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為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提供了新機遇,云南省作為連接中國與東南亞的橋梁,其戰略地位日益凸顯。中老鐵路作為泛亞鐵路中線的關鍵部分,不僅是中國與老撾的戰略對接項目,還是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通道。本文構建了中老鐵路社會經濟效應的綜合評價體系,并采用熵值TOPSIS分析方法,對中老鐵路開通后全省16個州市分區域進行社會經濟效應實證檢驗,旨在通過中老鐵路社會經濟效應區域的差異性探討,為云南省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實踐指導和決策參考。
關鍵詞:中老鐵路;經濟社會;評價體系;熵值TOPSIS;國際貿易;云南經濟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12(a)--05
在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云南省作為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省份,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連接中國與東南亞的關鍵節點。中老鐵路的建設,作為泛亞鐵路中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是中國與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項目,更是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通道。
中老鐵路的開通,對于云南省及其沿線州市的社會經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云南省自然資源廳發布的《云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了“滇中崛起、沿邊開放、滇東北開發、滇西一體化”的發展思路,旨在培育“一圈一核兩群一帶”的城鎮空間格局。中老鐵路沿線的昆明市、玉溪市、普洱市和西雙版納自治州,作為云南省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重要承載地區,其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協作效應的研究顯得尤為迫切。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老鐵路對沿線城市區域社會經濟的影響,通過對比中老鐵路開通前后沿線城市區域經濟發展的變化,實證檢驗中老鐵路對沿線四個州市區域經濟的實際影響,并通過熵值TOPSIS分析,揭示中老鐵路的社會經濟效益的地區差異性。本文提出促進中老鐵路沿線城市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為沿線城市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策略支持,同時為云南省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實踐指導和決策參考。
1 中老鐵路的研究現狀
中老鐵路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開通以來受到了廣泛關注。王新蘭等(2022)指出,中老鐵路的開通加快了國內外設施互聯互通,活躍了邊境口岸物流產業,提升了兩國投資水平,推動了產業結構升級。張燕等(2021)通過分析中老鐵路沿線的重要節點,探討了其對云南-老撾泛區域經濟的影響,特別是在產業轉移和旅游消費方面。劉大磊等(2022)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強化頂層設計、促進多主體融合發展等,以期進一步發揮中老鐵路的作用。劉曉溪(2021)則從旅游專列產品創新研發的角度,提出了中老鐵路旅游產品供需協同發展策略。
中老鐵路因開通初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對中、老兩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促進作用以及后期完善建設的措施,研究基本都以定性研究為主,缺乏客觀、科學的評價手段和系統性測算指標。2024年中老鐵路開通兩年半,通過對比中老鐵路開通前后沿線城市社會經濟多個指標的具體變化,能夠科學測度中老鐵路對沿線城市經濟帶動效應,填補了中老鐵路實證研究的空白,形成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
2 中老鐵路社會經濟效應評價指標體系
2.1 評價指標篩選
