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
龍年初秋的某日上午,天氣清爽,我騎車到北京十里河去買金魚,結識了51歲在北京闖蕩生活了15年的張永紅老師。
那天,他在十里河“天嬌文化城”附近坐在一輛長和高大約1.3米左右由電動輪椅改裝的微型小房車里,我感到好奇便湊過去,他正與人聊自己想租房的事情。我圍著小房車轉了一圈,看到一張寫有張老師自我介紹的塑封紙板,上面簡單地寫著:張永紅,1973年出生,漢族,陜西延安人,12歲跟隨奶奶學習祖傳剪紙。從18歲開始,獲得“陜西省剪紙競賽一等獎”,2008年獲得“世界剪紙競賽一等獎”,2018年獲得“金牌剪紙工藝大師冠軍”和“雷鋒志愿者”稱號。他在三歲時,不幸得了“成骨不全癥”導致非正常發育并且很容易骨折,身高也定格在70厘米左右。
某日傍晚,我去潘家園舊貨市場夜市,又看到了張老師在北門內的大影壁墻邊坐在他的微型小房車里。而這輛小房車不單是代步車,儼然已經是一輛設備齊全的剪紙作品售賣車了,車邊支起的木板擺上了很多張老師自己手工刻制的十二生肖和花鳥剪紙作品。這輛房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防雨的車頂棚,有能防風防雨可以上下推拉的車簾,還裝了太陽能板給車內供電。車里有小電風扇,有燈光,還可以給手機充電,接上平板電腦可以播放介紹張老師藝術經歷和制作剪紙作品的視頻。張老師看我對這些很感興趣,打開他的前車燈說:“您看這倆LED燈每個八十瓦,夜晚開車上路可亮呢。”他說他還想要換更大的太陽能板。
我提出想寫寫張老師經歷的文章,他問我有什么證兒啥的嗎,我說我只是愛好寫點兒東西,沒有證兒。因為以前有人瞎編亂寫他的事兒發到網上,人都找不到。一番交談后,張老師對我有了信任,便開始將他的故事娓娓道來。
張老師雖然只讀了兩年小學,但他頭腦清晰思維敏捷,口才非常好。我問張老師房子是否租好了,他說:“看上了一套樓房一居室交了預定金,可是社區把進入單元門的坡道給攔上了,我走不了路全靠這輛電動輪椅改裝的小房車進出行動,和社區領導商量也不解決只好退租。”張老師著急租房,是因為親生女兒遺傳了他的“成骨不全癥”。如今女兒已經14歲上初中了,雖然經過治療身高長到140厘米,但又新添了“軟骨肉瘤癥”。這次要租大一點兒的房子,就是想在暑假期間,把在延安老家的女兒接到北京治病。
了解
自從張老師三歲時患上“成骨不全癥”,用力打噴嚏都會骨折,肌肉漸漸萎縮無法走路,身高也定格在70厘米,因此上了兩年小學便輟學在家。
張老師自幼就是好強的人,不想成為依靠父母養活的廢人,希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他的奶奶是當地有名的剪紙藝人,每逢年節新婚嫁娶,街坊鄰里都要請奶奶做喜慶的剪紙,他看到奶奶的手工剪紙這么受歡迎,便和奶奶學起了這門手藝。
有人說:“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張老師就是這樣看待生活的。雖然走不了路無法上學,但聰明的頭腦、清晰的思維、靈巧的雙手,使張老師在手工剪紙藝術的探尋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天空。
張老師自幼聰穎好學,觀察事物敏銳,他會對著自家的狗畫上大半天兒,直到家長挑不出毛病。他自己制作了很多把精細的刻刀,有的刻刀是用縫衣針砸扁自己用磨刀石一下下磨出來的,他說只有用這種刻刀刻出的剪紙,才是精美的。我看張老師的小小房車里擺了很多相同的精美剪紙,便冒昧地問了一句:“您這么多剪紙是找人加工的嗎?”他說:“這都是我不擺攤時在家一刀一刀刻出來的,為了加快速度我會十張剪紙摞起來一起刻,但是超過十張就容易變形不好看了,我從來不騙人!”
