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國家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地方應用型涉農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既是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培養“知農、懂農、愛農、從農”的現代農業人才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我國創新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濰坊科技學院通過構建“五融合·四遞進·三協作”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有效整合了校內外創新創業資源,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涉農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地方應用型涉農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創新創業;地方應用型涉農高校;教育體系;人才培養;五融合·四遞進·三協作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23-0270-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3.057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of “Five Integrations, Four Progresses, and Three Collaborations” —Taking 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U Jie, DONG Xin-xiu, XUE Qi-qin et al
(Jia Sixie Agricultural College, 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ifang, Shandong 262700)
Abstract Implementation of “Widespread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s a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during this developing era and also an inevitable part of the country’s strategic development plan. It is a primary content and necessary requirement by the nation’s innovation strategies for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educate qualified modern talents to know, understand, enjoy and devote to agriculture through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s as part of a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effectively combined i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and integrated 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 to the entir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s through establishing a “Five Integrations, Four Progresses, and Three Collaborations” system.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chieved through the system to obtain more qualified innovative and business-oriented undergraduates can be useful for other application-oriented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simila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gram.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pplication-oriented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ducation system;Talents training;Five integrations, four progresses, and three collaborations
基金項目 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22NL0401);2022年山東省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M2022251);2022年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創新素養專項課題(2022CYB288)。
作者簡介 劉杰(1984—),女,山東壽光人,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從事涉農專業教育教學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1-22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社會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求愈發迫切。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強調高等院校在培養創新型人才過程中的基礎性地位,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高校提出新要求,即“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1]。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中再次強調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可見,國家高度重視與支持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發展,并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引導與保障[2]。
農業院校尤其是涉農專業擔負著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培育創新型農業人才的重任,是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關鍵環節[3]。2018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要激發農村創新創業活動,培育壯大創新創業群體[4]。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明確指出,培養一大批知農愛農新型人才是實現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地方應用型涉農高校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是農業現代化的客觀要求,是深化高等農林教育綜合改革的需要,也是適應強農興農任務需求、提升涉農專業人才素質的現實要求。
1 涉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現狀
在國內高等教育領域研究中,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也日益成為研究熱點。國內許多高校紛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并努力與專業教育融合,在融合理論和實踐方面,已經產生了一些成果。中國農業大學以“課-項-賽”為主要工作載體,注重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構建起了高質量、系統化的創新創業教育的“三全育人”體系[5]。南京農業大學將創新創業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了“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校內校外、國內國外”四項結合的具有農林特色的創新創業育人體系[6]。廣西大學推進“面向工程,面向應用,面向社會,全程互動”人才培養模式,弘揚“創意、創新、創造、創業”四創精神,構筑“教育、實訓、指導、服務”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培養了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農業人才[7]。山東農業大學扎根“三農”,從體制、體系、模式等方面入手持續推進“三個一”,激發創新創業新動能[8]。青島農業大學構建了“三三模式”的融入式“雙創”教育體系,即創新精神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創新思維與科學研究有機融合、創業能力與社會實踐有機融合,大大提升了復合應用型植物保護專業人才培養質量[9]。內蒙古民族大學農學院構建“三平臺、三強化”專創融合型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出了具有創新精神、綜合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應用型果樹人才[10]。安徽農業大學堅持思想政治引領與創新創業有機融合,搭建“以賽促學、以賽促創”大學生專業素質與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平臺和“以賽促教、以賽促改”教學能力及培養質量提升平臺,來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11-12]。
縱觀國內涉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雖然部分高校已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尚可進一步深化實踐。比如,很多高校依舊是將創新創業教育簡單地視為對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沒有從思維變革、教育改革的角度來把握;而且課程設置不全面,沒有從融合的角度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課程;實踐平臺搭建亦不完備,使得理論與實踐相脫節;雙創師資隊伍建設滯后,往往是創新創業教育教師與專業教師各教各的,沒有實現融合教學[13]。這些問題在涉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也普遍存在。隨著我國農業戰略性主體地位的不斷增強和現代農業科技的高速發展,涉農專業亦需與時俱進,不斷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大力發展創新創業教育,進一步將創新創業教育和涉農專業專業教育、思政教育有機融合起來,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對推動我國高等農業教育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圍繞“新農人”培養目標,積極尋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點,更好地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涉農高校尤其是地方應用型涉農高校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2 “五融合·四遞進·三協作”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探索