在構建中老鐵路社會經濟效應評價指標體系時,本文以中國鐵道研究院郭文奇(2019)在《高鐵經濟社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與定量綜合評價方法》中構建的高速鐵路社會經濟指標體系為基礎,搭建中老鐵路社會經濟效應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框架[2]。本文選擇中老鐵路社會經濟效應評價體系基于以下三個原因:一是框架的完整性與普遍適用性,郭文奇(2019)提出的高速鐵路社會經濟指標體系包含三個層次,這一框架結構完整且合理,能夠全面覆蓋高速鐵路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二是權威性的參照依據,經濟指標的選取和評價方法嚴格按照《鐵路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指導選取,社會指標的確立主要是依據國際影響評價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mpact Assessment,I AIA)提出的社會影響8個評價指標中抽取;三是科學的確認方法:郭文奇(2019)的研究中,采用了層次分析法、聚類分析法和專家打分法等來確認指標,這些方法的結合使用不但科學合理,而且能夠從不同角度確保指標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本文在構建中老鐵路社會經濟效應評價指標體系時,針對其跨境鐵路的特性,對原有高速鐵路指標體系進行了調整,主要包括:在經濟影響類別下產業結構部分增加二產占比,主要考慮云南省本身產業特點以及借助中老鐵路通過貿易結構調整而導致產業發生變化要加入測評。此外,新增了“對外貿易”二級指標,以反映中老鐵路對國際貿易的潛在影響,具體涉及進出口量及其進、出口占比三個三級指標。同時,考慮到環境影響在當前研究中已較為獨立,為避免與社會經濟效應評估的重疊,從指標體系中剔除了與環境相關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指標。這些調整旨在使評價指標體系更加貼合中老鐵路的實際情況,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實用性。
2.2 評價指標體系確認
本文運用專家經驗法,請云南省內社科專家、沿線產業企業代表和交通、商務、發改、旅游等相關政府部門給預選指標的重要性進行打分,并采用五級李克特量表,將專家打分情況取平均值,得到的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對專家評分的匯總分析,中老鐵路對經濟社會影響的評價指標整體滿意度為3.78分。以3.5分作為衡量指標認可度的標準,據此,得分低于此閾值的“在校學生人數”和“出口占比”兩項指標被移除。調整后,剩余指標的平均滿意度提升至3.99分,反映出對評價指標體系整體滿意度的顯著提高。據此,最終的高速鐵路社會經濟效應評價指標體系,具體指標見表2。
3 中老鐵路社會經濟影響綜合評價
3.1 評價方法的選取
熵值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即“接近理想解排序法”,是一種在多標準決策分析中廣泛應用的方法,由C.L. Hwang和K. Yoon在1981年提出。本文選用熵值TOPSIS方法來評價中老鐵路的社會經濟效應,主要是因為該方法能有效處理多標準決策問題,適應中老鐵路評價涉及經濟、社會等多指標的復雜評估。中老鐵路開通時間較短,開通后各項指標數據較為有限,且鐵路社會經濟效應本身存在的時滯性以及考慮鐵路開通正值疫情期間等因素,因此選用DEA、回歸等分析方法顯然不合理。此外,相較云模型,熵值TOPSIS通過增加定量指標,減少主觀性評價,提高了評價的客觀性和可靠性。加之熵值TOPSIS的直觀邏輯和基于距離的評估機制使得評估結果易于比較,有助于根據評價結果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對策。
3.2 研究對象和數據選取
本文以云南省16個州市為研究對象,根據云南省發展改革委起草的《中老鐵路沿線產業布局指引(征求意見稿)》云南省計劃以昆明為核心,磨憨為前沿,沿線州市為支撐,構建“一核一前沿多點支撐”的產業發展空間格局。因此,本文將云南省的16個州市分為以下三個組:沿線州市組包括昆明、玉溪、普洱、西雙版納4個州市。昆明作為省會城市,是鐵路的起點,也是沿線產業培育的核心,將發揮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玉溪、普洱和西雙版納州則作為沿線的重要節點,將受益于鐵路帶來的交通便利和經濟活動增加;臨近州市組選取曲靖、紅河2個州市,雖然不直接位于鐵路沿線,但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使它們通過區域合作、產業轉移等方式能夠間接從鐵路的經濟效益中獲益;其他州市組包括昭通、楚雄、大理、德宏、麗江、迪慶、怒江等。這些地區雖然距離鐵路較遠,但可以通過提升與鐵路沿線州市的聯系,間接參與到中老鐵路經濟帶的發展中。
時間跨度為2014—2023年,旨在通過鐵路開通前后的數據對比,深入分析鐵路建設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云南省統計年鑒、各州市社會經濟公報以及中經數據庫,其中涉及旅游指標的數據因2021年云南省文化旅游廳調整統計口徑,為確保數據可比性,研究中對這部分數據按照相同口徑同比增速對旅游總收入進行重新計算,確保結果的可靠性。
3.3 各項指標權重計算
進行評價之前,首先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再對指標進行賦權。每個指標的量綱和單位是不同的,無法直接比較、計算,需將其標準化處理:
其中,Xjmax表示第j個指標的最大值,xij表示原始數據中第i個樣本第j個指標的數據。x'ij代表標準化數據中第i個樣本第j個指標的數據。本評價體系中不涉及負向指標。
為防止標準化處理后數值太小或出現負值進行平移,利用比重法對數字進行無量綱化,并依照下式計算各指標熵值,即可得出各指標熵值、效用值和權重,結果如表3所示。
其中,yij表示無量綱化數據中第i個樣本第j個指標的數據。
