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攝影術發展史我們可了解到,1839年法國科學院宣布達蓋爾發明銀版攝影術,其引入中國是在1844年,以后商業攝影逐漸在中國發展起來,并應用于時事新聞、報刊出版及民間照相館等領域。嚴格地說,攝影是人類科學技術的產物。如今的科技日新月異,從最初的銀鹽照片到今天的數碼科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攝影已應用于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探索宇宙,小到微觀生物,從科學技術到文化藝術,不可或缺。
攝影作為藝術,在中國也就是百來年的歷史,中國最早的攝影藝術團體是在北京大學成立的攝影藝術研究會,由陳萬里、黃振玉等人發起創辦。1924年改名為“光社”,1927年北大的劉半農教授也加入這個團體。陳萬里編著的《大風集》是中國攝影史上第一本攝影畫冊,劉半農編著的《半農談影》是中國攝影史上第一本攝影理論著作。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中國的攝影從器材、膠片、攝影實踐、攝影理論都有了飛速的進步。“光社”代表中國現代藝術攝影的萌芽,成立時間距今正值百年。
劉半農(1891-1934),名復,字半農,江蘇江陰縣人。新文化運動中的猛將,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詩人。劉半農中學沒畢業就只身赴上海求職,曾在時事新報社和中華書局做編輯,在報刊上發表譯作和小說,一時名聲鵲起,被稱為“江陰才子”。1917年他應蔡元培之邀到北京大學任教授。1920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考上公費留學資格,赴英國倫敦大學文學院學習,1921年又轉入法國巴黎大學學習。1925年獲得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后歸國,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他從中學時代起就喜愛攝影,買了一個小的鏡箱(照相機),在法國留學時也購買了相機,經常背著相機和三角架出外攝影,人物以家人為主,還拍了許多風光照,在法國的攝影展,逢展必看?;貒?,他加入了北京大學的攝影藝術團體“光社”,寫出了攝影理論著作《半農談影》,編輯了《光社年鑒》第一輯和第二輯,參加“光社”一年一屆的展覽,展出了很多他自己拍攝的攝影藝術作品。北京大學的魯迅、錢玄同、胡適、周作人等都是好友。1934年因急癥病逝,魯迅曾寫《憶劉半農君》紀念他。
劉半農所處的時代,“攝影”一詞剛剛出現,就像我們今天出現的“AI”,是一種新生事物,魯迅全部日記中出現“攝影”一詞不過三次,所以他文章中的“攝景”即是現在的“攝影”;“照相”常與“照片”同指;“照相機”稱“照相鏡”或“鏡箱”;“照相館”稱“照相店”;“攝影師”稱“照相師”。
關于中國近現代攝影的歷史,魯迅有雜文《論照相之類》,描述了他少年時代也就是清代末期紹興家鄉的照相館的故事,這應是中國攝影史上極好的史料。《論照相之類》作于1924年11月11日,發表于1925年1月12日《語絲》周刊第九期,至今已是百年。就魯迅與北大的關系來說,他是否受到“光社”這個新興事物的啟發而作關于“照相”為題的雜文,是需要探討的話題。
攝影術初傳入中國時,照相被認為是妖術。魯迅在《論照相之類》中講述了當年的歷史場景:“S城人卻似乎不甚愛照相,因為精神要被照去的,所以運氣正好的時候,尤不宜照?!毕特S年間在一個省里因為能照相而家產被鄉下人搗毀。但在那時,紹興就已經有照相館了。魯迅每次經過那里,總會駐足觀賞一番。照相館擺放著各種道具,“大小長短不同顏色不同的玻璃瓶,又光滑又有刺的仙人掌,在我都是珍奇的物事;還有掛在壁上的框子里的照片:曾大人,李大人,左中堂,鮑軍門?!闭障喽嗖徽瞻肷硐?,因為像刑法中的“腰斬”,因此避諱?!八运麄兯盏亩嗍侨恚赃呉粡埓蟛鑾?,上有帽架,茶碗,水煙袋,花盆,幾下一個痰盂,以表明這人的氣管枝中有許多痰,總須陸續吐出。人呢,或立或坐,或者手執書卷,或者大襟上掛一個很大的時表,我們倘用放大鏡一照,至今還可以知道他當時拍照的時辰,而且那時還不會用鎂光,所以不必疑心是夜里?!泵匡L流,文人雅士卻不這樣照,“也有赤身露體裝作晉人的,也有斜領絲絳裝作X人的,但不多。較為通行的是先將自己照下兩張,服飾態度各不同,然后合照為一張,兩個自己即或如賓主,或如主仆,名曰‘二我圖’。但設若一個自己傲然地坐著,一個自己卑劣可憐地,向了坐著的那一個自己跪著的時候,名色便又兩樣了:‘求己圖’。這類‘圖’曬出之后,總須題些詩,或者詞如‘調寄滿庭芳’‘ 摸魚兒’之類,然后在書房里掛起。至于貴人富戶,則因為屬于呆鳥一類,所以決計想不出如此雅致的花樣來,即有特別舉動,至多也不過自己坐在中間,膝下排列著他的一百個兒子,一千個孫子和一萬個曾孫(下略)照一張‘全家福’?!濒斞杆枋龅那迥┟癯跽障囵^的“二我圖”和“求己圖”也可以看作中國早期的“攝影藝術”,即利用初級的攝影器材,營造當時的不同于寫實的藝術氣氛。如今有專收藏老照片的收藏家,博物館中的照片收藏是館藏文物的一個重要科目。前些時故宮還舉辦過清宮所藏老照片展,民間的就更多了。從這些老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魯迅描述的舊時照相風格。
