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達數年的“皇冠丹麥曲奇”訴“藍罐曲奇”不正當競爭案有了判決結果。根據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近日的判決結果顯示,認定“藍罐曲奇”相關方存在虛假宣傳及對皇冠丹麥曲奇的商業詆毀行為,判決“藍罐曲奇”方面停止虛假宣傳、商業詆毀行為,并在其官方網站和官方微博上發布聲明消除對“皇冠丹麥曲奇”方的聲譽損害,并賠償“皇冠丹麥曲奇”的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55萬元。
?2019年,皇冠丹麥曲奇的出品方、經銷商以不正當競爭為由,將藍罐曲奇的生產商、進口商及經銷商共六家公司訴至法院,索賠3000萬元。
彼時公告顯示,皇冠丹麥曲奇方訴稱,丹麥藍罐曲奇對其歷史、質量、曲奇產地、丹麥皇室御用稱號等存在虛假宣傳,同時在宣傳中使用極限用詞;此外,后者實施了混淆行為,引人誤認為“丹麥藍罐曲奇”與“皇冠丹麥曲奇”存在特定關系;丹麥藍罐曲奇在新聞發布會上散布“皇冠丹麥曲奇”侵犯了藍罐曲奇的知名商品包裝裝潢專用權等不實之詞,并在多家媒體進行宣傳,從而貶低“皇冠丹麥曲奇”的商品聲譽,損害其商業信用。
一審判決書顯示,藍罐曲奇的產品宣傳中有關“最先進的設備、制作最優質的產品”“全球最大之現代化曲奇生產線”“絕對貴族”的表述,其中“最先進”“最優質”“最大”“絕對”的表述使用了最高級的絕對化宣傳語,構成虛假宣傳。
此外,藍罐曲奇所采用的“丹麥藍罐自誕生以來,陪伴幾代丹麥皇室成長”等表述,法院認為,藍罐曲奇于2009年取得現任丹麥皇室的御用認證,其宣傳用語易使公眾誤認為丹麥藍罐曲奇已經取得幾代丹麥皇室的御用認證,因此上述用語構成虛假宣傳。
關于是否存在商業詆毀行為,法院認為被告將藍罐曲奇產品與皇冠丹麥曲奇產品放在一起對比,結合“打著……幌子”“渾水摸魚”“蒙蔽消費者”?的表述,易誤導消費者認為皇冠丹麥曲奇產品故意使用近似包裝欺騙消費者,對原告的產品聲譽造成損害,構成商業詆毀。
因此,法院最終判決藍罐公司立即停止涉案虛假宣傳及商業詆毀行為,具體包括:停止使用“最先進”“最優質”等最高級的絕對化宣傳語;停止宣傳丹麥藍罐曲奇是唯一獲得丹麥皇室御用品牌殊榮的曲奇;停止使用“丹麥藍罐自誕生以來,陪伴幾代丹麥皇室成長”的廣告宣傳語。
此外,對于皇冠丹麥曲奇聲譽造成的損害,藍罐公司需在其官方網站、官方微博連續三日刊登聲明,就涉案虛假宣傳及商業詆毀行為為皇冠丹麥曲奇消除影響,并賠償皇冠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 55萬元。
此案一審判決于2024年7月29日起生效,這份判決意味著這起持續多年的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再次迎來一個階段性結果。
?對于中國消費者而言,皇冠丹麥曲奇與藍罐曲奇都不陌生。公開資料顯示,皇冠丹麥曲奇和藍罐曲奇均是在20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且均把中國市場視為重要的戰略市場。
然而,2015年,雙方就通過訴訟打起了“曲奇法律戰”。
當時,作為雙方法律較量的第一回合,藍罐曲奇起訴皇冠丹麥曲奇產品正面圖案與其裝潢近似,產地、質量、制作成分虛假宣傳,認為皇冠曲奇構成不正當競爭。
隨后法院作出判決,認為皇冠丹麥曲奇在2014年以前產地都在印尼,且未有證據顯示其與“yNIG3hEs5r5p/28DzulurObKpm7UbWqX2IZ5PrYVvaY=皇家”的關系,因此判皇冠丹麥曲奇賠償藍罐曲奇200萬元。
在第二回合,被告皇冠丹麥曲奇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駁回原告藍罐曲奇的全部訴訟請求。2020年9月,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針對該案作出終審判決,確認在2014年之前,皇冠丹麥曲奇的產地一直是印尼。
同時,皇冠丹麥曲奇在電商及電視臺的產品廣告宣傳中大量使用歐洲宮廷人物聚會風格的畫面,并配有“皇家”“御制配方”“皇家御用”等宣傳語,加之產品全稱為皇冠丹麥曲奇,相關公眾在接觸到上述廣告宣傳時將產品與丹麥皇室產生聯系,進而認為皇冠丹麥曲奇產品的生產得到了丹麥皇室的授權。然而,皇冠丹麥曲奇卻并未實際獲得丹麥皇室的授權。綜上,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作出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如今,長達9年的“曲奇之爭”再次迎來一個階段性結果。該判決不僅為相關市場主體指明了虛假宣傳和商業詆毀的行為邊界,更對于引導食品行業的良性競爭頗具典型意義。
“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丹麥曲奇作為一個細分品類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斷提升產品力、洞察消費者需求,才是良性競爭的表現,也將帶給企業更多的發展機會。”有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國內消費者對進口品牌與產品的接納度不斷增強,對企業而言,更重要的是不斷打磨產品品質,洞察和滿足消費者需求,始終將消費者放在首位,才是正確的競爭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