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第53個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杭州亞組委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將努力“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亞殘運會”。2023年10月8日,杭州第19屆亞運會和第4屆亞殘運會碳中和證書頒發儀式在湖北武漢中碳登大廈舉行,宣告杭州“零碳亞運”畫上圓滿句號。
作為G20峰會后杭州的又一盛會,杭州亞運會交出了怎樣一份“零碳”答卷?又給世人留下了哪些有益探索與寶貴經驗?
時代背景
2015年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大會通過《巴黎協定》,其長遠目標是“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2℃之內,并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之內”。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指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動。”
然而,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于2023年8月發布的正式報告稱:2023年7月是地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個月,全球平均氣溫與1850年至1990年的7月平均溫度相比,升溫超過1.5℃。這是全球月均溫升幅首次突破1.5℃這個關鍵臨界點。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全球變暖的時代已經結束,全球沸騰的時代已經到來。”在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達到歷史最高值的同時,世界正面臨更熱、更旱和更澇的未來。
創新亮點
在充分借鑒并吸收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2022年北京冬奧會、2023年成都大運會等綠色施工、綠色場館、綠色能源、綠色交通、復用場館、零碳吉祥物、植樹種草、節能節水、廢棄物循環利用等“零碳辦會”成功創舉經驗的基礎上,杭州亞運會探索形成了一連串開創性亮點。
“綠色標準”開路
2018年,杭州亞組委編制發布了《2022年第19屆亞運會綠色健康建筑設計導則》《2022年19屆亞運會場館建筑室內空氣污染控制技術導則》,規劃設計先行,提出綠色場館標準規范、綠色健康建筑設計導則、場館室內空氣污染控制技術導則等一系列標準。
數字化改革賦能
“亞運碳中和—減污降碳協同”數字化管理平臺依托浙江省數字化改革的先行優勢,首次將數字化技術運用于碳排放采集、核算、減排、注銷、評價管理全流程,6座城市,13個領域,兩大碳減排類別,實現了碳排放全過程數據的可回溯、可查詢、可動態更新。
“綠色甲醇”點燃主火炬
“數實結合”點火方式是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的最大亮點。由吉利控股集團生產制造并提供技術問題解決方案的主火炬塔,首次以廢碳再生“綠色甲醇”為燃料,實現了循環內的零排放。“零碳甲醇”是吉利在甲醇全產業鏈領域默默耕耘近20載的里程碑式成果。
零碳工程師助陣
杭州亞運會首創零碳工程師職業,這個49人團隊由具有豐富能效優化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組成,提供亞運交通零碳化配套建設、零碳智慧能源場館、賽事場館綠電交易等三大類13項專業化服務,根據各個場館用能特點,實時監控能耗數據,實現精準降碳。
舉辦“零碳峰會”
2021年11月19日,西子航空零碳工廠啟動儀式暨“零碳工廠峰會”在杭州舉行。2023年11月19日至20日,“2022零碳中國杭州峰會”在杭州西子智慧產業園召開,以“零碳迎亞運”為主題,行業專家與頭部企業共同探討“雙碳”目標下能源創新發展路徑。
上億人貢獻“綠色能量”
2022年4月,杭州亞組委聯合浙江省、杭州市相關部門和螞蟻集團開展了“人人1千克,助力亞運碳中和”活動,到2023年5月已有1.06億人次參加,通過綠色出行、減紙減塑、循環利用等方式,在亞運會官方綠色公益開放平臺“螞蟻森林”貢獻“綠色能量”。
創新亮點
宣教意義
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發言中莊嚴承諾,中國將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體育組織、體育賽事有兩大方法助力聯合國氣候行動:一是減少自身碳排放;二是利用自身影響力,團結所有人一起為減碳采取行動。
探路意義
在世界格局風云激蕩、發達國家行動乏力的今天,求索人類未來綠色低碳之路尤顯珍貴。例如英國貝丁頓零碳社區,因其首創價值,20年過后依然是不朽杰作。“做”永遠比“說”更重要。西方人認為,中國每年碳排放量約110億噸,而杭州亞運會產生的碳足跡僅有區區91.6萬噸二氧化碳,何異于滄海一粟。但其實現價值恰恰在于證明更廣泛的碳中和活動是可能的。
引領意義
一線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規模,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均具有國內外廣泛影響力的城市,其“一舉一動”往往具有較高的關注度和示范作用。與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高度相關的碳排放控制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杭州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美麗新一線城市,有責任擔負起率先“脫碳”的歷史使命,以亞運會為契機,帶頭發揮好其實現“雙碳目標”的先鋒引領作用。
示范意義
杭州亞組委聯合浙江省相關單位,遵照《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指南(試行)》等,編制碳中和工作方案,從單體到區域,從規劃到設計、建設,全過程提出綠色建造目標與實施路徑,制定綠色場館標準規范、綠色健康建筑設計導則、場館室內空氣污染控制技術導則等一系列標準。會后總結提煉成大型賽事活動綠色低碳運營地方標準,為省內乃至國內外活動提供了示范和遵循。
轉型意義
低碳經濟的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2023年《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提出要加快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一家澳大利亞安全智庫曾發布報告稱中國在44項關鍵和新興技術中有37項“遙遙領先”。可以肯定,其中許多項“黑科技”都將通過融合和賦能成為推動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技術支撐和保障。
生態意義
英國貝丁頓零碳社區設計者比爾·鄧斯特曾自豪地表示:“這是一個全方位的永續發展社區,我們要創造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設計一個高生活品質、低耗能、零碳排放、再生能源、零廢棄物、生物多樣性的未來。”低碳經濟的終極追求是為全人類打造一個更加美麗的地球、更加美好的生活,而這也恰恰是杭州亞運會“零碳亞運”的核心目標—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
作者簡介:葉巧玲,女,浙江臺州人,就職于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下各鎮人民政府。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臺州市戲劇家協會主席團副秘書長,仙居縣第四批名家工作室領銜人,首批文化特派員。獲市級金獎以上戲曲、曲藝作品50余件,其中,創編并主演詞調《浪子認親》在央視戲曲頻道(CCTV-11)多次播放;創編并主演詞調《青石嶺》在浙江省第八屆曲藝新作大賽中獲評創作、表演雙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