濰坊科技學院是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首批支持高校,地處全國設施農業發展成就突出、具有國際影響的“中國蔬菜之鄉”——壽光。學校始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積極探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于2015年成立了山東省首家創業創新學院,構建了“五融合·四遞進·三協作”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圖1~3),提出了“校園+田園+科技園+創業園”四園一體的農學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率先在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形成“三個最早”“兩大特色”效應,打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應用型本科教育探索的“濰科樣板”。
2.1 創新了五維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一體化課程體系
統籌全校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優化創新創業課程結構,明確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創業素質納入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實施“通識素養、專業教育、實踐活動、創業大賽、成果孵化”五維融合,形成了“通識課程+專創課程+實踐課程+賽事培訓課程+成果孵化課程”一體化課程體系(圖1),在創新創業通識課程基礎上,基于創新,延伸創業,環環相扣,實現了創新創業教育全面覆蓋、全程貫穿、專創融通、實踐強化的新局面。
大一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專業社團,課堂學習為主,以激發學生探索精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為重點;大二開設“雙創”公選課、導師項目、實踐課,實現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創新活動與專業知識相結合,重在鍛煉學生掌握創新創業技法;大三開設就業指導課、創新創業小班,對具有較強創新潛力、創業意識的學生,重在孵化,從而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全鏈條、全覆蓋、多層次、個性化。
2.2 搭建了四級遞進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育人平臺
政校企協同搭建“專業社團-眾創空間-企業孵化器-產業園”四級遞進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育人平臺(圖2),形成“興趣培養-項目孵化-創業服務-企業生產-成果轉化”的全鏈條式育人模式。“四個層級”循序漸進,層次遞推。為“在真實環境的實踐中發現問題-激發創新創業興趣與靈感-培養創新創業思維與能力-實現‘異想天開’的創意”全鏈條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將“學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和“基于實際問題、實際項目學習”的實踐育人模式落到了實處。
第一層級,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全覆蓋播種。結合專業教育成立專業社團,通過創新創業講座、學科競賽活動,啟蒙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強化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第二層次,面向有興趣和優長學生,進行個性化栽培。吸納優秀創意創新項目入駐學校眾創空間,通過大賽錘煉、創業模擬、專業培訓為創業團隊提供“一站式”指導服務,進一步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第三層級,面向有創業潛能的學生,打造精準化扶植。建立企業孵化器,把真正創業的學生扶上“馬”,助力項目孵化;第四層級,面向創業成功的學生,促進特色化發展。與地方政府共建產業園,實現學生創業項目落地,引領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2.3 構建了三師協作的創新創業導師協同育人模式
選拔優秀專業教師參加創新創業培訓班;成立創新創業學院,通過創業學專業,培養專職雙創師資;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優秀創業校友打造了由專業教師、雙創導師、企業行業專家組成的創新創業導師鏈。專業教師擔任雙創啟蒙導師,負責構建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雙創優化導師在創新創業學院,借助“雙創”平臺遴選優秀創新創業隊伍。
創業校友和校外創業專家擔任創業實戰導師,助力學生成果孵化、項目落地生根(圖3)。
3 “五融合·四遞進·三協作”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實施效果
3.1 人才培養成效突出、成果受益面廣
3.1.1
學生創新能力明顯提高。雙創大賽碩果累累,學生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等各級各類競賽中獲得一等獎以上獎項335項,立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86項,授權專利110項,發表論文60篇。
3.1.2 學生創業質量不斷提升。創辦企業105家,涌現了一批高職大學生創業成才典型。2021屆園藝專業畢業生徐靖淋成立山東農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新冠疫情期間助力農民果蔬銷售,打造山東省首個特色農產品扶貧夜市,將手機變成新農具、農民變成新農人,榮獲“山東青春貢獻獎”。2022屆園藝專業畢業生油倫賀,帶領團隊開展的項目《農圣電商——新時代農產品消費助農先行者》成功入選“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項目支持計劃——大學生創業“頭雁計劃”,獲團中央資金扶持,其先后獲第十三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全國大學生返鄉創業十強和創業英雄百強”等榮譽稱號。
3.1.3
創新創業研究成果豐碩。該校教師出版創新創業專著2部,立項創新創業項目140項,發表創新創業相關論文31篇,創業咨詢師24人,“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優秀創新創業導師”13人,1人榮獲山東省首屆創業講師教學能力大賽第一名,1門課程獲山東省高校創新創業類精品微課二等獎。
3.2 推廣應用效果顯著,成果輻射面廣
3.2.1
促進了教學基本建設。開設31門線上線下課程,創新創業學分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校內建有壽光市軟件園等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已建成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等50多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推動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等創新創業育人平臺全鏈條發展。
3.2.2
起到了示范輻射作用。成果先后在第二屆魯臺職業教育院校長研討會、第五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做交流,同行專家對該校創新創業教育給予了高度認同及評價。
3.3 社會媒體關注度高,社會影響效應大
3.3.1
多家媒體聚焦報道。《大眾日報》《中國教育報》、人民網、中央電視臺等52家權威媒體,聚焦該校創新創業工作理念與成效,累計報道189篇次,取得較好輻射示范效應。
3.3.2
雙創基地屢獲殊榮。學校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全國應用型人才培養工程產教融合示范基地、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山東省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山東省創客之家、山東省眾創空間、山東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示范單位。
4 結語
農業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是踏實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地方應用型涉農高校必須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機遇,將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高質量的培養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農科人才投身到“三農”中去,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資源支撐,在更好地體現自身存在價值的同時,助力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EB/OL].(2015-05-13)[2023-07-15].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35號[EB/OL].(2021-10-12)[2023-07-15].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0/12/content_5642037.htm.
[3] 王清,柳軍.農林院校涉農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提升路徑探析[J].高等農業教育,2020(4):35-39.
[4] 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EB/OL].(2018-09-26)[2019-09-26].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5] 郭立群,李莉,林嘉.“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22(2):8-14.
[6] 堅持四項結合 彰顯辦學特色 構建專創融合的農業高校創新創業育人體系[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0(12):24-27.
[7] 陳鵬.農學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廣西大學農學專業為例[J].教育觀察,2017,6(21):87-88.
[8] 馮國營,李慶亮.山東農業大學:深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 培育知農愛農新型人才[J].山東教育(高教),2020(Z1):24-26.
[9] 黃金光,趙川德,王麗靜,等.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相融合“三三模式”的構建:以青島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為例[J].高等農業教育,2020(6):43-46.
[10] 李志軍,郭園.服務于國家和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戰略的果樹栽培學課程專創融合的探索與實踐:以內蒙古民族大學為例[J].現代園藝,2021,44(15):173-176.
[11] 尹彩萍,張應烙,郭振宇.學科競賽助推農科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探索和實踐:以安徽農業大學為例[J].科技創新與品牌,2022(9):75-77.
[12] 林煦東.“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育人體系構建:基于安徽農業大學共青團組織的探索與實踐[J].池州學院學報,2021,35(4):126-129.
[13] 姚曉輝.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河南工學院學報,2021,29(5):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