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受新冠疫情和宏觀經濟下行雙重影響,縣級財政收入急劇下降,支出剛性增長趨勢不減,政府債務風險高啟,深化財政體制改革迫在眉睫。本課題總結十四五以來東北某偏遠縣財政發展與改革經驗,預測國家財政體制改革對縣區財力影響,探討未來偏遠縣區財政綜合發展和深化改革方向,為基層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具體如下。
十四五以來財政發展與改革成果
2021年以來,東北某偏遠縣財政局以統籌收入、嚴控支出和強化治理為核心,積極開展各方面改革,負重前行,全力保證“三保”、鄉村振興及重大項目支出,促進了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同樣,該縣財政也處于困境之中,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預算緊平衡狀態始終持續,但是隨著國家財稅體制機制改革的推進,該縣財政形勢前景可期。
統籌財政收入取得成效 2021年以來,該縣財政收入呈斷崖式下跌,財政風險巨增,對此,該縣統籌收入管理,取得明顯成效。3年來累計實現財政總收入110億元,提前超額完成十四五規定的目標。其中稅收收入5.5億元,非稅及基金收入22億元,上級轉移支付收入47億元,債券收入33.5億元,財政存量資金收入1.5億元。預計2024年財政總收入會達到26.5億元,2025年30億元,十四五財政總收入規模可達到166億元。一是綜合治稅強稅收。該縣推行部門聯合綜合治稅機制,積極落實減費降稅和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3年本級累計減稅、退稅1.25億元,激發了域內經濟活力,恢復了企業生產。對房地產、非煤礦山及政府性重大項目實行重點稅源集中控制,對欠稅大戶開展清收,3年來累計實現本級稅收收入5.5億元,預計2024年1.5億元,2025年2億元。十四五期間可實現9億元。二是資源整合穩非稅。在稅收收入增長受阻情況下,該縣財政局積極采取措施,整合資源,組織非稅收入,3年來累計實現非稅及政府性基金收入22億元。其中,實現國有土地出讓收入10.2億元,污水廠經營權出讓收入3.8億元,推進非煤礦山整合,實現礦山使用資源費收入近1億元。預計2024年可實現非稅及政府性基金收入4億元,2025年4.5億元,十四五期間可實現30.5億元。
三是“眼睛向上”爭專項。該縣財政局積極推進項目申報,協調爭取上級財政轉移支付收入,3年來累計爭取上級轉移支付收入47億元,其中預計2024年16億元,2025年17億元。十四五期間可實現80億元。
財政重點支出得到有效保證 該縣財政局積極落實“過緊日子”政策,嚴控支出,以“三保”支出和“重點項目”為重點,做到“大錢大方”、“小錢小氣”。3年來累計完成支出112.5億元,預計2024年可完成30億元,2025年32.5億元,十四五財政總支出規模可達到175億元,支出保障能力逐步提升。一是全力保證“三保”支出。3年來累計完成“三保”支出34.8億元,2024年預計“三保”支出12.9億元,2025年預計13.8億元,十四五總支出規模可達61.5億元,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穩定發展。二是全力保證鄉村振興支出。3年來用于鄉村振興資金支出6.5億元,2024年預計2.35億元,2025年預計2.4億元,十四五總支出規模可達11.25億元。目前,糧食總產已達到1.5億斤,高標農田已建成18.5萬畝,農村基礎設施全面提升,農民收入穩步增長,扶貧成果得到有效鞏固。三是全力保證教育科技人才支出。3年累計用于教育、科技創新及人才培養資金11.75億元,2024年預計3.75億元,2025年預計4億元,十四五支出規模可達到19.5億元,科教興國戰略穩步推進。四是全力保證公共衛生支出。3年累計公共衛生資金3.9億元,2024年預計1.1億元,2025年預計1.25億元,十四五總支出規模可達到6.25億元,公共衛生事業健康發展。
財政形勢危與機并行 一是當前縣級財政正處于困境之中,財政改革風險重重。全國縣級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經濟發展滯緩,房地產行業低迷,國家減稅政策繼續實施,大型骨干性企業增長有限,稅收增長乏力,非稅收入少而不穩,上級轉移支付財力有限,債券項目和政府融資項目進入還本付息期,財政運行處于高壓之下。隨著金融政策收緊,財政融資拓展空間收縮,政府債務高啟,財政風險急聚。二是以后縣級財政會迎來政策利好,財政改革機會頻出。目前國家財政體制機制改革逐步推進,財政部正在推出的地方財稅體制、縣級收入保障機制、轉移支付機制、財政事權上移、政府債券擴容等改革,會給縣級財政帶來很大機遇,地方財政增收減支的同時,也會大幅減輕政府債務壓力。