從熵權法計算結果來看,各經濟與社會發展指標的權重分布呈現出顯著的差異性與合理性。具體而言,經濟指標中信息效用值(d)較高的指標,如進出口額(信息效用值為0.231),表明進出口額指標在各樣本間的變異程度較大,包含的信息量較為豐富,因此在綜合評價中占有較大的權重(30.529%),體現了其在反映整體系統特征中的關鍵性作用。同時,進口占比權重達到15.185%,顯示出中老鐵路開通后進出口結構有較大變動,且對貿易總額和鐵路效應有一定影響。GDP與旅游總收入作為經濟類指標,權重分別為13.673%和11%,表明經濟總量與旅游總收入對綜合評價結果具有重要影響,體現了經濟發展在評估體系中的核心地位。二產、三產占比有效反映了中老鐵路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作用。相比之下,固定資產投資(信息效用值為0.012)指標的變異程度較小,信息量相對較低,故權重也較小(1.521%),表明這些指標在綜合評價中的區分度較低,由此可見,依賴投資驅動的增長在中老鐵路開通初期不是主導因素。
在社會類指標中,城鎮化率與就業人數分別占5.658%和8.651%的權重,表明城鎮化進程與就業人數綜合評價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人均可支配收入權重雖相對較低,但仍反映了中老鐵路開通在提升社會福祉、激發創新活力及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方面的積極作用。
3.4 TOPSIS綜合評價
TOPSIS 對原始數據同趨勢后構建歸一化矩陣, 計算評價對象與最優向量和最劣向量的差異,以此測度評價對象的差異。首先,原始數據正向化與同趨勢化,將正向指標數據做預處理(本研究無負向指標),并計算最優解和最劣解。
正向指標預處理:Zij=(Xij-Xmin)/(Xmax-Xmin)
最優解:(Z1+,Z2+,...,Zm+);最劣解:(Z1-,Z2-,...,Zm-)
計算各評價指標與最優及最劣向量之間的差距(其中wj為第j個指標的權重)。
測度評價對象與最優方案的接近程度Ci值越大,表明評價對象越優。
中老鐵路于2021年12月正式開通,根據以上步驟,首先選取16個州市2022年和2023年數據作為鐵路開通后的觀測值,綜合得分和排名按照組別分類,評價結果如表4所示。
從三個組內部進行比較可以發現,沿線州市中昆明2022年和2023年均排名第一,綜合得分指數分別為0.77和0.78,說明昆明作為省會城市,鐵路的開通對其社會經濟影響顯著,且影響持續增強;普洱2022年排名第9,2023年排名下降至第13,綜合得分指數從0.33降至0.26,表明鐵路開通對普洱的影響可能存在一定的波動性,需要進一步分析原因;玉溪和西雙版納排名和綜合得分指數變化較小,這表明鐵路開通后兩年時間玉溪和西雙版納受到影響相對穩定。臨近州市包括紅河和曲靖,根據表4數據,兩個州市排名靠前且未發生變動,表明鐵路開通對兩個州市的社會經濟促進效應較好且相對穩定,從綜合得分指數來看,曲靖略有增長,可見曲靖受鐵路開通影響較為積極。其他州市數據顯示,包括昭通、麗江、楚雄等在內的6個州市的綜合得分指數均有所上升,表明鐵路開通對6個州市的影響較為積極。
綜合比較三個組別,沿線州市和臨近州市的社會經濟影響普遍積極,整體排名靠前,綜合得分指數除普洱外都在均值以上,且3個州市綜合指數得分2023年較上年均有提升,中老鐵路對沿線州市和臨近州市的社會經濟帶動效應初步顯現;其他州市綜合得分指數普遍較低,且有4個州市2023年得分較上年有所下降,顯示出中老鐵路社會經濟效應外溢和擴散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作用到距離較遠的州市。
為進一步探究沿線四州市受中老鐵路開通影響的變化,將指標體系中選定的10個指標對4個州市2014—2023年的總體情況進行評價打分。中老鐵路于2021年12月正式通車,以開通前后對稱年度綜合評價得分指數對比,昆明、玉溪、西雙版納三個州市開通后兩年的得分指數均高于開通前兩年,只有普洱市在2023年有所回落,這表明中老鐵路的開通對昆明、玉溪和西雙版納三個州市均產生了正面影響。
此外,以中老鐵路開通為區間劃分節點,開通前區間為2014—2021年,開通后區間為2022—2023年,測算四個州市開通前后綜合評價指數的平均值,結果顯示昆明平均正理想解距離從開通前的0.53大幅度上漲到0.72,鐵路對昆明的正面影響較為顯著。其余三個州市分別上漲0.02(玉溪)、0.02(普洱)和0.01(西雙版納),上漲幅度雖不如昆明,但是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由此可見,中老鐵路的開通無論從對稱年度數據比較,還是以開通前后取平均值對比,都顯示出對四個州市社會經濟正向影響,表明鐵路的開通促進了沿線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
4 結論
4.1 指標體系權重討論
從指標賦權的結果可以看出,中老鐵路開通經濟效應方面,無論是從全省整體情況還是沿線四州市的情況而言,現階段主要通過貿易和旅游發揮帶動作用。從進出口總額和進口占比都獲得較高賦權可以看出,中老鐵路的貿易促進作用不僅體現在貿易規模的增長,對貿易結構優化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此外,云南省作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橋頭堡,憑借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地緣優勢,借助中老鐵路實現境內外文旅創收、旅游人次擴容的潛力巨大。但在吸引投資上,一方面,中老鐵路直接鏈接的老撾社會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對外投資的能力和意愿短期內不可能實現較快增長;另一方面,疫情之后云南省內各州市的營商環境改善和恢復需要一定時間,因此中老鐵路開通對投資的影響需要隨著開通年限的增長而持續跟蹤。
