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如何正確處理外傷,特別是破皮傷口,對于防止感染、促進愈合至關重要。
小腿磕破皮,自行噴藥導致感染
湖南常德60歲的王女士,20多天前不慎摔了一跤,左小腿多處及踝部皮膚擦傷,有輕微的出血。感覺傷口不深,王女士回家后沒有對傷口進行清潔消毒,而是自行用一種噴霧劑進行局部噴涂。
幾天后,王女士感覺受 傷處皮膚腫脹、疼痛不適,意識到情況不妙后,她來到當地診所進行消炎治療,但治療效果不明顯,創面不僅未愈合,反而出現皮膚壞死,并有黃色膿液滲出,左小腿也明顯腫脹、發紅。于是,家人陪同王女士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馬王堆院區骨科就診。
醫生檢查發現,王女士是左側小腿皮膚創傷后傷口感染,因擦傷皮膚處理不當、治療不及時,創面感染范圍已明顯擴大,且存在誘發全身性感染的風險,需立即采取手術治療,徹底清除感染組織。經過規范、有效治療后,王女士傷口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正確處理外傷,遵循“清潔—消毒—止血—合理用藥”原則
湖南省人民醫院骨科五病區主任賀學軍表示,正確處理外傷,應遵循“清潔—消毒—止血—合理用藥”的原則:
清潔傷口 使用清潔的流動水(如自來水、純凈水)或生理鹽水輕輕沖洗傷口,去除表面的污物和異物。需要注意的是,切勿使用臟的衣布或紙巾直接擦拭傷口,以免帶入新的細菌。
消毒傷口 清潔后,可使用適量的醫用消毒液,例如碘伏對傷口周圍及傷口表面進行消毒,以減少細菌滋生的可能。
止血處理 若傷口出血較多,需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如用干凈的紗布或繃帶輕輕壓迫傷口止血。對于較小的傷口,簡單的壓迫通常足以止血。
合理用藥 受傷時要留意刮破皮膚的物體類型和污染情況。對于淺表的小傷口,在清潔、消毒、止血后,可使用適量抗生素軟膏預防感染。若傷口較大或出血難以控制,傷口小但深,傷口處有較多異物如鐵銹、泥土等,應及時就醫,由專業的醫生判斷是否需要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有兩個外傷患者的常見誤區,需要引起重視。”賀學軍提醒,“一是盲目用藥,在傷口未得到妥善清潔和消毒前,不合理用藥可能導致感染擴散。二是自行熱敷。對于外傷導致的淤青和腫脹,許多人有熱敷的習慣。實際上這是錯誤的,在受傷初期(一般在48小時內),應采取冰敷減少出血和腫脹,熱敷則會促進血液循環,可能加重出血和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