“光社”的成立,是中國攝影藝術的萌芽。鴉片戰爭后,中國對外的大門打開,商業攝影隨即傳入中國,民間的照相館隨之遍地開花,因為它能帶來巨大的利潤。攝影作為藝術,中國的起步就已經落后幾十年。中國早期攝影的器材、膠片、沖印設備等全部依賴進口,這就使得攝影對成本的投入非常高,不是一般平民能玩得起的,所以從事業余攝影藝術創作的,都是有較高收入背景的學界、新聞界、美術界人士。1916年底,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教育上主張“以美育代宗教”,在北大涌現出十幾個藝術社團,如樂理研究會、畫法研究會、書法研究會等。1919年北大校慶時,由北大校醫陳萬里、學生黃振玉促成了北大校園內第一個攝影展覽。1923年初,“藝術寫真研究會”在北大成立,同時設立照相部,指導學生學習攝影及沖印技術。1924年,“藝術寫真研究會”改名為“光社”,對外稱“北京光社”目的是為把影響擴大到社會。1924年至1932年,“光社”在北京中央公園來今雨軒每年都舉辦一次攝影展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氨本┕馍纭闭Q生了我國第一代攝影藝術家。
劉半農留學歸國后加入了“光社”,作為新文化運動名人的他,是北京攝影界的活躍分子,其攝影作品在攝影圈內很受推崇。1927年、1928年出版的兩輯年鑒,都是由他主編的攝影作品集,并撰寫序言?!肮馍纭钡哪觇b也是中國最早出版的攝影年鑒。劉半農在《光社年鑒》二集序言中說到中國文藝與攝影的關系:“我以為照相這東西,無論別人尊之為藝術也好,卑之為狗屁也好,我們既在玩著,總不該忘記了一個我,更不該忘記我們是中國人。要是天天捧著柯達克的《月報》,或者英國的《年鑒》,美國的《年鑒》,甚至小鬼頭的《年鑒》,以為這就是我們的老祖師,從而這樣模,那樣仿,模仿到了頭白,作品堆滿了十大箱,這也就不差了吧!可是依我看來,只是一場無果而已。必須把我們自己的個性,能把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情趣和韻調,借著鏡箱充分表現出來,使我們的作品,與世界別國人作品之外另成一種氣息,夫然后我們的工作才不算枉做,我們送給柯達克、矮克發的錢才不算白費?!眲朕r強調中國的攝影要有自己的民族個性和特色,到今天對攝影界仍有現實意義。
劉半農的《半農談影》是一部關于攝影理論方面的論著,在中國攝影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這本小書可以作為文學作品來讀,語言詼諧幽默,白話深入淺出。劉半農與錢玄同是新文化運動中一對配合默契的戰友,又是經常互相抬杠的論敵。錢玄同曾對劉半農說:“凡愛攝影者必是低能兒?!眲朕r問其緣故,錢說:“攝影太容易了:無論何人,五分鐘之內??蓪W會?!边€有的人常用繪畫與照片比較,認為照片不如繪畫有價值。劉半農認為:五分鐘之內可以學得會的東西,當然進不得藝術之宮。畫與照片有相通之處,卻各自有特點,如果說照相的目的是模仿繪畫,還不如索性學畫。他把攝影分成三類,一類是照相館的生意照,還有復寫的照相和非復寫的照相。非復寫的“美術照相”重在寫出意境。“譬如同是一座正陽門,若用寫真的方法去寫,寫一百張還是死板的一座正陽門;若用寫意的方法去寫,則十人寫而十人異:有的可以寫得雄偉,有的可以寫得清勁,有的寫得熱,有的寫得冷?!彼麖娬{“眼中之美與紙上表現出來的影像的美并不是一件事”,“形是畫的骨子,光是畫的命脈”,分析了攝影構圖中點線面的關系,以及如何突出主體等攝影技巧。
攝影是人類歷史上的重大發明,是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場革命,它使人類的生活更加豐富,使人類文明更進一步?!肮馍纭睍r代的攝影無論在攝影器材、攝影技術、影像質量等方面,在今天看來,都無法與今日可比。與劉半農同時代的攝影名家如郞靜山、陳萬里等一批攝影家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影像史料,甚至在世界都有很高的聲譽。如果把“光社”作為中國現代攝影開端,算起來至今不過百年。老照片,已經成為研究百年歷史的重要文物元素,是研究歷史事件的重要圖像資料,也是中國攝影史上的重要實證。劉半農文中指的“柯達克、矮克發”是指美國的柯達和德國矮克發的攝影器材與膠片,短短近幾十年,隨著科技的發展,數碼技術突飛猛進,像素已達一億六千萬,手機最高像素也超過一億,膠片幾乎被取代。曾經少數貴族才玩得起的照相,現在已經讓大眾都能玩得起了,人人可以通過攝影記錄身邊的事物,并以電子的方式保存或傳播。但是攝影作為藝術,老一代所闡述的美學思想,仍然指導著人們進行藝術創作。
編輯 郎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