社會效應三個指標賦權以就業人數權重最高,充分體現了鐵路在促進就業方面的重要影響,中老鐵路的開通有效降低了勞動力流動的成本,從而提高勞動市場的效率,增加了就業機會。在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城鎮化進程的推動上,中老鐵路開通兩年還沒有體現出較高效益,可能是由于鐵路經濟效應轉化的滯后性,再傳導和反映到居民遷移和收入上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4.2 綜合評價結果討論
本文根據中老鐵路開通兩年的數據,16個州市中有9個州市綜合評價得分指數較上年都有所上漲,整體而言中老鐵路的社會經濟效應已經初步顯現且有向好趨勢。但在沿線州市、臨近州市與其他州市上影響效果存在較大差異。根據前期實地調研,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區域經濟基礎,沿線州市中昆明和玉溪,臨近州市中紅河和曲靖鐵路開通前就有較好的經濟基礎,擁有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中老鐵路的開通可以與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互補,構建更加完善的交通網絡,鐵路的正外部性效應更為顯著;二是產業布局,從熵值中可以看出中老鐵路開通初期,主要是在旅游和貿易帶動上作用明顯,昆明市托管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磨憨鎮,將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疊加了經濟開發區、綜合保稅區和跨境合作區的功能,形成“四區聯動”的模式極大地提升了昆明片區的競爭力和吸引力;玉溪市在蔬菜進出口貿易和鐵礦的進口貿易中都在省內進出口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紅河充分利用口岸優勢,近年來在貿易和旅游上雙重發力;西雙版納的旅游品牌效應逐漸形成,中老鐵路帶來的客流和貨流的增長必然反映在產業布局相符的州市經濟增長之上。三是項目帶動,昆明市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建設了包括昆明綜合保稅區、昆明高新保稅物流中心和昆明騰俊國際陸港保稅物流中心等在內的多個物流項目。這些項目不僅提高了昆明的物流效率,還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玉溪市大化產業園區建設持續推進、玉溪保稅物流中心(B型)項目交付使用等也真正實現對中老鐵路的社會經濟效應的全面賦能。
5 結語
本文構建了中老鐵路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涵蓋了多個關鍵指標,并通過科學的賦權方法確定了各指標的權重。通過分析各指標權重系數,有助于識別和優先考慮未來研究中可能影響中老鐵路社會經濟效應的因素,從而為深入探討其影響機制和路徑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外,本文通過計算綜合評價得分指數,對不同州市在鐵路開通前后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分析。這種多維度的比較方法不僅驗證了中老鐵路在促進云南省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的初步作用,還揭示了不同州市在鐵路開通后受益情況的異質性,對未來沿線州市在產業布局、區域合作和項目規劃等方面的學術研究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有助于最大化中老鐵路的社會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王新蘭,曾裕興,焦曉松.中老鐵路對兩國經濟影響研究[J].對外經貿,2022(10): 17-19.
張燕,丁鈺雯,祝茂嬌.中老鐵路修建對沿線區域經濟影響研究[J].中國儲運,2021(12):108-109.
劉大磊,湯學文,苗勃.中老鐵路國際物流大通道構建研究及對策[J].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22(10):105-108.
劉曉溪,吳冰,孫鵬舉.基于供需協同的中老鐵路旅游列車產品策略探討[J].鐵道運輸與經濟,2022,44(8):9-13
郭文琦.高鐵經濟社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與定量綜合評價方法[D].北京: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9.
馬蓉,張潔,陳攻,等.中老鐵路通車后對滇老貿易貨運市場的影響研究[J].價值工程, 2023,42(22):44-47.
張宇,林玉紅.高速鐵路與城市群發展社會經濟效應探究[J].鐵道經濟研究,2024(3): 1-8.
龍奮杰,彭智育.高速鐵路廣義運營效益評價研究[J].貴州省黨校報,2023(4): 9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