張老師的手工剪紙做得精細漂亮,這是他幾十年刻苦鉆研,不斷學習,艱苦努力的結果,他的剪紙作品也逐漸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在十八歲的時候,他報名參加了陜西省剪紙大賽并奪得一等獎。自己的手藝首次得到認可,讓他有了到外面闖一闖的念頭。
他帶著剪紙工具,在腿腳不方便的情況下憑著兩只手支撐著身體一路前行,邊刻邊售賣。幾十年前一張剪紙賣兩毛錢,但他的作品很受歡迎,所以收入可以滿足溫飽。遇到收入不好的時候晚上住店費用不夠,就在路邊屋檐下暫住一宿,等攢夠了車費再前往下一個省市。
這些年來,他去過十幾個城市找工作但并不順利。他對我說,那些年真的很難,但他從來不去乞討,全憑自己的剪紙藝術生活。看到他刻剪紙賣錢,有的歹徒盯上了他,曾幾次被搶。之后,張老師回到老家休整了一段時間,積攢了一定積蓄懷揣著夢想一路北上來到了北京,在南鑼鼓巷租了一間不大的門臉房經營剪紙生意,牌匾上寫的是“剪紙夢”。
欽佩
在“剪紙夢”小店里,擺滿掛滿了各種類型的手工刻制的剪紙,有花鳥魚蟲、十二生肖、各種人物等等,張老師邊手工刻制剪紙邊進行售賣。密集的游覽人群,濃厚的文化氛圍,引來眾多外國友人和內地游客,光顧他的“剪紙夢”,生意一時做得風生水起。他還繼續研究剪紙藝術,精心刻制了活靈活現的十八羅漢長卷剪紙。尤其是用了近兩年時間刻制的“清明上河圖”剪紙,長卷達8.5米,用壞了幾十把刻刀,上面刻了1000多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動物,還有眾多建筑、花草樹木、小橋流水,整幅圖細致入微,精美絕倫。這張剪紙長卷傾注了張老師的心血,曾有人出高價收買被張老師婉言謝絕。
不巧的是,在北京前幾年扒墻堵洞的拆違行動中,張老師的“剪紙夢”小店也沒能幸免,不得已離開了經營八年的南鑼鼓巷。幾經輾轉,之后來到了房山區,在朋友的幫助下,開辦了手工剪紙培訓班,幾年來接待了1000多名學員。因為學費低廉,對困難的學員還免收學費并提供簡單的飯菜,但有些學員并不是很認真學習剪紙藝術,真正讓張老師滿意的學員不是很多。
張老師不但手工剪紙藝術造詣高超,還是個多面手。他可以熟練地操作電焊槍,修理自己的微型小房車,還能和泥整修地面,也會做飯菜。做生意更是一把好手,雖然現在還沒有固定的經營場地,但他開著自己的電動輪椅改裝的微型小房車,游走于潘家園舊貨市場、十里河花鳥市場、大柳樹舊貨市場、南鑼鼓巷、什剎海民俗街和三里屯等繁華熱鬧的場所進行售賣,每賣出一張,他都會對買主道一聲“謝謝”。
9月初,張老師給我微信發來一張證書圖片,這是“人力資源崗位技能行業協會”在2024年8月31日認定頒發的證書。上面寫著“張永紅,非遺手工剪紙傳承師”。其實在這張證書之前,我還看到了中國國家級“中國書畫聯誼會專家資格評審委員會”為他頒發的“工藝美術家”證書。這么多的頭銜,為張老師幾十年的手工剪紙藝術生涯做了肯定,也讓我感到欽佩。
傳承
張老師還有一個夢想,就是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再租一間大房子,用來辦手工剪紙培訓班,把自己的剪紙技藝傳給真正喜愛手工剪紙的朋友和孩子們,把中國真正的手工剪紙文化,活靈活現地傳承下去。他說:“機器做出來的剪紙沒有靈性追求的,只是數量,精細的剪紙還是要手工制作。”
張老師自幼的經歷是坎坷的,生活是艱辛的,嘗過正常人所沒有經過的苦難。他通過不斷努力,自強不息,創造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迎來了藝術人生的高峰,值得欽佩。他不僅是藝術的傳承者,更是生命的斗士。張老師的故事激勵著我們,無論生活怎樣艱難,都要心懷夢想,勇往直前。
編輯 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