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提高面向智能車輛的電子機械制動(EMB)系統的安全性與魯棒性,開展了相應的功能安全概念設計。在ISO 26262標準的基礎上,并結合產品開發現狀,采用故障注入的仿真方法,獲得了車身在EMB失效時的運行規律,為故障發生時危害的嚴重度和可控性評判提供了數據支撐,有效解決了EMB系統數據庫不足的問題,并實現了嚴重度和可控性的量化分析。開展了危害分析與風險評估(HARA),得到了10個功能安全目標及其對應的汽車安全完整性等級(ASIL),制定了EMB系統的功能安全架構和需求。結果表明:本概念分析方法,可為其它全新智能駕駛電子系統的功能安全開發,提供參考。
關鍵詞: 智能車輛;電子機械制動(EMB);功能安全;汽車安全完整性等級(ASIL);概念設計
中圖分類號: U 462.3+3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3969/j.issn.1674-8484.2024.06.004
電動智能化汽車以其操控簡單、響應速度快等特點,深受年輕用戶喜歡[1],但傳統的制動系統已經不能滿足智能化汽車制動的要求,因此線控制動系統(brake-by-wire system,BBWS) 成為當下的研究熱點之一。其中,電子機械制動 (electronic mechanical brake,EMB) 系統[2] 用作為汽車制動的終極解決方案,采用了電子控制取代了傳統的液壓控制,使得信號傳遞更加迅速,結構更加簡單。然而,由于執行器和系統的復雜程度增高,并且EMB 系統取消了傳統車輛的液壓備份[3],系統發生故障的風險也隨之升高,一旦制動發生失效,將會造成無法預估的后果;所以EMB 系統的安全可靠性成為其發展的關鍵因素。為此,需要針對EMB 系統進行功能安全開發。
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Standardization,ISO) 基于IEC61508,在2011 年發布了道路車輛功能安全標準ISO 26262 [4],旨在排除非電子方面的影響后,從電子電氣角度出發,考慮汽車的使用安全性和控制系統的可靠性。相應地,中國發布了GB T34590-2022 標準[5],用于定義道路車輛上由電子、電氣和軟件組件組成的安全相關系統在安全生命周期內的所有活動[6]。
自標準發布以來,國內外眾多學者以及企業做了功能安全相關的研究和開發工作。S. Khastgir 等人提出了一種提高分析可靠性和客觀性的方法,該方法通過對嚴重度、暴露率、可控性等3 個參數創建規則集,來得到汽車安全完整性等級[7]。LEU Kuen-Long 等人對智能線控制動系統(intelligent BBWS,IBBWS) 進行功能安全的設計及分析,并使用故障樹分析(fault treeanalysis,FTA) 和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ailure modeand effect analysis,FMEA) 對IBBWS 進行安全設計,以滿足所需的汽車安全完整性等級(automotive safetyintegrity level,ASIL) [8]。王俊明闡述了功能安全標準概念階段的內容和要求,并以車道保持輔助系統(lanekeepingassistance,LKA) 為例完成了功能安全概念設計[9]。榮芩等人對線控轉向(steer-by-wire,SBW) 系統進行功能安全概念設計,采用規則集的方法進行危害分析和風險評估(hazard analysis and risk assessment,HARA) 分析,得到了汽車在中高速行駛時應避免無法轉向和非駕駛員轉向的2 個安全目標,并提出了該系統的功能安全概念[10]。
目前針對EMB 系統功能安全開發的公開報道較少。程潔等人對EMB 系統進行了功能安全分析與系統安全機制設計,并對設計的安全機制進行故障注入試驗,以證明其有效性[11]。但其在進行HARA 分析時,未明確指出如何得到嚴重度、暴露率和可控性等3 個評價指標的數值,用以對汽車安全完整性等級(ASIL)評級。
通常,在做汽車功能安全概念分析時,多采用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故障樹分析(FTA) 等理論方法[12] 來分析失效及其影響,并據此得到安全目標以及安全要求。但是面對智能駕駛汽車這一復雜系統,在不同場景下,失效的影響和危害通常不能準確預知和完整歸納。在數據庫和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很難對失效模式和故障場景進行全面匯總,從而造成功能安全需求無法完整定義,并造成概念設計缺陷。
為開發面向智能車輛的線控制動系統EMB 系統功能安全概念,本文作者提出一種基于故障注入(faultinject,FI) 仿真試驗的功能安全評估方法,用于重構EMB 失效時的車輛運行規律,以此為基礎,分析其危害和風險,并作為功能安全分析方法的補充。根據仿真結果來完成失效影響分析、安全目標定義以及安全需求等概念階段開發工作,可望為EMB 系統功能安全的完整性開發提供參考。
1 概念階段流程分析
本文根據ISO 26262-3 概念階段開發流程[4],采用基于線控制動系統仿真的功能安全概念設計,與傳統概念階段的定性開發流程相比,本文增加了故障注入仿真試驗,可以支撐風險評估以及ASIL 等級劃分的定量開發,具體的流程如圖1 所示,首先進行EMB系統的相關項定義,明確EMB 系統的系統架構。然后對EMB 系統車輛的運行場景以及失效模式進行分析,并采用危害與可操作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analysis,HAZOP) 方法得到系統功能的失效形式,并由此生成故障列表進行故障注入仿真試驗、量化風險指標、最后根據仿真結果進行HARA 分析得到功能安全目標、提出功能安全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