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出現了新的行業、新的崗位,也推動著新的就業形勢的發展,而大學生就業在新的就業形勢下也會出現新的特點和方向。大學生們需要改變傳統的就業觀念、拓寬就業思路、發揮優勢、順應社會經濟轉型升級的趨勢和潮流,做好求職規劃,保持學習,不斷提升自身就業競爭力,隨時做好應對新就業形態的準備。
從畢業生規模上看,2025屆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222萬人,同比2024年增加43萬人;如果再加上留學歸國學生還有往屆未就業畢業生,求職的i4kqIoNLVPwY4Xh0QgJT5jxAS4nctqkQv07BMcvk//k=人數更加龐大。
從崗位供給上看,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地區熱點問題頻發,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外資外企等行業領域總體比較低迷,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就業市場需求偏弱。此外,受學生歡迎的“體制內”崗位和國有企業政策性崗位經過疫情后連續幾年的釋放,挖潛空間總體有限。
從擇業心態上看,畢業生對就業區域、行業領域、薪酬待遇、考公考研等存在不夠合理的期待??脊⒖季帯⒖佳械娜藬抵鹉昱噬?,慢就業、緩就業、學業問題、心理問題疊加,不斷將就業壓力傳遞至下一屆畢業生,出現求職“錯茬”現象。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當前,國家面臨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畢業生可以主動關注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到重點領域就業,諸如“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到新興領域就業,主動匹配建設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智慧社會的要求,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之中。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需要了解當前的就業市場和行業趨勢,預先明確求職目標、提前把握求職狀態、及早找準工作定位、盡快制定求職路徑、及時調整方向和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求職前應注重提升自身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包括深入學習專業知識、積累實踐經驗、提升職業技能、塑造職業形象和拓展人脈資源等。這有助于畢業生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提高求職成功率。
“莫道秋來韶光短,厲兵秣馬踏征程”。青年學子們需要正確面對求職就業,積極參與、準確定位,在完成大學學業的同時找到理想的位置,樹立“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觀念,找到理想的工作,向著更美好的未來前行!
(作者單位: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