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試點方案,科創企業投資項目簽約,公布首批校內場景驗證項目……近日,同濟大學舉辦“國家大學科技園體系建設方案和2024科技成果轉化”發布大會,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加快推動高??萍汲晒D化應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以及科技企業孵化,引發不小的關注。
近年來,我國先后出臺一系列相關文件,賦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就明確,國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企業同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緊密合作的技術創新體系。多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組織開展“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行動的通知》也強調,加快構建高校有組織科技創新體系,推動高校與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最大程度發揮高校作為基礎研究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和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協同效應。《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等文件落地和實施,推進深化科技評價機制改革、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為提升科技創新創造活力提供了有力政策牽引和制度保障。
當前,面對“兩個大局”交織激蕩、全球科技變革深入演進的時代浪潮,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對科技創新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高校需要積極投身科技創新浪潮,聚焦科技前沿難題和關系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密切跟蹤科技發展新趨勢,優化高校學科設置,更好地統籌戰略規劃、政策措施、重大任務、科研力量、資源平臺、區域創新等方面,形成目標導向相一致、政策制度相銜接、創新鏈條相貫通、資源配置相關聯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創新格局。在智力聚合上,把政策鏈、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資金鏈等多個鏈條有機結合起來,把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集成起來,協同賦能高校高水平科技創新。
未來,要以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賦能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在產教融合上,高校要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科技攻關,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和高質量發展,加快探索與行業、產業、企業深度協同的科研模式,提升科技攻關效能,增強戰略科技創新能力。找準健全“三全育人”培養體系的落腳點,深化產教融合,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塑造,全面提升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成效,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