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家孩子最近總是說腿疼,也沒有受傷,怎么回事啊?”“醫生,我家兒子最近有時候說膝蓋疼,不知道是不是打籃球受傷了,問他他又不知道,是不是要拍片子啊?“醫生,最近我女兒總是說晚上膝蓋疼,有時候又說腿疼,是不是缺鈣啊?可是一直在補鈣呀,是不是有什么慢性病啊,怎么辦?”……在兒科門診的預檢臺,每天總是能碰到很多有這樣問題的家長,孩子經常性膝蓋或腿部疼痛,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有慢性病嗎?當然不是,可能是出現了孩子在成長中的生長痛。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揭開生長痛的神秘面紗。
什么是生長痛?
生長痛是一種發生在兒童生長發育期的特定疼痛,多見于2~13歲的健康兒童。
生長痛的原因可能是生長發育期的兒童骨骼生長迅速,其長骨生長較快,而其周圍的神經、肌腱、肌肉生長相對慢一些,致使局部生長發育不協調,因而會產生牽拉疼痛,尤其是在劇烈活動以后比較明顯;也有可能與兒童的精神心理因素有關。當然,不同的孩子對生長痛的感受可能存在差異。
兒童膝蓋、腿部疼痛一定是生長痛嗎?有可能是其他病嗎?
不一定。生長痛是一種生理性疼痛,需要與病理性的疼痛區分。
生長痛的特點 非疾病引起,不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和發育。主要發生在下肢,特別是小腿前面和膝關節周圍,但也可能出現在身體其他部位。可以是單側的,也可雙側同時發生。發作時以疼痛為主,多數為酸痛,但局部組織無紅腫、壓痛等炎癥表現,關節活動正常。常發生在黃昏前后或夜間,過度運動、疲勞時可能加重。疼痛程度較輕,持續時間幾分鐘至幾小時不等,可自行緩解。
病理性的疼痛 指由疾病或身體損傷等原因引起的疼痛。疼痛部位不僅在膝蓋和腿部,可遍布全身各處;且常伴有紅腫、壓痛等炎癥表現;無特定時間限制,可能持續存在或間歇性發作;病理性疼痛通常不會自行消失,需經過治療才能緩解。其致病因素包括外傷、腫瘤、感染、關節炎等多種疾病。
生長痛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嗎?
一般不會影響。生長痛是一種非器質性的、生理性的疼痛,它不會對孩子的骨骼、肌肉或關節造成實質性的損害。雖然疼痛可能會讓孩子感到不適,但它并不會影響孩子的身高、體重等生長發育指標。孩子的生長發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包括骨骼、肌肉、神經等多個系統的協調發展。生長痛只是這一過程中的一個暫時現象,它不會阻礙或干擾其他系統的正常發育。
生長痛需要治療嗎?家長該如何應對?
通常無須特殊治療,但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緩解癥狀。
營養支持治療 ①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鈣質是骨骼生長的重要元素,而維生素D有助于鈣的吸收。可以通過飲食或補充劑來增加這兩種營養素的攝入。建議多吃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豆制品、瘦肉、魚蝦等,同時適當曬太陽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如果需要,可以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使用鈣片和維生素D補充劑,但要避免盲目補鈣。②均衡飲食:保證孩子獲得全面的營養,包括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飲食上應葷素搭配合理,避免偏食和挑食。
減少運動量 生長痛好發于勞累后和劇烈運動后,因此可以適當減少孩子的運動量以降低癥狀出現的概率。但不提倡完全限制孩子的活動,因為適量運動對生長發育有益。
物理緩解 ①熱敷和按摩:使用熱水袋、熱毛巾或暖寶寶等熱敷疼痛部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但是要注意熱敷時應溫度適宜,避免燙傷。②溫水浴:讓孩子泡在溫水中,全身放松,有助于緩解生長痛帶來的不適感,注意水的溫度要適宜,一般在40℃左右,泡的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③針灸和推拿:需要由專業醫生進行針灸和推拿治療,可以通過刺激穴位和經絡來調節身體功能,緩解生長痛,家長切勿自行嘗試。
情感支持 ①認知行為教育:通過教育孩子了解生長痛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減輕他們的焦慮和恐懼。同時,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應對能力。②情緒疏導:家長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支持,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較小的孩子可以通過講故事、玩游戲等方式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緩解疼痛感。
藥物治療 如果孩子的生長痛癥狀比較嚴重或持續時間較長,對孩子的睡眠質量、日常活動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響,此時需要就醫,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①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可以緩解生長痛引起的輕度至中度疼痛。但需要注意使用劑量和頻率,避免長期大量使用,確保用藥安全。②肌肉放松劑:這類藥物通常不是首選治療藥物,對于因肌肉緊張引起的生長痛,其可以用來緩解癥狀,但須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