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與火,兩種截然不同的力量,在上海奇妙地和諧共存。水,賦予上海生命之源,在幾千年的發展中以開放的姿態,讓上海成為了通往世界的門戶,它的包容性讓無數夢想在這里匯聚、交融,形成了獨特的都市文化。火,先民智慧的歷史見證,它從古老的篝火跳躍到現代的城市燈光,讓上海成為了“不夜城”的傳奇,它的活力令無數夢想在這里綻放、璀璨,形成了上海迷人的都市夜色。
上海是長江的壯麗終章。長江發端于唐古拉山的雪峰,自遠古浩蕩東下,在上海境內,長江用它一路滿載的泥沙,一點一滴地哺育出這片肥沃的土地。隨著歲月的流轉,這些微小而堅韌的顆粒,在江水的推動下,層層疊疊,悄然積累,最終形成了上海這座繁華都市腳下堅實而廣闊的沖積平原。
上海也是東海擁抱大陸的璀璨起始。東海的潮汐和季風影響著上海的氣候,帶來充沛的降水,滋養了三角洲的農田和生態系統,人類行為與自然變遷在海岸相互融合,共生共榮。長江與東海的交匯,促進了上海從古代漁村成長為國際大都市的歷程,其港口功能和海洋資源對上海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約從距今7 000年起,隨著上海地區海岸東擴,開始適合人類居住。6 000年前馬家浜文化、5 000年前崧澤文化、4 500年前良渚文化、3 500年前馬橋文化……透過層層疊疊的史前畫卷,依然隱隱若若透露著先民使用火的痕跡。
上海是長江的壯麗終章。長江發端于唐古拉山的雪峰,自遠古浩蕩東下,在上海境內,長江用它一路滿載的泥沙,一點一滴地哺育出這片肥沃的土地。隨著歲月的流轉,這些微小而堅韌的顆粒,在江水的推動下,層層疊疊,悄然積累,最終形成了上海這座繁華都市腳下堅實而廣闊的沖積平原。上海也是東海擁抱大陸的璀璨起始。東海的潮汐和季風影響著上海的氣候,帶來充沛的降水,滋養了三角洲的農田和生態系統,人類行為與自然變遷在海岸相互融合,共生共榮。長江與東海的交匯,促進了上海從古代漁村成長為國際大都市的歷程,其港口功能和海洋資源對上海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大約從距今7 000年起,隨著上海地區海岸東擴,開始適合人類居住。6 000年前馬家浜文化、5 000年前崧澤文化、4 500年前良渚文化、3 500年前馬橋文化……透過層層疊疊的史前畫卷,依然隱隱若若透露著先民使用火的痕跡。
崧澤文化時期的陶器工藝更為精湛,與馬家浜文化時期的陶器相比,器壁薄而勻稱,器形種類繁多、色彩和紋飾更加豐富多彩。這時期出土的陶器包括紅陶、灰陶等。紅陶的燒制過程中窯內要有大量的氧氣,當陶土中的鐵元素(Fe)在高溫下與氧氣反應時,會形成三氧化二鐵(Fe2O3),燒制完成后呈現出紅色或橙色。灰陶的燒制則是在還原氣氛下進行,這意味著在燒制的某個階段,窯內的氧氣被限制或消耗殆盡。這通常是通過向窯中加入水分或是濕柴來產生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與陶土中的三氧化二鐵反應,將其還原成二價鐵(FeO),二價鐵呈現出灰黑色。紅陶與灰陶的不同之處在于燒制過程中的氣氛控制,這是古人在陶器制作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突破,也是對火的性質和控制能力的體現。
約4 500年前,上海及周邊地區迎來了良渚文化,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被認為已跨入文明時代和早期國家的門檻。良渚文化以其宏偉的土木工程聞名,良渚不僅有城市,也有城墻,有宮殿。在良渚遺址發現了大面積的類似土坯的大型紅燒土塊堆積,證明當時人類就有用火將泥墻燒紅以保證堅固的工藝。良渚文化發現了疑似用于祭祀的平臺或祭壇,此外,良渚文化以其精美的玉器和陶器聞名,一些玉器上雕刻有與祭祀相關的圖案,可能暗示它們在燎祭等儀式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說明良渚文化時期,火已經融入祈福儀式。在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福泉山遺址的導覽牌中寫道:“殷殷祈福,燎火焰于祭壇;躍躍起舞,期保佑于神明。”可想見當時盛況。福泉山高臺良渚大墓還出土了我國迄今發現的時代最早的熏爐——竹節紋帶蓋陶熏,陪葬品往往說明當時的先民對這件物品持有相當重視的態度。爐蓋上的18個小孔設計使得香氣能夠均勻散發,達到凈化空氣或驅蟲等效果,證明良渚文化時期先民對火與空氣流動關系的理解。陶熏還被認為與祭祀、祈福等宗教活動相關聯,被視為神圣而莊嚴的器具,說明他們認為火既能實現功能性,又能與精神世界相通。
在距今約4 0 0 0年以后,相當于中原的夏商時期,上海地區的先民生活在近海的沙洲上、湖澤中相對地勢較高的土墩上,過著與今天舟山群島上居民一般的生活。浙西南山地的原始文化、山東地區的岳石文化、中原地區的二里頭文化,不斷進入到上海地區西部,他們和上海本地留存的良渚文化遺民一起,共同發展了“馬橋文化”。
馬橋文化時期是新石器時代向青銅時代的過渡階段,閔行區馬橋遺址出土的青銅鏃是馬橋文化時期的重要文物,展現了當時先民已經掌握了相當成熟的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成語“爐火純青”最早指的就是青銅冶煉的火候掌握,當爐火達到一定溫度,雜質基本除去時會產生青色的火焰,這代表了爐火的溫度已經適宜,也意味著青銅合金已經純凈,可以澆鑄成器。青銅是最早的合金,與之前的石器、骨器相比,更加堅硬、耐用、鋒利,因此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水平;改變了戰爭的方式和規模,推動了國家的形成,因此能作為一個時代的命名,長達1 50 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