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不斷發展,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走進城鎮,農村人口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婦女成為農村生產生活的主體。她們廣泛參與鄉村全面振興各種事項,是鄉村全面振興的享有者,更是建設者。
早上六點,居住在廣西桂林市七星區朝陽鄉衛家渡的桂林銀行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以下簡稱“服務點”)站長劉運榮早早起床開門,等待村里年輕人在上班前趕來辦一筆金融業務。等村民白天去城里打工后,她便騎著電動車,在村子里入戶走訪,了解留守老人和婦女遇到的難處。有時村民臨時來電話,她忙完手頭的事情后又匆忙趕回,如果村民離服務點距離遠,她會親自帶著村民到市區最近的銀行網點辦理好業務后才安心返回。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半,劉運榮依舊開著服務點的門,等著下夜班有業務需求的村民前來。
作為衛家渡村委的黨總支委員和服務點站長,這是劉運榮的一天,也是她的日常。“做一行愛一行。不管是在村委會工作,還是在服務點工作,其本質都是為人民服務。現在村民‘有事就找小劉’,能夠被大家信任我也很開心。”
永福縣良村服務點站長李榮英同樣忙得不亦樂乎。除了站長,她還是村醫和婦女主任,經常入戶給村民做健康檢查,動員村里婦女做“兩癌”篩查、購買“四癌”保險,帶領村民養鴨,生活過得愈發紅火。
農村男性勞動力到城里務工引發農村婦女的社會角色發生改變,家庭內部分工從“男主外女主內”慢慢轉變為婦女“既能主外,又能主內”。同時,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農村婦女的地位提升提供了更好的機遇和條件。如何激發農村婦女潛力、發揮農村婦女的主體作用,成為現如今實施鄉村全面振興戰略所面臨的重大課題。要答好這一課題,離不開政府部門、社會資本、金融服務等多方面的介入。
桂林銀行通過金融賦能、搭建平臺、推動產業發展等多種方式,積極支持女性發展,讓每一位農村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可能。
一個數據可以驗證。截至2024年11月末,桂林銀行在廣西設立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近7000家,其中,女性站長有3247位。這些近一半的女性站長,在廣袤鄉土上干事創業,用自己的方式和影響力為村民提供基礎金融服務、推薦貸款發展產業、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和公益事業,為鄉村的繁榮和進步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鄉村女性參與鄉村全面振興的本質,其實是在農村工作中建構自身職業成就的過程,而這些成就也會在無形中輻射到鄉村每個人身上。
10多年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外出務工潮興起,大多數農村土地荒蕪,楊梅橋村服務點站長周小燕的家鄉靈川縣潭下鎮大泉村也不例外。周小燕的妹妹周燕鋒回老家偶然發現這片撂荒地,于是下定決心要用起來,返鄉創業種植砂糖桔。周小燕也加入一起創業的隊伍。多年來姐妹聯手,讓曾經貧瘠的撂荒地變身名副其實的“致富林”。
2021年,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姐妹兩人創建了靈川縣正鴻柑桔產業核心示范區,打造了“雙燕姐”品牌,實現企業與農戶的產業聯盟,被桂林市授予“2021年度桂林市巾幗科技示范基地”和“全市十佳種植大戶”榮譽稱號。
桂林銀行客戶經理吳宇飛回憶:當時跟隨桂林市和靈川縣的領導走訪重點企業時,來到了“雙燕姐”的柑桔示范區,正屬采果旺季。“每次去柑橘林都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場景。可他們卻使用現金發放工資,村民存取很不方便。”
于是,桂林銀行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來了,桂林銀行的資金支持也來了。
金融下鄉,不僅讓企業發展壯大,農戶銷售柑橘從現金交易變成了線上轉賬,也解決了很多創業的年輕人和村民的貸款難題。
在“雙燕姐”的基地里,擺著一個“特別”的包裝盒,上面印著周小燕、周燕鋒和54名農村婦女的笑臉。“普惠金融下鄉逐漸讓村里女性有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意識。我們村里很多婦女擁有了自己的事業、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張銀行卡和自己的存款,這都大大提升了農村女性的家庭地位。”
“雙燕姐”的故事從另一個切口帶來了對鄉村全面振興的思考:在如今的鄉村經濟發展中,廣大農村女性依舊能頂起“半邊天”,也形成了“超半效應”,即農村婦女在農村事務的決策與運行中具有“超半”的社會功能和社會影響力的農村社會現象。
農村婦女作為占農村勞動力一半以上的群體,是鄉村全面振興中的重要人力資源。而以周小燕和周燕鋒為代表的新時代新農人,在自身成長的過程中,也同時給鄉村嵌入了政府支持、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形成了示范與輻射作用,增強鄉村全面振興的內生動力。
在鄉村全面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各地政府和婦聯組織通過鼓勵并增加女性參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機會,給女性搭建更好更廣闊的平臺,“跨界合作”也成為常態。
2024年4月,桂林市政府婦兒工委、桂林市婦女聯合會、桂林銀行陸續為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中優秀的女性站長授予“婦女兒童關愛站點”牌匾,與站長、優秀女企業家、女性致富帶頭人等先進女性開展各類活動,共同宣導婦女兒童權益保護的各類政策,提供就業培訓、婦女維權、婦女健康、金融為民、兒童之家等服務,為婦女兒童提供實質性幫助。

平臺搭建了,這些有了新身份的女性站長也趁熱打鐵,聯合各縣(市、區)婦聯和桂林銀行開展“婦女節”“母親節”“兒童節”節日文化活動、法制宣傳、文明家風宣傳、敬老慰問、愛心義診、愛心捐贈等活動。由此可見,鄉村全面振興不僅使農村婦女在物質上得到了較大改善,也喚醒了農村婦女對精神文化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平樂縣朝仙村服務點站長翟劍花利用桂林市文明辦與桂林銀行聯合打造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志愿服務點”,針對當地的留守兒童、孤寡老人開展“讀書班”“送溫暖”等志愿服務活動,促進鄉風文明和諧。
恭城瑤族自治縣水濱村服務點站長周燕梅不但提出在家門口辦電子廠解決留守農村婦女的就業問題,還常常與桂林銀行志愿者聯合地方政府、地方人民銀行開展“金融知識下鄉”“反賭反詐”等宣傳活動,幫助當地村民提高金融意識。
陽朔縣江村服務點站長周德芬用好自己是陽朔縣女企業家協會成員的另一身份,聯合縣婦聯、縣女企業家協會、當地村委和桂林銀行多次開展慰問兒童和捐款活動。
這種政銀企的跨界合作和豐富的鄉村全面振興生態圈正在鄉村高質量發展的探索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之帶來的是政策下鄉、金融下鄉、社會資源下鄉,支持著像劉運榮、李榮英、周小燕、周燕鋒、翟劍花、周德芬一樣的新時代女性扎根鄉間,也讓整個社會看到女性的多元人生和廣闊鄉村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