財政改革影響分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做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其中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對地方財政將產生重大影響,研究財政體制改革對縣級財力影響十分必要,縣級財政要找準切入點,對承擔的上級財政事權事項進行梳理,爭取到特殊財力支持。一是稅收體制改革的影響。中央推出優化稅制結構、央地財政關系及深化稅收征管等改革,將增大地方自主財力,拓展地方稅源,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消費稅征收后移并劃轉地方、提高中央地方共享稅地方分成比例、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為地方附加稅等改革,會直接增加地方稅收收入。二是轉移支付改革的影響。中央將進行財政轉移支付改革,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比例,提升市縣財力同事權相匹配程度。地方財政配套資金比例將進一步減少,財政配套支出壓力會降低。三是地方政府債券改革的影響。中央將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適當擴大用作資本金的領域、規模、比例,也會對專項債券資金使用范圍做出調整,這將會提升項目入圍機率和收益水平,緩解財政債券融資及支出壓力,另外,國家將統籌化解置換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將會最大限度地為地方債務解綁,恢復地方財政活力。四是非稅收入改革的影響。中央將進一步規范非稅收入管理,適當下沉部分非稅收入管理權限,由地方結合實際差別化管理。五是預算體制改革的影響。中央提出要繼續深化預算改革,收入上要強化預算統籌,把依托行政權力、政府信用、國有資源資產獲取的收入全部納入政府預算管理。其中政府信用取得的收入要納入預算,地方政府債務收入層級將會突破,如縣級優質資產可上市融資,將提升縣級債務收入水平。
財政發展方向研究
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展方向,防范政府債務風險,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十五五期間,縣級財政要立足本地實際,全力推行財稅體制改革,加大財政收入統籌力度,嚴格落實過緊日字思想,深入推進預算改革,實行預算全面績效管理。一是千方百計組織收入。加大稅收征管力度,穩定稅收收入;加大向上爭取轉移支付工作力度,爭取專項資金;加大非稅收入征收力度,保證非稅收入增長勢頭;提前做好政府隱性債務轉換準備,積極組織債券發行,保證重點項目資金需求;加大國有企業投資支持,提升經營效率,提高國有資源資產收益水平。二是科學精準安排支出。全面落實中央過緊日子政策,科學分配財力,全力保證“三保”支出。全面推進預算改革,創新管理手段,嚴肅財經紀律,保證預算剛性。嚴格執行國家財政政策,保證國家、省、市及縣重大戰略項目的實施,促進當地高質量發展。財政資金在優先保證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環保、就業、國家安全、鄉村振興等民生項目支出前提下,重點支持培育新型支柱型產業。 三是提升財政治理能力。積極落實財政人才發展戰略,提升財政管理團隊綜合能力;持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維護預算剛性,推進部門全面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加強國有資產、政府采購、財政評審、會計行業、財政法制、金融監管等方面政策落實和監督管理,推進財會監督體制機制建設,全面嚴肅財經紀律。四是提高國有企業監管水平。加快建立國有企業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提高國有企業管理水平。完善國有企業監督體制機制,建立國有企業履責評價制度,建立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
綜上,該文總結了東北某偏遠縣十四五以來財政發展和改革情況,研究了未來財稅體制改革對縣級財力影響,對未來縣級財政發展方向進行分析,提出了改革重點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作者單位:長春市雙陽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