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記者耿倩 12月4日,記者從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化全方位轉型”系列主題第二十六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長治市作為全國首批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近年來,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搶抓與北京對口合作機遇,突出新型工業化和制造業振興升級主攻方向,著力向“新”、向“長”、向“綠”、向“智”轉,助力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
著力向“新”轉,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圍繞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重點在產業升級、科技創新、項目建設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以產業升級為主攻方向,長治市設立產業轉型發展基金,一體推進政、產、學、研、金、介、用提質增效、提檔升級,加快構建一流產業生態。傳統產業以提升先進產能為目標,瞄準高端前沿,加大科技投入,推動產品升級、成本下降、節能降耗。煤炭行業已經建成22座綠色開采煤礦、17座智能化礦井和215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實現了“一鍵啟動、鼠標割煤”,煤炭、焦化行業先進產能分別達到93%、94%以上。新興產業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出臺了支持LED、醫藥、汽車等產業配套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半導體光電、光伏、現代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布局信創、低空經濟、氫能等未來產業。圍繞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制定了支持科技重點項目的七條措施。與國內150多所高校達成1000多項合作成果,加快建設“晉創谷·長治”,努力成為創新企業和人才的聚集地。
著力向“長”轉,不斷延伸產業鏈條。近年來,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重點打造10條產業鏈,確立23家“鏈主”企業和36家“鏈核”企業,不斷補鏈、延鏈、建鏈、強鏈,推動“一企帶一鏈,一鏈成一片”的鏈式集群發展。比如,長治的LED產業已經形成了從襯底、外延、芯片、封裝到照明、顯示、消殺等較為完整的全產業鏈。其中,鏈主企業高科華燁集團在LED封裝和顯示屏生產規模上位居全國前三,顯示間距在國內率先突破至0.6毫米,可以把上萬個芯片固定在0.05平方米的模塊上,其性能較傳統顯示產品具有廣色域、高動態亮度、超輕薄、大視角、超高清、低衰減等優勢,是目前LED顯示行業公認的最有前景的新型顯示技術之一。
著力向“綠”轉,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在打造綠色產業方面,長治市制定了高于歐盟標準的大氣和水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對焦化、鋼鐵、建材等八大重點行業企業開展深度治理,切實減少污染排放。發展綠色能源,從潞城仁和獨立儲能項目投運,到屯留建成國內首座電網級飛輪儲能調頻電站,再到襄垣“源網荷儲”一體化、長子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項目的加快實施,正在建設現代化能源供應體系。建設綠色交通,推進清潔運輸,市區范圍內公交、出租、環衛、渣土運輸等車輛已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全市新能源重卡已達到3000多輛。開展低碳試點,扎實推進全國氣候投融資試點,綠色貸款余額達到200多億元,成功入選全國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全國首批碳達峰園區試點和近零碳排放試點。
著力向“智”轉,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治理數字化、數據價值化,聚焦數字經濟發展,成立了數字經濟協會,加快建設算力智算中心、智能產業園,還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不斷拓展和開放數字應用場景。聚焦信創產業發展,搶抓計算機、軟件、傳感器、人工智能等發展機遇,以龍芯中科為龍頭引進培育10多家信創企業,初步形成了從國產化芯片、硬盤、主板生產到系統集成、軟件適配、整機制造的產業集群。前三季度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產值達到102億元。
此外,長治市堅持民生優先,每年財政支出的八成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堅持統籌推進,就業、教育、醫療、托育等民生事業都取得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