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生日,據《韶山毛氏四修族譜》卷十五記載:“清光緒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辰時生。”即農歷十一月十九日生。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葉子龍等人,從歷書上查對,將公歷和農歷對照,核定毛澤東的生日為12月26日。
毛澤東曾風趣地說:“哦,我的那碗面條,此后不在陰歷十一月十九日吃,改在陽歷12月26日吃!”
1949年春夏之際,中國革命形勢已發展到一個歷史大轉折的關頭,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執政的考驗。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向全黨發出警告:“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規定和措施,約束中央,也約束他本人。
1953年8月,在全國財經工作會議上,毛澤東又一次強調了這些規定:“一曰不做壽,做壽不會使人長壽,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二曰不送禮,至少黨內不要送。三曰少敬酒,一定場合可以。四曰少拍掌,不要禁止,出于群眾熱情,也不潑冷水。五曰不以人名做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國同志和馬、恩、列、斯平列。這是學生和先生的關系,應當如此。遵守這些規定,就是謙虛態度。”可見,毛澤東是把為自己做壽一事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聯系在一起的。
毛澤東反對別人為他做壽,他自己也不做壽,為全黨樹立了一個不慕虛榮、不講排場、樸素務實的好風氣。但這不是說他反對別人做壽,相反,他卻常記得別人的生日,祝賀別人的生日。
每逢“延安五老”徐特立、吳玉章、董必武、林伯渠和謝覺哉過生日,毛澤東都必定去參加他們的生日宴會。
1937年1月13日,是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的六十壽辰。這天,毛澤東特地寫信向徐特立祝壽,他飽含深情地寫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這幾句名言曾被廣泛傳誦。
1940月1 月15日,在吳玉章六十壽辰之際,毛澤東在延安為他慶賀,并致熱情的祝詞。其中的幾句話,后來流傳甚廣,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言:“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
1946年11 月30日,是朱德六十大壽。雖然延安面臨著國民黨飛機轟炸的危險,中央還是照常舉行了祝壽大會,毛澤東親筆題寫了“朱德同志六十大壽 人民的光榮”以示祝賀。
對自己生日持無所謂態度的毛澤東,在動蕩不安的戎馬生涯中更是無暇顧及自己的生日。他曾說,他連自己的40歲生日都忘了!正因為這樣,在他五十大壽之前,他歷年的生日是怎么度過的,幾乎沒有記載。
1945年1月2日(農歷十一月十九日),正是毛澤東的51歲生日, 五十大壽沒有慶祝,有人便提出要在這天“補”毛澤東那悄然而過的五十大壽。毛澤東拗不過同志們的盛情,但提出兩個條件:一是無論如何不能在1月2日為他慶壽;二是要搞一個“集體祝壽”。毛澤東提議,為楊家嶺50歲以上的同志——從伙夫、馬夫到主席、總司令集體祝壽。于是,1944年12月16日,在中央大禮堂,56位“壽星”歡聚一堂,集體祝壽。毛澤東因與美國人伯德上校會談,沒有出席祝壽儀式。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陜北米脂縣楊家溝召開擴大會議。會議第二天——12月26 日,正是毛澤東54歲生日。參加開會的中央委員和各地方、軍隊的高級干部對毛澤東說:“我們趕上吃你的壽面了。”
毛澤東風趣地說:“壽面并不能使人長壽啊!吃不吃無所謂喲。”
大家又舉出一些理由:“沙家店戰役勝利結束了,全國進入反攻階段,應該慶祝這一勝利,順便為你祝壽。”
毛澤東謝絕了大家為他祝壽的建議。當時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的閻長林回憶,毛澤東舉出三條理由:一是戰爭期間,許多同志為革命流血犧牲,應該紀念的是他們,為一個人 “祝壽”,太不合理。二是群眾和部隊還缺糧食吃,我們不能忘掉群眾疾苦。三是才五十多歲,大有活頭。
那天晚上,賀龍帶來了晉綏評劇團在楊家溝演戲。為讓周圍各村農民看好戲,毛澤東要求將戲臺搭在村中心的平地上。毛澤東讓衛士給他搬來個小凳,悄悄地坐在人群后邊,看起戲來。戲散后,周恩來對毛澤東說:“你的生日就這么過了?”
毛澤東答道:“這么過不很有意義嘛!”
按照中國的傳統習慣,六十花甲應當好好地做一次壽。一些家鄉親友紛紛寫信給毛澤東,要求進京為他祝壽,毛澤東一概婉言謝絕。1953年12月 26日,毛澤東只和身邊的衛士們吃了一頓面條。衛士長李銀橋對毛澤東說:“今天是您六十大壽,我們衛士組的同志為您祝壽。”毛澤東嚴肅地說:“中央已有決議,不能祝壽。你們為什么還為我祝壽啊?”
李銀橋回答道:“這是家常便飯,不過分,還是可以的。這是我們集體決定的。”
毛澤東沒有再責怪的意思,幽默地說:“哎呀,還集體決定的事呢,那我就不好辦了!好吧,我服從,我們就一起來過生日吧。”
這一天,毛澤東非常高興,與衛士們一起喝了幾杯葡萄酒。飯后,放起了京劇《霸王別姬》,毛澤東用手拍著大腿也跟著哼起來,完全沉浸在生日的歡樂之中。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祝壽乃人之常情。1963年12月26日,毛澤東的女兒李敏、李訥,女婿孔令華都來了,平時靜悄悄的深宅大院這時到處洋溢著歡聲笑語。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和警衛同志都提出為他祝壽。毛澤東知道后,對身邊的同志語重心長地說:“大家都不做壽,這個封建習慣要改。你知道,做一次壽,這個壽星就長一歲,其實就少了一歲,不如讓時間偷偷地走過去,到了八九十歲時,自己還沒有發覺…… 這多好啊!”
毛澤東詼諧的勸說,使身邊的工作同志心悅誠服地放棄了為他做七十大壽的想法。
1974年12月26日,這天是毛澤東81歲生日。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先后多次回湖南,這次正逢他生日,在毛澤東的住地,工作人員采來毛澤東最喜愛的臘梅和白茶花,點綴在客廳里。茶幾上擺上毛澤東家鄉的特產:一盤燈芯糕、一盤交切糖、一盤寸金糖、一盤麻花條。從北京抱病而來商議四屆人大事宜的周恩來,和盛情的湖南省委工作人員,悄悄地為毛澤東過生日。
毛澤東從花瓶里取出一枝臘梅,聞了聞,然后又輕輕地插回原處。工作人員請他品嘗了家鄉的點心,并請他吃了一筷子長壽面。朝鮮領袖金日成送的蘋果、葡萄,菲律賓總統馬科斯送的芒果,他都送給工作人員一飽口福。
晚餐時,周恩來自己掏錢請湖南省委負責人及省委接待處工作人員吃飯。席間,周恩來鼓勵工作人員,要他們照顧好毛澤東的生活,讓主席休養好,保證主席的健康。
當天晚上,毛澤東特地邀請周恩來進行了一次單獨長談,主要內容有兩項:一是四屆人大的人事安排,二是理論問題。正是在這個夜晚,毛澤東提議增補鄧小平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后來,人們把周恩來長沙之行的成果和與毛澤東的談話,稱作“長沙決策”,這一決策,決定了未來中國的政治走向。
(摘自《黨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