實世界中不同類型人的生活;邏輯可以讓人學會推理和辯論;文法修辭可以讓人學會怎么用語言爭取別人的支持;歷史可以讓人學會借鑒前人的經驗;數學可以讓人學會取舍;天文學可以讓人對世界的自然規律產生敬畏。這些學問不是什么用于打扮自己、被別人審美的“教養”,這些都是大人物辦大事的實用技能。
所以自由技藝訓練的不是什么“貴族品位”,而是真貴族,是社會的中流砥柱,是精英。
自由技藝并不是告訴我們什么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而是提供一些寓言故事、名人典故和思維套路。你掌握的套路越多,辦事的時候可供選擇的思路就越多。至于遇到什么事應該用哪個套路去解決,這沒有任何程序性固定辦法,是一種藝術,只能自己選擇。
如果拿武俠小說打比方,那就是我們不能學那些只會本門武功——哪怕這個武功很厲害——而且還個性單一的配角。我們得學師從多位名家,招式復雜多變,性格也被女主角認為是捉摸不定的男主角。面對一個問題,你可以把它當成經濟學問題,也可以把它當成政治問題,甚至物理問題。我們就如同使用武功一樣不斷嘗試各種招法,一招不成再來一招。理論不好使不能怨老師教錯了,只能怪自己會的招太少。
簡單打不過復雜。只有復雜的人才能打敗復雜。
(摘自《和這個世界講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